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大别山北麓有个商城县,县城南部有个冯店乡,乡东南部有个村,名曰“通城店”。

秋思绵绵,层林尽染。距村部不远的土坡上,一块墓碑上苍劲有力地镌刻着“永垂不朽烈士之墓”,一位老人擦拭着墓碑,清理着周边的杂物。

墓是早些年老支书与乡亲们为无名烈士修筑,面前的这位老人是65岁的现任村支书——詹克海。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詹克海

年少时跟着老师一起扫墓,他安静庄严;工作后听老支书讲述英雄故事,他满怀崇敬;修筑烈士墓那天,他边种松柏边流泪;面对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他带领村民砌护坡,将村部挪至墓旁,日夜守护……

半个多世纪,老支书的教诲犹在耳畔。詹克海就像一位戍边将士,始终将守墓看作心中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五十一年来,他也成了村民口中的“老支书”。詹克海好似一株长青松柏,告慰着身旁那些把鲜血洒在村里的先烈,也守着村子的安宁与祥和。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村庄一角

葬英雄骨 栽英雄树

村民自发建无名烈士墓,他那天一直在哭

如黛群山纵横交错,翠绿的竹海像一枝灵气漂逸的画笔,画出迷人的景致。在这轻盈的山水间,通城店村静卧着,沐浴着山水的葱郁和灵秀。1954年,詹克海出生于此。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村中处处是竹海

小学至初中阶段,詹克海常听老师和一些老人讲,村里有李忠生、陶传加、彭仁进三位烈士,一位牺牲于安徽金寨,另两位牺牲在朝鲜战场。他们说,村里还有三位无名烈士,分别葬在三个村民组的荒山弃地中。

詹克海回忆,当时村民们常说,三位无名烈士为当地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简陋的墓地太亏待他们,也不方便祭扫,他们一定要做点什么……

1967年8月1日,在细雨蒙蒙中,村民们度过难忘的一天。这一天,男女老少忙碌着却不知疲累;这一天,13岁的詹克海一直挤在队伍的前排。

那天,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善吉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带着铁锹、锄头、坛子、被单等工具用品,先后赶赴楼房洼、曹湾、春坳三个村民组。每到一个目的地,都能看到一座用黄土砌的坟墩。然后,詹克海跟着大家一起把骸骨装进坛子。

詹克海清晰记得,挪墓过程中,老百姓呼声很高,手里的活却十分精细。三位烈士的遗骨相当完好,甚至连头发丝都能看得到。挪到一座不知名的小土丘上,参加完简单的典礼后,村民们各自分工,有的掩埋“英雄骨”,有的栽下“英雄树”。

詹克海已然忘却,他当日栽下多少棵松柏,只记得那天哭了,时不时看看墓碑上镌刻的碑文,再看看同样泣不成声的乡亲们,那样一直哭着。

大别山精神的熏陶,令当时年纪还小的詹克海,就对这座烈士墓有着特有的情感,即便不了解三位无名烈士是何时牺牲、为何牺牲。此后每隔一段时日,他都要到无名烈士墓前看看,偶而带上抹布和镰刀,擦碑上的灰、除坟前的草。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听英雄事 壮英雄志

老支书讲烈士牺牲情形,他信念更加坚定

1970年,16岁的詹克海在村里担任团支部书记。从老支书李善吉那,他才真正了解了那段烽烟岁月。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后,段君毅同志任中共鄂豫区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参与开创大别山解放区的斗争。那一年,一支段君毅领导的部队就驻扎在村中不知名的竹海深处,后来部队为这里起了个颇有深意的名字——“翻身洼”。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段君毅旅部旧址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往东是安徽金寨,往西南是湖北麻城,通城店村位于三省交界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山高林密的小村庄,不幸受到一些反动派散兵游勇“聚焦”。

1948年夏季的一天,一位通信员战士自湖北麻城方向,往翻身洼送信。行至楼房洼时,被把守在路上的民团截住,战士拒不透露信件内容,竟被四个民团的人用锄头和尖担活活打死。詹克海说,老支书当时年纪也不大,只从战士挨打呻吟声中辨别是四川人。

还有一天,部队派出一名干部与两名战士侦查地形,当行至曹湾“燕扑梁”旁边的田埂时,突然一声枪响,干部应声倒地,两名战士敌不过埋伏在山脊上的民团,只能撤退。

事过不久,又一名骑着马的战士前往上天关执行任务,然而却走错了路去往了伍水关方向。没想到,在路过春坳“屋脊洼”时,被两个民团的人截住,反抗中被其中一人用枪打死。

詹克海说,老支书断定他们牺牲时都在20岁至30岁,每次民团的人行凶后都是大摇大摆地离去,当时村里穷,乡亲们只能用草席包裹,将烈士埋在山上堆个土坟。

詹克海还说,每向他讲述此事时,老支书都愤慨到满脸通红,他听着都是紧攥双拳,恨得牙根儿直痒。

老支书无数遍地讲,詹克海早已熟记于心,恨也早已化为踏先辈足迹前行的动力。

山河无恙,岁月静好。1976年,詹克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的信念更加坚定:往后余生,以守护烈士墓为业,让烈士墓背后的故事世代传诵下去!

护英雄魂 建英雄村

带领村民挪村部砌护坡,他传播革命火种

通城店村,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两河三岭四面坡”之称。秋来山村,不显萧瑟的静穆中夹着思念的情愫。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村部门口的一大一小两棵柏树,长势喜人。村里人都说不曾在这里种过树,也不知何时起两棵树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詹克海说这个事很神奇,好似它们冥冥中被安排在这里守护着烈士墓,村里人都叫它们“母子树”。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村口的“母子树”

三位烈士的墓,就在距母子树正西方30米处的土坡上。墓旁数十棵松柏早已参天,那是修墓之初詹克海与乡亲们一起种下的。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夜晚,大雨滂沱。第二天一大早,詹克海发现,墓的正北方距离不足5米的地方,存在严重的山体滑坡,有几棵松柏被连根带起。他把事情摆在村民会桌面上,干部群众纷纷建议,修砌个护坡,无论如何要把墓保护好。

大别山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别山的人大多也有着特有的气魄。你五块,我十块,村民们自筹资金,无偿投入到修护坡的工作中,一连干了好些天。墓前的护坡修好了,詹克海与村民们也放心了。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墓前的护坡

然而之后的几年间,詹克海发现有人偷伐山坡上的树,还有个别人想慢慢“蚕食”山坡,搞种养殖。“把村部挪过来,我天天守着,看谁还想打歪主意……”一段时间里,詹克海逢人便说自己的想法。

原本的村部在位置极好的街中心,村里开展工作方便,出行也便利。搬村部?谈何容易!直到2001年,詹克海带着一部分村民,再次出钱出力赶工建设,大家这才知道,詹克海说的真不是气话。

之后,2003年修建烈士墓所在山坡下方的道路,2007年将以前花岗岩材质的烈士墓碑换成了大理石的……詹克海所主之事,村民们拍手叫好。

如今,每逢清明、正月十五等节点,村民相约祭扫,点根香、烧刀纸钱、放串鞭炮,之后男女老少磕头作揖。这个传统,村子至今保留,已成约定俗成的仪式。慕名前来祭扫的人中,还有许多来自安徽金寨、湖北麻城。

烈士墓吸引着众多周边学校的师生前来祭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知不觉中,通城店村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了四面八方老百姓口口相传的“英雄村”。

三位长眠深山的无名英雄,一座烈士墓,信阳一老支书守护51年有余

"英雄村"村部

战争硝烟已散尽,英雄故事永相传。

从烈士牺牲的过程,到村民们如何守护烈士墓,每逢有人前来,詹克海都会为他们详细讲解,并想着有朝一日能否找到烈士的后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三位英烈的身世之谜,或许很难找到答案,但他们的精神早已与大别山精神一道,深深地刻在这方水土之中,流淌在村民们的血液中,感召着一代代大别山儿女踏上新征程。

如今,在詹克海的带领下,村民们正齐心致富奔小康,大家都说“‘老支书’功劳大”。每逢此时,他便笑着说:“不要叫我‘老支书’,我的两个心愿没完成,可不敢老。”

村民们都知道,詹克海所说的两个心愿:一是守护好墓地,流传千古;二是发展好村子,世代繁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