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敏銳「嗅覺」 煉就「排雷專家」

□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

之前的系列文章“解鎖”了幾種常見的財務舞弊套路,投資者必定迫切地想知道:財務舞弊跡象如何識別呢?可能存在舞弊的財務報表又如何發現呢?本篇就來總結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投資者培養敏銳的“嗅覺”,成為見招拆招的“排雷專家”,讓隱藏在套路背後的真相無處遁形。

一、提高風險意識

投資者要關注哪些企業容易出現財務舞弊呢?答案是:存在舞弊動機和舞弊機會的企業。對於這些企業,建議投資者務必提高警惕,謹慎投資。

(一)舞弊動機

本系列的第十一篇曾為大家介紹過上市公司主要的舞弊動機有兩類,即提升股價和滿足各利益相關方對特定財務指標的要求。同時回顧了自2017年以來的一些由於財務舞弊而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的案例,發現多有以下特徵:第一,財務指標觸及戴上“ST”帽子警戒線的上市公司;第二,為配合大股東增持或減持的上市公司;第三,實現與有關協議(如對賭協議、盈利預測協議等)中業績相關的目標要求。這些都可以作為識別是否存在舞弊動機的“蛛絲馬跡”。

(二)舞弊機會

舞弊機會是指企業進行舞弊而又不被發現或能逃避懲罰的可能性。看一個企業是否存在舞弊機會,一般可以關注:

1.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上市公司建立內控制度時,需要對其經營風險和經營流程進行全面分析,並設定關鍵控制點以確保日常運營得到有效管理和監督,避免相關風險。良好的內部控制,能有效避免舞弊的發生,反之則成為舞弊滋生的土壤。投資者可通過兩個途徑瞭解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情況並據此分析是否存在舞弊的機會,以此來規避連內部控制都沒有過關的高風險企業:(1)查看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所出具報告的意見類型;(2)通過公開信息瞭解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結構。一般來講,薄弱的管理層結構或者任人唯親的家族式企業,產生舞弊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2.上市公司的業務性質。財務舞弊機會還與公司業務性質有關,某些業務性質會導致財務舞弊高發。例如業務涉及大量現金交易時,內部控制難以到位,外部審計、監查追蹤業務難度大;業務流程高度依賴電子數據,電子數據的追蹤與歸集過程的複雜性可能導致其易於在數據處理過程中被人為干預且難以被發現;業務涉及免稅行業,由於免稅,使得造假成本大大降低。

二、關注風險信號

投資者要關注財務報表責任主體的變動情況,從中發現舞弊信號。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治理層及對其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會計事務所是提交這份財務報表最直接的責任人,如果責任人出了異動,那麼對於這份財務報表,投資者就要格外當心了。

管理層需要對出具的財務報表負責。管理層,特別是負責財務的高管或董事的頻繁變動,就極有可能是舞弊的預警信號。投資者可以從上市公司的年報中瞭解到當年度高級管理人員及董事(尤其是審計委員會成員)的變動情況,並分析思考相關人員變動的可能原因,以識別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

會計師事務所的頻繁更換往往也是上市公司存在舞弊風險的預警燈。有經驗的投資者通過分析前後任審計師的規模、聲譽、收費水平及出具報告的時間等細節,可以對風險評估起到良好的幫助。

三、拓寬財務數據分析

投資者還應學會綜合利用並拓展應對舞弊的利器——財務數據分析。回顧之前所講的舞弊套路,通過財務數據分析如關鍵財務指標的變動分析、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及賬齡分析和長期資產的賬齡分析等,均有可能發現財務舞弊的信號。

然而,當舞弊者打出一套組合拳,也就是所謂系統性的“換臉”式財務舞弊時,單單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就會顯得乏力,因為這些舞弊者在編造這套財務數據時,早已將其考慮在內。不過造假者不可能永遠不計成本的循環使用組合拳,拉長對被投資企業的視角,分析相對長時間(如3-5年)的財務指標表現,可能更能夠幫助投資者有所發現。

此外,在被曝光的數個財務舞弊的案例中,舞弊者通常僅僅關注財務報表內財務數據的勾稽關係,而往往會忽略一些財務報表與業務數據之間的聯繫。例如,將產量與工人數量分析,發現人均產量大大超出同業水平;將收入除以銷量,發現單價大大超過正常水平。通過這類數據的交叉分析,對於具備良好專業分析能力的投資者,可以加大投資的勝算。

講到這裡,從理論上為投資者淺析財務舞弊套路及應對策略的相關內容就告一段落了。後續將結合實務案例帶大家更深入地瞭解財務舞弊,敬請期待。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朱昕諾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