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所有父母的忠告:管孩子要趁早

孩子該不該管?

相信很多父母的回答都是:“肯定要管啊!”

但什麼時候管,怎麼管,父母卻拎不清。

我認識一些父母,孩子小時候無比寵愛,但到了初高中時,給孩子設定各種界限規則,一旦孩子出現行為問題,便開始處罰打罵,然後把一切歸結為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其實,這樣的結論並不完全正確。孩子並不是一夜之間變壞,他們長大後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童年時期大人管教不力密切相關。

管孩子要趁早,被很多父母忽略了。

給所有父母的忠告:管孩子要趁早

《戰爭與和平》中有句話:沒人和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在我們身邊,大多數的父母對孩子說“不”說得太晚,於是那些教育孩子的最佳時間,明辨是非的最好機會,常常被父母輕描淡寫的忽略了。

一女同事曾對我說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看完電影去衛生間,結果看到一個7、8歲的小男孩跑來跑去,同事忍不住說了句:“這麼大的男孩子怎麼還來女廁所!”

孩子媽媽在一旁不屑地說:“他還只是個孩子,他能懂啥!”

同事很無語:“這麼大的孩子早就有性別意識,作為媽媽,不應該告訴孩子要學會尊重別人嗎?這也是對孩子自己的尊重!”

說完,那位媽媽拉著孩子倉皇逃走。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太常見了。

多少父母以孩子年齡小為由,包庇縱容孩子的各種行為,然後指望著孩子將來“樹大自然直”。

“孩子什麼都不懂,是你們想太多!”

“孩子還小,你挺大個的人,跟他計較什麼?”

“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沒事,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長大,孩子就真的變好了嗎?

一個孩子,小時候不講衛生、吃飯沒有規矩、對爺爺奶奶沒大沒小、公共場合無視他人的感受,長大了自動糾正這些壞習慣的概率能有多高?

東西壞了就得修,否則永遠好不了。

孩子也一樣,特別是孩子的習慣和教養問題,你不糾正,將來吃虧的都是孩子。

給所有父母的忠告:管孩子要趁早

每次出差,我總能遇到一些無助的父母跟我抱怨:孩子大了不好管。

有位父親說:“兒子被老人寵壞了,還在讀高二,卻經常逃學、玩遊戲、亂花錢,怎麼說他都不聽,甚至衝著我們吼:你們別管我!”

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小時候,父母在管教上偷了懶,於是大了問題隨之而來。

人們常說,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管教也是。

孩子人生的頭幾年,可塑性是很強的,很多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如果不嚴格一點,長大後很難矯正,那時候再想管,已經為時已晚。

孩子闖了禍,你包庇縱容;

孩子犯了錯,你不以為然;

孩子有了壞習慣,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孩子來說,這不是愛,而是另外一種傷害。

要知道,父母的默許和不以為然,都可能成為變相的鼓勵。

有句俗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6歲前,是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也是孩子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父母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產生的影響是最深刻,也是最直接的。

記得小時候,父母在衛生問題上對我要求很多,起床要整理好被褥,自己的東西不能隨處亂放,自己的房間每天都要掃,桌子也要擦乾淨......

那時我總是不樂意做這些,甚至經常賭氣,但現在回頭看看,真的無比感謝那些年父母幫我養成的好習慣。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壞孩子,他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是在什麼樣的家庭教育中度過。

管教孩子真的要趁早,否則,以後可能會有更多更大的麻煩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