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希爾頓到英邁再到噹噹,海航眼光很準錢袋不准?|一點財經

從希爾頓到英邁再到噹噹,海航眼光很準錢袋不準?|一點財經

9月17日,36氪爆料:海航深陷資金困境,75億元收購噹噹交易或告吹。

結合一年來海航流動性困難和拋售資產的情況,引來輿論熱議:是內部原因還是外部原因?是沒錢了還是買貴了?

實際上,分析海航近年來買買買和賣賣賣的各個案例,我們就會知道,其實海航的眼光是很準的,收購的都是優質資產,問題是融資購買的方式導致流動性問題爆發,看見了優質資產卻沒錢買。

從希爾頓到英邁再到噹噹,海航眼光很準錢袋不準?|一點財經

已經賣出的希爾頓酒店是如此,傳言要賣的英邁是如此,此次收購難成的當當也是如此。

01|“機+酒”戰略雖好,資金受困賣掉希爾頓

海航的酒店業務不僅僅滿足於國內市場,海外酒店也成為海航酒店的併購目標。海航酒店曾對媒體解讀過其“機+酒”戰略:“我們海航的飛機飛到哪,海航的酒店就要開到哪。”

隨即,海航的目光盯向了全球知名的高端酒店巨頭希爾頓酒店。

從希爾頓到英邁再到噹噹,海航眼光很準錢袋不準?|一點財經

2016年10月,海航集團向黑石集團的關聯公司收購希爾頓酒店集團25%的股權,耗資65億美元。

隨後的2017年1月初,希爾頓酒店集團宣佈分拆成三家公司,包括希爾頓酒店集團、Park Hotels、希爾頓分時度假俱樂部公司Hilton Grand Vacations Inc.(NYSE:HGV)。

三家公司市值目前分別為253.88億美元、55.7億美元、42.91億美元。海航集團在三家上市公司中持股份額分別為26.10%、25%、24.94%。

2018年4月11日,希爾頓酒店集團公佈股東轉讓交易定價,顯示中國海航集團關聯公司將以每股73美元出售6000萬股希爾頓全球(Hilton Worldwide)集團股票,加上2018年3月,海航退出公園酒店和希爾頓假日的投資。至此,海航賣掉了希爾頓酒店的股份。

希爾頓當然是優質資產,但海航僅僅是財務投資,很難做到有效整合。在遇到流動性困境的時候,自然只能將優質資產脫手。

02|收英邁要辦“雲集市”,資金吃緊傳聞出售

和海航收購希爾頓相比,收購英邁是個更有雄心的動作。

英邁成立於1979年,總部位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IT分銷商,其上游客戶包括思科、微軟、HP、IBM、聯想、英特爾、AMD等大型IT公司,被海航收購之前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從希爾頓到英邁再到噹噹,海航眼光很準錢袋不準?|一點財經

2016年12月,海航集團完成對英邁的收購,這筆作價60億美元的交易在2016年海航的全部收購案例中規模最大,也是支撐上市公司海航科技當前業績的重要力量。

海航科技試圖將英邁的業務模式引入到中國本土市場,2017年8月海航科技正式啟動“雲集市”項目,主要開展雲分銷、雲增值服務。

但隨著海航流動性危機的加劇,即將出售英邁的傳言也不斷傳來。

據《華爾街日報》9月7日報道,據知情人士披露,在債權人的壓力下,海航已經準備出售海外大部分的資產,其中也包括加州英邁公司(Ingram)的資產。

03|借噹噹打通C端入口,資金困難併購難成

最近的案例當然是海航收購噹噹的併購案,同樣是優質資產,同樣有重大戰略,但收購還沒完成就即將告終。

海航收購噹噹是從去年年初至今最重要的跨界收購之一,其初衷就是海航科技要完成“ABCD”戰略。

何為“ABCD”戰略?

海航曾就此作出解釋:“ABC D戰略現在已經明確:A(人工智能)B(區塊鏈)C(雲計算)D(大數據)。”這也是海航集團戰略轉型的重要內容。為此,海航還將天海投資正式更名為海航科技。

但當時ABCD戰略缺了一隻角,就是線上流量入口。雖然海航旗下不乏航空、酒店、機場等線下場景,但更需要的是觸達用戶的流量入口。

從希爾頓到英邁再到噹噹,海航眼光很準錢袋不準?|一點財經

而用戶流量入口,正是噹噹的優勢所在。

噹噹是全國領先的綜合性電商,自1999年11月正式開通,銷售超過1000萬種商品。其中在售圖書500萬種,百貨、服裝等超500萬種,每天有數百萬人來噹噹,近百萬人在噹噹購物。這些都是讓各路資本垂涎的貨真價實的用戶入口。

噹噹的經營狀況也十分亮眼。2017年噹噹網註冊用戶達到2.3億,同比增長21.83%,月活躍用戶438萬,日均接收訂單近26萬份、日接收訂單峰值超過200萬份。2017年噹噹的利潤是3.59億人民幣,2018年這個數字有望衝上4億。

但這樣一樁好買賣,在流動性困境下同樣難以達成。

從4月公告,該項目沒有再推進,75億元當然也沒有到位。從6月開始至今,海航科技連續14次延期回覆上海證券交易所《二次問詢函》,表示“目前相關外部條件發生變化,繼續推進本次重組面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

實際上還是資金問題。在當前條件下,海航沒有錢收購噹噹了。

另據瞭解,噹噹“加碼”也是收購破局一個重要因素。

筆者從供應商等外圍資源瞭解到,過去一年噹噹資產增值不少,尤其是現金流健康,給噹噹帶來“加價”的底氣。因此,在去年年底談成的75億的基礎上,算上資產增值、幣值變動、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等,噹噹提出90億的要求。但海航卻連最初的75億也拿不出來,不大可能同意這一報價。這也意味著,海航收購噹噹面臨終止。

從希爾頓,到英邁,到噹噹,海航的眼光不可謂不好,商業邏輯也沒有錯,但都以這樣的方式結束,只能讓人叫一聲“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