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文正」的諡號已經到手,卻因人緣太差被改成了「文莊」

01

自從宋太祖立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訓以後,北宋文人政治氛圍濃厚,那是一個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北宋歷代帝王基本上不殺士大夫,文官集體甚至不因言獲罪。

不殺文官不代表這個群體全部都是高風亮節的賢臣,其中也有一些奸邪之徒,比如曾被賜諡號為“文正”的夏竦。此人人品欠佳,名聲不好,因此“文正”的諡號一定下來,發表反對意見的奏章就如雪花般飛來。

本來“文正”的諡號已經到手,卻因人緣太差被改成了“文莊”

開封

要知道“文正”這個諡號可是文官的最高段位,多少人夢寐以求兢兢業業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撈得著。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相范仲淹得此諡號,應該是實至名歸的。清朝的曾國藩對大清有再造之功,也得到了“文正”的諡號;李中堂李鴻章當了一輩子的裱糊匠和背鍋俠,最終也只得到一個“文忠”,座次明顯在曾國藩之下。

既然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那就改吧。最終改諡為“文莊”,也算是給足夏竦面子了。

本來“文正”的諡號已經到手,卻因人緣太差被改成了“文莊”

02

夏竦,北宋宮廷中的“桂冠詞人”,文學造詣極高,估計最初給他上諡號“文正”就是基於這點考量。

北宋詞人多如牛毛,歐陽修、蘇軾、柳永、晏殊······數不勝數,這些人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大作,千百年來為人所稱道。但是像夏竦這種品質惡劣人緣又很差的人,居然也能寫一手好詞,真是一朵奇葩,也難怪他的詩詞都不怎麼有名,可能是大家都不齒於誦讀吧。

必須指明,夏竦是有才華的,雖然是貪官,但是他也的確是靠著自己的真本事——文學才華爬上來的。

那一年,夏竦還只是個普通侍衛,他心想,若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聽說當今皇上和宰相都很欣賞有文才的人,於是夏竦一咬牙攜詩文撲通拜倒於宰相李沆馬前,詩中有“山勢蜂腰斷,溪流燕尾分”二句,李沆很欣賞,遂轉呈真宗。

夏竦之父夏承皓與契丹人交戰而死,李沆也把這個情況告知真宗。得知這是英烈之後,又那麼有才,真宗大手一揮,賞了夏竦丹陽縣主薄一職。

本來“文正”的諡號已經到手,卻因人緣太差被改成了“文莊”

宋真宗趙恆

對於夏竦的為人,《宋史》是有專門描寫的:

“竦材術過人,急於進取,喜交結,任數術,傾側反覆,世以為奸邪。”

沽名釣譽、冠冕堂皇這類話是夏竦平時最喜歡說的,聽起來很好聽,但其實並沒有什麼用。

朝廷想派他出使遼國,夏竦一把鼻涕一把淚,捶胸頓足,那表情、那動作絕對是影帝級別的,他慷慨陳詞:

“義不戴天,難下穹廬之拜;禮當枕塊,忍聞夷樂之聲。”

反正就是一句話,契丹乃是狄夷世仇之邦,俺就是不屑於踏上他們的土地!

“愛國憤青”好歹也是有真情實意的,但夏竦這真的過分了,怕死還裝模作樣,做出一副道貌岸人的高尚樣子,矇騙了不少人。

本來“文正”的諡號已經到手,卻因人緣太差被改成了“文莊”

汴京

03

夏竦的豪放奢華是開封一景,每次出門時,命人把兩輛車馬連起來,中間用花費數千兩的錦帳相聯,組成一輛超豪華房車。天子駕六的排場都沒他高大上,至於勞斯萊斯什麼的就更是小巫見大巫了。

夏竦本人就躺在那中間讓人伺候著招搖過市,那場面想想都覺得辣眼睛。

張擇端要是早生個一百年,《清明上河圖》裡必定少不了夏竦的表演。

夏竦還有個異於常人的習慣,也許是扮酷吧,每天早上起來他都要來兩碗石鐘乳粥,這石鐘乳粥是有毒的。中國文人服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魏晉時期,那時候流行“五石散”,主要由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調和而成。

本來“文正”的諡號已經到手,卻因人緣太差被改成了“文莊”

夏竦喝的粥和“五石散”差不多,時間長了,身體忽熱忽冷,有時還會出現幻覺,迷迷糊糊,成仙一樣,和海洛因差不多,總之是神仙般的日子。夏竦睡覺時遍體寒冷,猶如死人,醒來時,必須要叫人弄炭火來把身體弄熱才行。

夏竦為人刻薄,人緣不好,寇準這種正直的人在他眼裡是最討厭的。他問下人,寇準出門的排場也不小,為何世人偏偏不待見我?下人回答,寇相爺出門遇到被罷免的官員都能喊去一起吃飯,您老人家一出門就只知道得罪人,深怕別人不知道你的坐騎有多豪華。

夏竦愛填涼州詞,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作者真有什麼上陣殺敵的志向。李元昊稱帝,西夏崛起,西北戰事吃緊,夏竦拜奉寧軍節度使、出知永興軍。這可是軍區司令員,皇帝要把夏竦派去前線鍛鍊一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後,宋朝文官統軍,在武將之上。

本來“文正”的諡號已經到手,卻因人緣太差被改成了“文莊”

04

只會說空話毫無經驗的夏竦一到邊關,先是顯擺一番,然後發榜文:有得元昊頭者,賞錢五百萬貫,爵西平王。

要知道《水滸傳》裡那筆鉅款生辰綱也不過就十萬貫,皇家銀行難不成是夏竦開的?還能封王?開國以來除了趙家人誰封王了?這牛皮吹的連李元昊都看不下去了。

元昊不甘示弱,大禮回敬,命人攜帶榜文入宋境:有得夏竦頭者,賞錢二貫文!

從此夏竦成為笑談。

後來,夏竦在好水川之戰中被西夏大敗,大宋損失數萬人馬,天朝顏面盡失,契丹趁機勒索,表示北方生活困難,要求加收每年歲幣。

曾經太祖太宗時期主動北伐意圖收復燕雲的雄心已經蕩然無存,有識之士紛紛上書要求改革。

05

宋仁宗隨即罷免保守派宰相呂夷簡等人,起用改革派范仲淹、晏殊、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慶曆新政拉開帷幕。

嫉賢妒能、家產數百萬的貪官夏竦又來了,在下野的呂夷簡的支持下挑起頭反對新法,攻擊改革派范仲淹和韓琦,歐陽修也被牽連。

本來“文正”的諡號已經到手,卻因人緣太差被改成了“文莊”

這裡必須說一下,呂夷簡也是千古名相,和夏竦有著人品上本質的區別。他是仁宗朝前期宰相,任用范仲淹和韓琦等人經略宋夏邊境,但有點結黨專權的嫌疑。呂夷簡伯父呂蒙正是太宗、真宗朝宰相,呂夷簡之子呂公著是神宗朝宰相,一門三宰相,有“趙家天子呂家相”之稱。

改革阻力巨大,范仲淹等人被攻擊結交朋黨,仁宗這才明白改革怕是要泡湯了,心灰意冷。隨著范仲淹、富弼等人離京,慶曆新政失敗。

本來“文正”的諡號已經到手,卻因人緣太差被改成了“文莊”

范仲淹離京後寫下千古名文《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中學課堂上是要求背誦的。

慶曆七年(1047年),距今1000年不到,36萬天以前,夏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相,後封英國公。又罷知河南府,再封鄭國公。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初諡“文正”,後改諡“文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