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種家庭,累死教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過: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學校影響孩子的知識水平,家庭則影響孩子的人品和情商,孩子在家庭中所感染的情緒塑造了他未來的性格和談吐。家庭教育作為孩子接受最早、影響最長的一種模式,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為了孩子,下面這4點,千萬不要做!

夫妻不和,經常吵架

父母恩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家教。對於孩子來說,幸福不過是左手牽著爸爸,右手拉著媽媽,孩子心裡有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心中裝著彼此。父母感情不好,會對孩子造成童年創傷,因為孩子最不願意看見的就是最愛的人互相傷害。即便再不堪,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口不擇言地互相怒罵,更不要迫使孩子選擇立場,例如不要問年齡過小的孩子“你是跟著爸爸還是跟著媽媽?”、“你覺得是爸爸的錯還是媽媽的錯?”。爸爸媽媽恩愛有加,臉上總掛著幸福知足的笑,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才會學會寬容和理解,懂得愛和擔當。

這五種家庭,累死教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過度打擊

最近聽過一句話:很多父母,都被孩子慣壞了,很少有人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他們的喜好,只是一邊拼命的灌輸,一邊惱怒的打擊。尤其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更是呈現出一種過度“攀比”的趨勢:

你看看大龍這次考試又是第一名,同樣都是學習,你是怎麼學的;隔壁的李奶奶的孫女小蘭這次舞蹈比賽拿了一等獎,送你去學舞蹈看看自己扭得啥樣;別的小孩學啥啥精,你一樣也沒少學,怎麼就不如人呢;……

父母的這種激勵行為,本意只是想給孩子製造一種競爭氛圍,希望孩子能以他人為榜樣,學習別人的優點,超越別人,為父母爭光爭氣。事實上,很多孩子會因此挫敗了自尊心和自信心,非但不會發憤圖強,更會在心中加固一個想法:我怎麼做都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總有一個小孩比我優秀。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天使,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點。花有千百態,花開不同時。聰明的家長會成為孩子的伯樂,而非孩子人生的點評師。

這五種家庭,累死教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不孝敬父母

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看在眼裡,一舉一動都會去模仿,沒人天生就是登徒浪子,衣冠梟獍從來就不是人類的所作所為。年輕時種下的因,老年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如果一個人對父母尚且做不到孝敬,又怎會讓自己的孩子誠服!不尊重父母的人,本事再大,德行也難以服眾。孝敬長輩既是為了不讓自己後悔,也是為自己的晚年留一條退路。

這五種家庭,累死教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缺乏口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孩子的眼裡,世界是單純的,沒有勾心鬥角,不必戴著面具虛偽地活著。孩子不懂什麼是圓滑善變,父母茶餘飯後的談資,精於世故的小聰明,孩子盡收眼底,你教給孩子的狡猾刁鑽,終將毀滅孩子的天真和真誠。在你貶低其他人的時候,其實你也在影響孩子的口德和人格。一個嘴巴不好,說話難聽的人,永遠交不到真心的朋友。孩子脾氣暴躁,言行粗鄙,根源往往在父母。所以,為了孩子,何不知人不言盡,留些口德;責人不苛盡,留些肚量?

這五種家庭,累死教不出好孩子!尤其是最後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