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航天發展很好但晶片卻不盡人意?教授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近年來中國的發展與成就在國際上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軍事與航空上的科技研究更是讓中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前有航母的誕生後有中國北斗定位系統的研發,可謂是科技研究的大放異彩。但恰恰如此卻導致了一個讓國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為什麼中國能在航天軍事這種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科技力量支撐的行業中取得突出成就,但在體積小科研力量要求低的芯片機械、器械製造上頻頻栽下跟頭?

為什麼中國航天發展很好但芯片卻不盡人意?教授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對於這個一直困擾著民眾的問題,清華大學的薛瀾教授在一次採訪中作出了具體的解釋。中國的航天國防發展很好,但芯片機械、器械的發展確實不如人意。這是因為從本質上芯片機械與航天國防的所需要的能力並不一樣。像航天國防這一類的產業所需要的是不惜成本來保證成功。是國家投入資金保障,在設計上可以允許有冗餘,只要最後能保證成功。但芯片機械的製造卻相反,為了滿足市場化的需求,芯片的性能必須不斷達到最優,與此同時還必須保持低廉的成本。

為什麼中國航天發展很好但芯片卻不盡人意?教授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對於中國來說,芯片未必造不出來,但是由於科技水平有限以及產品成本的限制,導致了低下的生產率和相反的廢片率。無法進行的大規模生產,也導致了市場的低迷。像國外許多企業比如英特爾,因為有著規模化的生產和近乎完美的成功率,有力的降低了成本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廣闊的市場。

另外,教授還指出除了科技差距這種客觀的不足之外,中國在“匠人精神”的缺乏以及對企業、行業上的監管缺失也是導致這一現狀的重要原因。

為什麼中國航天發展很好但芯片卻不盡人意?教授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同中國製造相比較,日本製造和德國製造經常在國際上獲得一致好評。尤其是德國製造,在德國許多中小企業被稱作“隱形冠軍”,這些企業只專業化生產,只製作幾個產品甚至只是幾個零件,將它們做到最好的水平!對於缺乏“匠人精神”的中國來說,這無疑是個警醒。除了技術上的創新,必須還要擁有持之以恆的努力達優精神。努力提高質量的保障,贏得市場的口碑!

為什麼中國航天發展很好但芯片卻不盡人意?教授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此外,國家監管體系的建立健全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許多企業在取得一點成就之後就鬆懈下來,而國家由於監管體系的不健全,缺少對這些企業持久有效的監管,日積月累,就導致了質量問題的出現。要使製造企業高效長久的發展,國家的監控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今後的發展中,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加強對企業的質量監管是一項重要任務。

為什麼中國航天發展很好但芯片卻不盡人意?教授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儘管我們在航天軍事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在別的方面上的不足。各行各業的均衡全面發展才是國家立足國際的長久之道。在今後的發展,國家應該積極吸取和學習其他國際的經驗和教訓,同時加強法律保障,完善產業體系和結構,促進各個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