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历史之隆万改革及几个大人物(二)

明穆宗朱载垕

这样好的家庭条件,外加好学问,还有一直得意的仕途。这样的人生,想不得意都不行。事实正如此,高拱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太过得意,同僚面前,更从来都是一副孤傲样,自以为天下第一,谁也不放在眼里。

按说这样的脾气,上司面前极难混。但高拱有头脑,特别是做了朱载垕的老师后,同僚面前,是一派傲气,但朱载垕面前,却完美收敛,傲气变成了自信的傲骨。这样一来,反而和朱载垕互补起来:朱载垕虽说是皇子,但常年不受父亲待见,嘉靖皇帝性格猜忌,有时候对儿子也提防,日久天长,朱载垕的心理,也变得极没有安全感,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紧张得不行。

而高拱的到来,却恰好令朱载垕心安。高拱行事稳重,判断事务更极为自信,尤其难得的是,他对朱载垕忠诚无比,大事小情不但卖力效劳,更极力宽慰。时间久了,不但被朱载垕极力倚重,甚至成了精神依托。后来高拱升任国子监祭酒,暂时离开了裕王府,但遇到疑难事务,朱载垕还是会写信询问,彼此间的感情,从那时起就深厚。

高拱崭露头角的时候,正是嘉靖年间党争最激烈的时期,首辅严嵩权势滔天,次辅徐阶暗中蓄力,俩人都不好惹,夹在中间的官员,如果不想惹事,就得夹起尾巴做人。

但高拱的表现,却实在高调,严嵩面前,从来都不买账。甚至有次聊天,还故意引用韩愈的诗词,当面讽刺严嵩的嚣张跋扈。这要搁在别人身上,怕早被严嵩收拾了。但严嵩深知此人不好惹,不但没发火,反而满脸赔笑,一心套近乎。

而徐阶面前,高拱也极其强势。老谋深算的徐阶,早注意到这个政治新星,也一心着力拉拢。甚至有次高拱外出主持科举考试,出题却不慎犯错,差点被嘉靖皇帝办罪,还是徐阶好说歹说,才给高拱脱了干系。

严嵩和徐阶俩位大佬,之所以如此善待高调的高拱,说到底,还是因为此人的背景:裕王的老师,别看眼下不发达,将来裕王登基,必然获得重用,搞不好关系就麻烦了。

说说老皇帝的皇子们

长子朱载基,生二月即死,追封哀冲太子,阎贵妃所出。

二子朱载塥,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为太子,20岁时夭折,谥庄敬太子;

三子朱载垕,封裕王,后继位为皇,即明穆宗;

四子朱载圳,封景王,嘉靖四十五年去世,无子废封,谥景恭王;

五子朱载墒,封颖王,谥颖殇王。

六子朱载沴,封戚王,谥戚怀王。

六子朱载㙺,封蓟王,谥蓟哀王。

八子朱载土夙,封均王,谥均思王。

所以说到嘉靖晚年只剩下裕王一子。单传呀

而对这里面的学问,高拱也知道,所以严嵩得势的时候,他摆谱不搭理,后来徐阶得势,甚至主动推荐他进入内阁,他照单全收,但成了阁臣后,对于徐阶的示好,不但依然不搭理,反而迫不及待,拉拢同是新阁臣的郭仆,串通一气和徐阶对着干,俩人间的争斗,从嘉靖年间晚期就开始,直把徐阶气的够呛。

经过这几件事之后,高拱的形象,也在群臣中竖立起来,一个飞扬跋扈,谁的账都不买的狠角色。他的跋扈也给他后来被赶出内阁奠定了基础。

但即使那时候起,高拱的嚣张,却时常在一位后辈同事面前收敛:张居正。

一代明相张居正

作为后来万历时代独掌朝纲的大改革家,这时候的张居正,还只是个小角色。高拱认识张居正的时候,是在国子监祭酒任上,那时的张居正,还是他的副手,但俩人合作久了,高拱就暗自诧异:这个年轻人不单学问好,实干能力更强,是个有前途的小伙子。

而后俩人工作关系更进了一步,张居正在老师徐阶的关照下,也得到了高拱当年的机会,做了裕王的讲官,同样也成功抓住了机会,深得裕王的信任。他与高拱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成了无话不谈的兄弟。注意了兄弟。。。。。

事实证明,高拱不是见谁都狂,反而是真心服有本事的人,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满朝文武,他唯一看在眼里的,只有张居正。

而对张居正来说,这微妙关系,却着实为难:一边是徐老师,一边是高兄弟,从老皇帝晚期开始,俩人就在内阁里掐,一直掐到老皇帝驾崩,昔日的裕王变成了隆庆皇帝朱载垕,却还不消停。

而且和政治强人朱厚熜不同,隆庆皇帝朱载垕,是个性格异常低调淡泊的人物,执政最大的追求,就是垂拱而治,国家大事,基本都对内阁大臣放手。

所以自从他登基后,凡事基本都是点头,决策都是大臣来,他这一放手,朝廷上吵得更凶了,每次朝会,都是吐沫乱飞,但对这热火朝天的局面,朱载垕的反应,也出名的淡定,甚至大臣吵闹半天,他就和没事人似的发呆,就当啥都没听见。

想想这个皇帝还是很民主的吗,闹,你们就闹。我走了,呵呵呵。。。。。

白话历史之隆万改革及几个大人物(二)

明穆宗朱载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