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报考人民警察,父母等亲人有这类行为的,拒绝录用!

进入10月,距离2019年国考也越来越近了。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私信我,问国考的公告什么时候出来,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在前几日,人民日报转发的一条微博给大家透露了一些国考的信息,2019年国考考试时间定了!

2019国考:报考人民警察,父母等亲人有这类行为的,拒绝录用!

10月6日人民日报微博发布该条微博。图片上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是这样说的:18年10月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发布、网上报名;18年11月--12月,举行笔试;19年1月国考成绩查询及面试.....

2019国考:报考人民警察,父母等亲人有这类行为的,拒绝录用!

据此看来,距离19年国考笔试仅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想要参加本次国考的小伙伴们,是时候冲刺备考了!不过,在备考之余,也要先搞清楚国考的招考条件,千万不要像这位同学,好不容易考上公务员,却因为父母的原因被拒绝录用!

之前有一个学员报考了18年国考的人民警察岗位,笔试和面试成绩都是第一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本可以顺顺利利地成为公务员,但是在政审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他的父亲以前出车祸造成他人受重伤,被判刑2年,结果在政审的时候被查出来了,导致这位同学的政审不过,无缘上岸!!

自己很优秀,却因为父母的原因被拒绝录用,实在可惜!所以,想要报考人民警察岗位的小伙伴,一定要提前看看你们家是否存在以下类似的情况:

2019国考:报考人民警察,父母等亲人有这类行为的,拒绝录用!

以上提到的两种群体中,一是配偶和直系亲属(包括父母、祖父母以及子女,加上配偶),二是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如果这两类亲属有受过刑罚或者正在被立案审查的话,都会影响到考生的政审!

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之前提型

公职考试中,逻辑判断是重难点,而逻辑判断中,前提型题目在近几年考试中都出现较多。加强型题目做题关键在于建立两个跳跃概念之间的联系,然而我们遇见很多题目的选项都足以加强,那应该如何选择最优选项,这成为很多同学的难题。我们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前提型一般问法:

1.以上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2.以上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前提?

如何解题,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解题,我们以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一、搭桥法:建立题干两个跳跃概念之间的联系

例1:近年来投身F1赛车比赛的选手数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F1赛事数量的增长加之3D模拟比赛系统的数量越来越普及,最近几年每位F1赛车选手实际参加场地F1比赛的平均次数下降了20%,这种趋势如果持续下去的话,F1赛车选手的水平肯定会大幅下降。

以上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 许多F1赛车选手现在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花在3D模拟比赛系统上,以便保持状态能够参加场地比赛

B. F1赛车选手只有保证每年参加一定数量的场地比赛,水平才能得到保持或提高。

C. 所有的赛车选手,包括F1赛车选手,平时的训练难度与强度比前几年下降了不少

D. 每一位F1赛车选手的场地水平近年来都有所下降

解析:答案:B。题目不难,是大家比较常见,而且能快速确定答案的,先看问题,“问基于哪项假设”,就是让我们选择支持题干结论成立的选项,要支持题干结论成立,首先要建立联系,在题干中,我们应该是给“场地训练数量”与“赛车选手的水平”之间建立联系。符合的就是B答案。

二、反向验证法:将选项否定,代入题干,题干结论不成立,则该选项为题干所必须的假设

例2:一项实验显示,那些免疫系统功能较差的人,比起那些免疫系统功能一般或者较强的人,在进行心理健康的测试时记录明显较差。因此,这项实验设计者得出结论,这项实验的设计实施者得出结论,人的免疫系统,不仅保护人类抵御生理疾病,而且保护人类抵御心理疾病。

上述结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免疫系统功能较强的人比功能一般的人,更能抵御心理疾病

B.患有某种心理疾病的人,一定患有某种相关生理疾病

C.具有较强的免疫系统功能的人,不会患心理疾病

D.心理疾病不会引起免疫功能的降低

解析:答案D ,由我们之前介绍的方法,给两个跳跃概念之间建立联系,题干的跳跃概念是“免疫系统”与“心理疾病”,选项中A, C,D,项都给二者建立了联系,这就需要我们选择最优项,那如何选择最优项,需要我们用反向验证法,A。B否定,带入题干,题干认可成立,说明A.C不是题干必要的假设,将D答案否定代入题干,题干就变成因果倒置,题干不成立。故 D答案最优。

解答类比推理,关键是找准词项之间的关系,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细数一下其中的一种重要关系——概念间关系。希望考生在复习时能侧重学习。

一、全同关系。指任意两个概念A、B的外延完全相同。即所有的A是B,所有的B也是A。例如:马铃薯与土豆、“西安事变”与“双十二事变”。

【例1】桂圆:龙眼

A.桔:柚 B.桂皮:陈皮

C.芒果:荔枝 D.大料:八角

【解析】答案D。桂圆也称龙眼,是一种水果。A项桔和柚是两种不一样的水果;B项桂皮是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是一种食用香料,陈皮一般指橘子皮;C项芒果和荔枝是两种不一样的水果;D项大料别名八角,是八角树的果实。

二、全异关系。指任意两个概念A、B的外延完全不相同。即所有A非B。类比推理中的全异关系指一组词的两个词语所代表的的事物完全不一致。例如:男人与女人。

【例2】实属:木耳

A.长江:河流 B.硕士:法官

C.黄山:牛顿 D.燕雀:鸿鹄

【解析】答案C。实属和木耳是完全无关的两个词。A项长江是一条河流;B项硕士和法官存在交叉关系;C项黄山和牛顿是完全无关的两个词;D项燕雀和鸿鹄都属于鸟类。

三、包含关系。也叫种属关系,指一个词语所代表的的事物是另一个词语所代表的的事物中的一种。例如:金属与钢铁、水果与菠萝。

【例3】( )对于 湿地 相当于 稀土 对于( )

A.候鸟:工业 B.生态:资源

C.雨水:黄金 D.沼泽:矿产

【解析】答案D。包含关系,沼泽是湿地的一种,稀土的矿产的一种。

四、交叉关系。指指两个词语所代表的的集合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即两个概念存在交集。交叉关系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分类标准的差异造成,例如整数按照奇偶可分为奇数、偶数,按照除了1和自己本身是否还有其它约数可分为质数、合数,因此奇数与质数就是交叉关系。

【例4】葡萄酒:名酒:酒精

A.火箭炮:火箭:战斗力 B.敞篷车:跑车:发动机

C.宇航员:人员:驾驶员 D.玫瑰花:鲜花:牡丹花

【解析】答案B。有些葡萄酒是名酒,但也有葡萄酒不是名酒,因此葡萄酒与名酒是交叉关系,成分都有酒精。A项火箭炮与火箭并无交叉关系;B项有些敞篷车是跑车,但也有些敞篷车不是跑车,则敞篷车与跑车是交叉关系,且二者都含有发动机这一组成部分;C项宇航员与人员是包含关系;D项玫瑰花与鲜花也是包含关系。

梳理完这四种关系后,希望大家对概念间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近年真题而言,这一部分难度本身并不太高,只要把握住每一种关系的特点,多多训练,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迅速筛选出正确答案。

逻辑填空这个题型,无论是在公务员考试,还是在事业单位考试都占了较大的比例,由此可见这个题型的重要性。所以可以这样说,逻辑填空的成败直接影响行测的成败。然而,就是如此重要的一个题型,很多考生却纷纷折戟于此,而导致他们失利的原因,不是不会分析上下文的关系,也不是不会词语辨析,而是找了错误的呼应点或将呼应点概括错误。

在学习上下文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呼应点具有暗示正确答案的作用,所以快速的确定正确的呼应点并将它正确的概括,往往能让我们快速的解题,为考试赢得更多的时间。但是,如果呼应点找错,那么无异于南辕北辙。

下面我们通过几道易错的例题给大家详细分析:

例1①:针对清王朝的人才禁锢政策,龚自珍提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观点。对当时腐朽黑暗的封建专制和___的思想界而言,龚自珍的响亮呐喊,简直就是___的狂言,它就像一声炸雷、一阵疾风,催人警醒,给人力量。

A.枯燥 不可一世 B.封闭 耸人听闻

C.僵化 如雷贯耳 D.沉闷 惊世骇俗

易错选项:C

原因分析:不细心,概括错“它就像一声炸雷、一阵疾风,催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意思,未注意第一空应是与“专制”并列且修饰思想界。

正确选项:D

【解析】这道题突破口确实在第二空。由“它就像一声炸雷、一阵疾风,催人警醒,给人力量”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有让人感到震惊之意,且不应为贬义词。“不可一世”形容狂妄自大;“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据词义排除A、C。“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捏造惊奇的话,使人震惊。为贬义词,感情色彩与句义不符,排除B。第一空,“沉闷”修饰人才禁锢政策下的思想界也恰当。故本题选D。

例2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品格,同样每个名族都有自己的历史疟疾,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必然善于扬长避短,精于___,长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去芜存菁 B.弃旧图新 C.激浊扬清 D.拨乱反正

易错选项:A

原因分析:错将“长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看作呼应点,是对横线处的解释。未发现“善于”“精于”“长于”的并列句式,所填词语应与“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思差不多。

正确选项:C

【解析】A项“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与后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义重复,故排除。B项“弃旧图新”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D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题干中针对的是“民族品格”“民族心理”,没有新旧、正反之说,排除B、D。C项“激浊扬清”指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能够体现“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故答案选C。

例3③:雾霾问题是个棘手难题,但再棘手也得解决,而且难题破解还得摁下“快进键”。虽然从客观规律上看,治霾难___,可就紧迫性而言,治霾还必须得“___”,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劳永逸 釜底抽薪 B.一马当先 根治病灶

C.一蹴而就 只争朝夕 D.一步登天 刻不容缓

易错选项:A

原因分析:错将“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看作第二空的呼应点。

正确选项:C

【解析】先看第一空,句义是从客观规律看,雾霾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好,是需要时间和过程才能成功的。所以答案应该在A、C中选择。“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排除。“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排除。在看第二空,与呼应点为“紧迫性而言”,选择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只争朝夕”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釜底抽薪”更恰当。

总结:像这类题目本来很简单,主要是由于不细心,将所填词语与整个句子割裂,没有全面考虑选项中的其他词语填入是否合适,而只图快速解决,导致简单的题目却做错,这是同学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