富人搶「限價房」的荒唐,比不上開發商的閃電式開盤


富人搶“限價房”的荒唐,比不上開發商的閃電式開盤

楊國英

政策定調說,房子是用來住的,於是炒房大戲落幕。

而為了響應“房子是用來住的”的政策定調,多個城市都對開發商啟動了“限價令”,於是搶房大戲接上了炒房大戲。

上週的南京城,接近1.5萬名購房人頂著寒風,拿著一張張幾百萬元的銀行本票或存單,爭搶河西區域10個樓盤的3177套限價房。這樣的搶房大戲,最近也在武漢、成都、重慶等城市輪番上演。

富人搶“限價房”的荒唐,比不上開發商的閃電式開盤

北京兩限房:清河小營限價房(資料)

富人搶“限價房”的荒唐,比不上開發商的閃電式開盤

2013` `3` `19,樓市,限價房,房價,房地產,樓盤,王曉東攝影


這樣的搶房大戲,極容易讓不明真相的剛需購房者產生錯覺,不是說樓市降溫了嗎?統計局的數據到底準不準?事實是,樓市當然要降溫,但限價房一限之下,限價的新樓盤開盤價,動輒比同區域的二手房市場價便宜幾千到上萬元/平方米,明擺著是雪中送錢,你幹不幹?

話說回來,限價房的套利空間巨大,但更像是有錢人才玩得起的遊戲。要知道,限價房政策限制的都是高端樓盤的售價,同時要求動輒80%的首付,而且要現場驗資、限時到款,僅僅通過搖號在形式上確保了程序公平,但對於保民生、保剛需,明顯聊似於無。一句話,限價房是“便宜”,但只是有錢人才撿得起的便宜。

還有比富人搶“限價房”更荒唐的,那就是開發商的“閃電式開盤”,當然能夠讓開發商有動機“閃電式開盤”的,也都是無一例外的限價房。我近期在多個城市調研時,就動不動聽到這種“閃電式開盤”的新聞。比如,我特別瞭解的重慶,今年因為政府限價給力,某新開樓盤的開盤價,就比同區域二手房的市場價格低50%左右。差價有多大,開發商的套路就有多深——聽說,該樓盤的開盤預告在小範圍發佈後,僅短短20分鐘,旋即閃電開盤、閃電售罄,這樣做的目的和結果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這個樓盤的300多套限價房中,80%由開發商內部管理層和員工鎖定式買下,還有幾十套,大部分也被地方的關係戶收入囊中,最後只有幾套房成為“漏網之魚”,被熟知內情後死死盯盤的“坐班式”的買房人購得——而這種“坐班式”的買房人,往往在知道樓盤封頂後,就開啟守株待兔的模式,每天如開發商員工一樣到樓盤正式“上班”。

即便對於不明真相的群眾來說,逆勢而火的搶房大戲,也已經隱隱暴露了限價房存在的問題。事實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才是限價房的根本邏輯。雖然高端的限價房限不出房子的居住屬性,“閃電式開盤”等開盤程序不公的限價房,更是限不出民生福利,但的確能限出能夠顯示“房價在降”的統計數據,從而直接引導市場情緒,這才是地方頻頻出臺限價房政策的本質。

一套高端限價房的售價與同區域、同面積二手房的市場價,動輒差價百萬不算稀奇,僅此一點,就註定了這是一場信息、資源、資本、權力的遊戲,或是一場財富的遊戲,唯獨和民生無關。圍繞限價房政策限出的套利空間,購房者、開發商、政府的三方博弈堪比連環套。資財雄厚的炒房者沒有套路嗎?為何在南京等地,雖然限價房的門檻被提高了,但仍然沒有阻擋投資客進場的腳步;此樓是我蓋、手握主導權的開發商沒有套路嗎?為何在重慶等地,令剛需族傷不起的閃電式開盤,被開發商發了內部福利、送了外圍人情。出臺政策的地方政府會坐視不管嗎?

哎,房價的統計數據倒是真降了。

和林林總總的樓市調控政策相比,催生套路的限價房政策並不高明。儘管目前在天津,政府針對限價房已經出臺了“售後”政策——購房人在購買5年後上市轉讓的,應轉讓給符合限價商品住房購買條件的家庭,或由政府指定的公司回購,而回購價格為原購房款與同期定期存款利息之和,最高不得超過回購前3個月內同區域普通商品房項目平均銷售價格的80%……這一政策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政策的良好初心,但房地產政策的根本性變革才大幕初起,政策的定力、執行會不會與未來政策相沖突,乃至留下新的套利空間,卻是我們無法預知的。

傷不起的閃電式開盤,僅僅是最刺痛剛需族內心的一個限價房套路,不過,連同更多的套路,其所激發的又或者只是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習慣性反映:哦,限價房原來和我們無關。套路?蝨子多了不癢嘛,我們見得多了。

當然,政策東風浩蕩,在更多剛需族的內心裡,可能還是相信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