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中国空军,看看他是如何“起飞”走向未来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及其姊妹——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拥有大约1700架战斗机-这里的定义是战斗机、轰炸机和攻击机。这支部队仅次于美国军队的3400架现役战斗机。

然而,大多数中国军用飞机是受俄罗斯或美国设计的启发,再加上自己的创新而来的,基本上是引进——引进+吸收——自主创新这么一条路子,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

起步于苏联时期

苏联和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是最好的伙伴,因此莫斯科转让了大量的技术,包括坦克和喷气式战斗机。早期的中国制造的类型之一是歼-6,这是超音速战斗机米格-19的中国版。虽然中国建造了数以千计的歼-6,但现在大多已经退休了。但是,它的地面攻击版本的强-5歼击机继续服役,并被升级使其可以使用精确制导弹药。

中苏友谊在1960年前后结束。但在1962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新的米格-21战斗机作为和平序曲的一部分。北京方面拒绝了这一提议,但保留了战斗机,这些战斗机被设计成更坚固(但更重)的成都歼-7。在1978年至2013年间,中国工厂生产了成千上万种型号歼-7喷气式战斗机。

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中国空军,看看他是如何“起飞”走向未来的

资料图:中国空军装备的歼7战斗机

在机动性和速度方面,歼-7是20世纪50年代的先进战斗机,但它不能携带太多燃料或武器,而且它的小鼻锥里有一个微弱的雷达。不过,中国一直致力于保持歼-7的相关性。2004年推出的J-7G包括以色列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37英里)和改进的超视距导弹,以及数字“玻璃驾驶舱”。

这些飞机将与现代的第四代战斗机作斗争,这些战斗机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探测敌人并与敌人交战,尽管假设的大规模编队可能试图用群攻击来压倒防守者。尽管如此,在新的设计投入使用之前,J-7允许中国保持一支更大的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和支援人员队伍。

中国B-52

苏联时代的另一个中国版是西安H-6一种双引擎战略轰炸机,基于1950年代初的图-16。虽然能力不如美国的B-52或俄国人图95熊轰炸机,空中加油的H-6K仍然相关,因为它可以携带重型远程巡航导弹击中海军或地面目标,距离中国4000英里,而不进入防空范围。

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中国空军,看看他是如何“起飞”走向未来的

中国轰6K

国内创新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研制真正的国产战斗机,沈阳歼-8在1979年首次亮相。一种大型双涡轮喷气发动机超音速拦截机,最高速度可达2.2马赫,但歼-8缺乏现代航空电子设备和机动性。然而,随后的J-8II变体(目前约有150种)改进了前者,在一个新的尖鼻锥以色列雷达,使它成为一个快速但重武器平台有点像F-4幻影。

西安歼轰-7型飞行豹于1992年服役,是一种强大的双座海军攻击型战斗轰炸机,可运载多达2万磅的导弹,最高时速为1.75马赫。虽然他们不想与反对的当代战斗机格格不入,但如果他们能够利用远程反舰导弹的话,他们可能不必这样做。

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中国空军,看看他是如何“起飞”走向未来的

歼轰7飞豹

相比之下,成都歼-10基本上是中国的F-16战斗机,一种高度机动、轻量级的多功能战斗机,依靠有线飞行电子设备来补偿其气动力不稳定的机身。目前依赖于俄罗斯的AL-31F涡轮风扇,而且在F-16问世后的几十年里,J-10似乎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但J-10B型飞机的出现却带有21世纪的航空电子设备,比如先进的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以及尖端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这对于所有的F-16型来说都不具备。

侧翼者来到中国,并停留在那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急需现金,不再担心意识形态争端,当北京方面敲门要求购买当时最先进的苏霍伊苏-27战斗机(一种高度机动的双引擎喷气式飞机,其射程和有效载荷相当于F-15鹰)时,它很乐意帮忙。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今天,从苏-27飞机衍生而来的庞大的系列飞机在进口首批苏-27后,北京购买了一份国内生产的许可证,即后来的沈阳歼-11。

上个世纪末,俄罗斯向中国出售了七十六种现代化的陆战和海战变体,分别是苏-30 MKK和苏-30 MK2,它们与F-15E攻击鹰相当。中国设计师还生产出了他们自己的苏-30衍生产品:歼-16红鹰,拥有AESA雷达,歼-15飞鲨,一种基于俄罗斯苏-33从乌克兰购买的航母战斗机。现在大约有20架在中国的辽宁舰上服役。甚至还有舰-16D,一种以美国海军为原型的装有吊舱的电子战战斗机。

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中国空军,看看他是如何“起飞”走向未来的

中国苏-30MKK双机编队

理论上,中国苏霍伊衍生产品与F-15和F-16等第四代战斗机不相上下。然而,他们装备的国产WS-10涡轮风扇发动机。而喷气发动机技术仍然是目前中国战斗机的主要限制因素。的确,2016年中国购买了24架苏-35,最复杂和机动变型的侧翼迄今-可能获得他们的AL-41F涡轮风扇发动机。

隐形战士

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中国开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隐形战斗机设计。20架成飞的歼20于2017年加入空军。不像F-22猛禽设计为终极空中优势战斗机,或单引擎多功能F-35闪电,歼-20是一个巨大的双引擎、长航程和重型武器负荷,而兼具机动性的先进战斗机。

歼-20可能适用于对陆地或海上目标的突然袭击-尽管其较大的后方雷达截面可能有问题-或者潜入敌方战斗机以摧毁易受攻击的支援坦克或预警雷达飞机。特别任务隐形战斗机对于一个刚刚进入运营这种技术要求很高的飞机的国家来说是有意义的。

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中国空军,看看他是如何“起飞”走向未来的

歼20

与此同时,规模较小的、私人开发的沈阳歼-31型猎鹰(简称FC-31)也是一款先进的战斗机。中国的设计师们可能已经开发了一种气动力优越的机身,通过支撑垂直起飞或着陆引擎的部件。

目前,歼-31似乎打算在即将到来的002型航空母舰上服役,并作为一种降价的F-35替代产品出口。然而,尽管有俄罗斯发动机的飞鹰原型,这种类型只有在足够可靠的中国WS-13涡轮风扇是完善的时候才能开始生产。

走向未来

大约33%的解放军海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斗飞机是第二代战斗机,对同龄人的战斗价值有限,除非是成群结队的攻击。另外28%包括战略轰炸机和更有能力但过时的第三代设计.最后,38%的人是第四代战士,理论上可以与F-15和F-16这样的同龄人抗衡。隐形战斗机占1%。

然而,飞机的技术能力只是实力的一半;至少同样重要的是训练,组织理论和支持资产,从卫星侦察到空中加油机,地面雷达和空中指挥所。

例如,中国拥有捕猎航空母舰的情报资源、飞机和导弹。然而,将这些要素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数据链的理论和经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兰德的一份报告称,中国航空部队正在努力扭转现实条件下缺乏培训的局面,并在与陆军和海军的联合作战中积累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