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A股將迎長期資金

【證券日報】

徽商銀行近日公告稱,為進一步推動理財業務發展,深化理財治理體系改革,該行擬設立資管子公司。截至目前,包括徽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杭州銀行等在內的16家銀行擬設立理財子公司。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產品獲准直接投資股市,A股將迎來銀行系長期資金,有利於提振股市信心,並帶動其他資金進入股市。

金融國資“家底”241萬億元 財政部將推進集中統一管理

昨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國務院關於2017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和《國務院關於2017年度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的專項報告》。這是國務院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國有企業(不含金融企業)資產總額183.5萬億元,國有金融企業資產總額241萬億元,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總額30萬億元。

作為中歐國際交易所D股市場的首家發行人,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於10月24日正式在德國法蘭克福上市並交易。隨著青島海爾成功登陸歐洲資本市場,中歐所D股市場正式開啟,中國在歐洲的離岸藍籌市場建設取得零的突破。

青島海爾D股開盤價為1.06歐元。青島海爾此次面向國際投資者成功發售304750000股D股,總募集資金為2.78億歐元(約人民幣22.12億元)。

【中國證券報】

業內人士認為,各地國資接力馳援上市民企,年內混改試點也進入加速落地期,資本市場“雙向混改”是大勢所趨。後續隨著一系列政策落地以及增量資金的支持,有利於穩定市場信心,緩解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壓力。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24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中表示,第三批混改試點企業共31家,包括10家央企集團下屬子企業和21家地方國企。目前,發改委已批覆8家央企子企業試點方案,各地已批覆15家地方國企試點方案,其餘試點方案也在抓緊履行批覆程序。目前正抓緊研究混改試點企業員工持股等政策。

券商多路徑參與化解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正在進行中。某大型券商有關人士近日向中國證券報記者確認,其所供職的公司參與證券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擬出資25億元。此外,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傳統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旗下券商子公司在積極探索紓解企業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路徑。

統計數據顯示,35家集成電路領域上市公司公佈了2018年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設備類公司全部預喜,多家設計類公司淨利潤同比翻倍增長。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中國區總裁居龍指出,預計今年全球集成電路產業收入增長15%左右,2019年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延續較高景氣度。

【證券時報】

昨日,A股市場多頭捲土重來,在外圍市場走弱的情況下,由金融股率領上攻,上證綜指發力收復2600點。金融板塊近期成了市場的主心骨,昨日全線上漲,通達信的銀行板塊漲2.02%,證券板塊漲2.10%,保險板塊漲幅1.11%。

業界認為,目前政策底已經十分明確,那麼接下來就是等待市場底,金融板塊具備極強的政策彈性,有望先行而成為確定性領漲板塊。

10月24日晚間,華業資本公告稱,因公司發生應收賬款事件導致公司經營出現困難,公司管理層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儘可能挽回公司損失,竭盡全力使公司渡過危機。為減少公司成本支出,董事會決定將公司10名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主要負責人停薪12個月。同時,參會的公司內部董事自願停薪12個月,停薪時間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全年業績預告密集發佈,共有367家公司公佈了2018年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喜的佔比六成,50家公司預計淨利潤增幅中值翻倍。

隨著三季報的密集披露,不少公司都在三季報中提前對全年的業績進行預告,數據寶統計顯示,已經有367家公司公佈了2018年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告類型顯示,預增公司204家、預盈14家,合計報喜公司比例為59.40%;業績預降、預虧公司分別有62家、23家。

【上海證券報】

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減稅降費力度加大,市場主體活力被激發,財政支出進度加快。進入四季度,以減稅和增支為手段的積極財政政策運作空間還有嗎?發力點會在哪裡?

多位專家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一方面,個稅新政的落地對內需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增值稅三檔變兩檔的調整有望加速推進,並引導有效稅率的整體下降;另一方面,在地方專項債的放量帶動下,基建項目或加快落地,其對經濟的提振效果預計在第四季度逐步釋放,並拉動信貸投放的增長。

根據上交所最新發布的信息,南京新百的股東呂小奇因在權益變動方面存在違規事項,華鼎股份的股東王俊元因在股份買賣方面存在違規事項,雙雙被上交所公開譴責。

從披露的信息來看,呂小奇的違規事項源於今年6月的一份減持公告,即在嚴重違反前期增持承諾的前提下違規巨量減持。而王俊元的違規事項則是發生在2014年底至2016年底的多筆大宗交易中,主要體現在其控制多人賬戶進行違規交易從而隱瞞自身持股,以及在2014年和2016年4次權益披露中也未對其實際持股數量如實披露。

2018年以來,遊戲公司無論是港股、美股上的巨頭還是A股市場上的“眾小弟”們,齊刷刷地上演了股價跌去四成的“慘劇”。這只是遊戲行業生存現狀在股市的體現。隨著網絡遊戲實施總量調控等政策的實施,遊戲公司最近少有新產品推出,已上線的遊戲也可能遭遇下架,伴隨而來的是業績疲態顯現——增速放緩甚至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