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GGV合伙人:下一個滴滴、頭條在哪裡

對話GGV合夥人:下一個滴滴、頭條在哪裡

GGV曾投出阿里巴巴、去哪兒、滴滴、Airbnb,如今手握18.8億美金,下一個目標是誰?


撰文 |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 郭朝飛 翟文婷


作為投資人,符績勳有兩個遺憾錯過的項目。

第一是錯失京東。2008年初,京東正在做B輪融資。符績勳以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的身份見到劉強東,問他想融多少錢。劉回答3000萬美金,而且估計一年就會花光。當時,京東正大力投資,自建物流體系。

符績勳投過百度,非常看重資本效率,認為京東是一個資本密集型項目,於是選擇放棄。

2012年左右,符績勳與團隊研究信息流和分發,注意到今日頭條。當時頭條長勢不錯,流量卻不大。一番調查,符績勳發現身邊沒人用,唯二的兩個用戶是GGV的司機。

“當時沒想到中國用戶有這麼強大的信息需求,今日頭條也就錯過了。”符績勳接受「藍洞商業」等媒體採訪時說。

不過,GGV與今日頭條之間的故事並未結束。

GGV投資了一個名叫musical.ly的音樂類短視頻社區應用,其曾登上全美iOS榜首,俘獲了一大批美國青少年用戶。2017年11月,今日頭條以1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musical.ly的收購,GGV因此成為頭條的股東。

童士豪說,曾有美國公司對musical.ly感興趣,但他們認為頭條是最好的選擇。

符績勳坦承,GGV做投資可能會犯兩種錯誤,一種是投錯項目,另一種就是錯過一些好項目。投資這件事,需要不斷去調整學習。

當然,阿里巴巴、去哪兒、滴滴、Airbnb等,是GGV除了錯失之外,捕獲過的不少“鯊魚”。

成立18年來,GGV累計投資296家公司,其中220家在GGV投資時為B輪或以前階段,獨角獸公司56家,成功上市33家。在過去的18個月,GGV給LP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現金回報。

當前資本環境並不樂觀,資本寒冬的論調再次出現,一眾投資機構和公司如臨大敵,GGV卻成為幸運者。

10月24日,GGV宣佈完成總額18.8億美元的基金募集,其中包括GGV Capital VII及VII Plus,共計13.6億美元;GGV啟航基金二期4.6億美元; GGV Capital VII創業者基金共計6000萬美元。

如果加上今年5月份募集完成的第一支人民幣基金,GGV管理的資產達到13支基金,約62億美元。在投資界,這樣的規模排在前列。

而且這是一個橫跨中美甚至全球的一支團隊,投資階段覆蓋從早期到上市。消費及新零售、互聯網服務及社交、企業服務及雲、前沿科技是他們主要的4個戰場。

早前,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勳、李宏瑋、童士豪等在北京辦公室接受了「藍洞商業」等媒體的採訪。他們回答了關於新基金投向,AI大數據以及移動出行等外界關心的問題。


對話GGV合夥人:下一個滴滴、頭條在哪裡

GGV管理合夥人,從左往右依次為:徐炳東、童士豪、Jeff Richards、符績勳、Glenn S



以下為對話精要:


10個月,5個IPO


問:2018年整個市場環境並不太好,大家都在爭搶頭部項目的時候,GGV為何還要做早期投資?

符績勳:我們從第5期基金開始佈局早期投資,第6期基金時啟航基金1期到位。技術的革新不會因為宏觀環境而變化。

童士豪:如果真的投出好項目,無論什麼樣的環境,都是可以退出或者IPO。

李宏瑋:

GGV有18年曆史,我們經歷過六次高峰低谷,從互聯網泡沫破滅,到亞洲金融危機。我們不會今年投今年退,但知道該如何理解市場的高低。2018年前十個月,GGV有18個項目退出,其中包括5個IPO(51信用卡、小米、小牛和流利說、Domo等)。

問:但上市之後他們表現似乎都不太好。

李宏瑋:我們是在種子期投的流利說,估值不到1000萬美金。如果我們長期看好,有時間可以等。

2012年YY上市。那年中概股就兩家上市IPO,上半年唯品會,下半年YY。敲鐘的時候,老外看不懂什麼是粉絲經濟,在網上唱歌還能賺錢?上市當天6億美金,今天也有40億-50億美金的市值。

上市只是一個起點,對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練兵機會。真正的價值不是體現在紙面,而是有人願意付錢買股票。

問:為什麼直到今年5月GGV才成立人民幣基金?這幾個月以來,跟美元基金相比,打法上是否有一些調整?

符績勳:我們的投資方式是一樣的,沒有因幣種而設立不同的團隊。每個小團隊有自己關注的領域,根據主題發現項目,再選擇人民幣或美元投資。現在一些AI+醫療,或者AI+安防的項目,可能偏向人民幣投資。


老三的逆襲


問:單車行業已經天翻地覆。GGV投資的哈囉出行(哈羅單車),可能是互聯網史上少見的老三逆襲案例。重新審視的話,這個行業價值是什麼?

符績勳:單車市場還在演化,與打車服務開始相融合。打車公司在往高頻公里數延展。單車則是向高公里數突破。

哈囉出行的前身是車鑰匙。創始人楊磊,大家都叫他大牛。我們投的時候,他做的是車鑰匙的業務。轉型做單車,我們三個管理合夥人跟他聊過一次。他不跟OfO、摩拜爭一線市場,而是走二三線,運營更高效。

兩年時間,哈囉單車日訂單量達到2000萬,滴滴現在是2500萬。從單車到電動單車再到現在的打車服務,它在把公里數拉高,服務半徑拉寬。所以哈囉的服務,有很多延展空間。

我們在經濟模型做了很多分析,我們投資的Limebike開始在美國發力,最近也投資了Yellow,因為看到市場潛力。

問:哈囉的例子是否從側面說明,單車必須寄生於一個巨頭的流量平臺才能夠活下去?

符績勳:我覺得不需要。

童士豪:因為阿里投資了他,所以會有一種錯覺。而事實上,他們是靠自己的能力爭取流量的。

問:但螞蟻金服給哈囉出行免押金的支持,的確給摩拜和ofo帶來很大壓力。

符績勳:其實是可以跟多家合作免押金。螞蟻金服也是OfO的股東,他們都是有合作的。關鍵問題還是資金的效率。

問:是GGV先投的車鑰匙,後來公司轉型做單車,還是轉型之後你們才投資的哈囉?

符績勳:我們投的車鑰匙,公司轉型時,又追投。

李宏瑋:這個決策比較特別。他最早創辦第一家公司的時候,我們就認識。後來GGV投資了他的車鑰匙,一般情況下,不是每個投資人都會再追加。尤其當你轉型參與一個劇烈競爭的市場,誰還敢下注?

所以,我們做了一個比較大的決策。因為有GGV的支持,他的後續融資才能夠比較順利。

問:當時摩拜、OfO兩個項目已經難以投進,還是三家公司、三個機會擺在面前你們選擇了哈囉?

李宏瑋:我是先見的摩拜,那個時候摩拜只完成了A輪,在融B輪。那個時候它在上海才運營了一兩個月。兩個月之後我們在北京見到戴威。

符績勳:兩家我們都有機會,完全有機會。我們也是滴滴的投資人,所以其實當時都有機會投,但有很多原因,最終我們選擇不投資。

問:是當時內部投票沒通過嗎?

符績勳:看過共享單車項目的大部分人都在思考,他們的單位模型是不是make sense,怎麼掙錢?


AI不是新技術


問:因為騰訊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很多人開始關注TO B市場。其實這並不一個全新的領域,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轉向TO B,是否意味著市場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符績勳:確實,遷移到企業互聯網,或者遷移到雲服務,這個動作美國起步比中國要早很多。

問: GGV四大投資主題之一是雲和企業服務,但如果看投資列表,你們在中國投的TO B公司不多,更多的在美國市場。GGV如何分析、判斷和投資中國的TO B市場?

符績勳:我個人認為中國To B市場會分兩大類。一大類market place,服務以市場化驅動的一個模型。

舉個例子,美國有4萬家藥店,而且基本已經連鎖化,市場完成整合,所以企業的軟件服務可以提高它的效率。

中國不一樣,大概有43萬家藥店,其中最大的可能就幾千家,很多還未連鎖化,而是夫妻老婆店,用SAAS去服務這些商家很難,需要不同的商業模式改造這個行業,其中就有垂直公司的機會。

中國現在也慢慢有新一代的企業互聯網服務公司,但他們更偏向銷售驅動。近期會有更多產品跟技術驅動的公司,我們在不斷佈局。

問:市場對人工智能的期待好像有所降低。你們如何看待AI未來的角色,它會像互聯網一樣顛覆、重構社會嗎?

李宏瑋:AI不是一個新的技術,三四十年前就已經存在。算法跟技術比較成熟,有大公司開源,創業者不用重新再去研究。

其實AI至少是一個可以長期佈局的市場,但它不是一個風口,它跟社交互聯網不一樣,更多是怎麼帶動技術,在垂直行業發揮數據優勢。所以,我們看好的主要還是應用場景。

符績勳:AI是一個新的可持續的驅動力,近幾年積累的數據量越來越大。此外算力在不斷強大,AI芯片升級,雲和端的算力都在增強,這會導致AI驅動力越來越強。


企業逆境


問:GGV投資的一家移動出行領域的公司,今年運營中出現了一些事故。你們如何看待?

符績勳:發展速度太快的時候,會在運營、管理出現一些問題,相關企業這段時間也在一直不斷修正。這些企業都是有社會責任的。

每個企業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不同的痛,有的可能是做不上去,有的是發展太快。其實關鍵是如何去面對、以什麼樣的心態去解決這些問題。

問:換個角度看,這家公司遇到的問題是否已經超出商業範疇,觸及社會屬性,作為投資人你們有哪些思考?

童士豪:這個是需要他們去學習的過程。很多時候企業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影響,或者人家會這麼看他,所以他也得想辦法去適應和調整。我們不可能在沒有發生的時候跟他講這個地方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但是,一旦事情發生了,怎樣解決,多快解決,這才是重點。

問:還有一種聲音,認為企業會受投資人壓力比較大,對營收、利潤有比較多的追求,從而導致運營比較粗放。

符績勳:壓力肯定是有的,確實也會有一些副作用,追求利潤或收益的過程,會導致一些管理上的疏忽。他們會面對這個問題。站在我們的角度,如果在董事會上,我們肯定希望他去解決這些問題。

其實巨頭都經歷過這些問題。幾周前,我跟國內一家互聯網巨頭公司的老闆吃飯,過去幾年這家公司也遭遇了一些事故和問題,他在想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我更關心的是,他們的心態如何,是不是足夠重視這些問題。如果有意願,我覺得他的動力就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