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政敵,清代廉吏——竇光鼐書法

和珅政敵,清代廉吏——竇光鼐書法

竇光鼐(1720-1795),字元調,號東皋,清康熙五十九年出生於一個清貧的書香世家,祖籍諸城,後遷居今安丘市景芝鎮高家莊村,去世後亦葬於此。竇光鼐十五歲中秀才,十七歲中山東鄉試副榜,二十二歲考中舉人第三名,二十三歲進京參加會試,又高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擢升為編修。歷任山西副主考,湖北、浙江、福建正主考,翰林院侍讀,侍讀學士,內閣學士,河南提督,浙江學政,順天府尹,吏部右侍郎,禮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上書房總師傅,殿試讀卷官,會試正總裁等職,歿後誥封光祿大夫。

和珅政敵,清代廉吏——竇光鼐書法

竇光鼐學問精湛,文辭華贍而清古,深得乾隆皇帝的稱讚。乾隆朝後期,竇光鼐與紀曉嵐、朱圭、翁方綱主持文壇三十年,為清代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當時,朝廷每逢大典,竇光鼐所呈詩、賦、銘、頌等都得到皇帝的稱讚。乾隆皇帝御製詩文,也命竇光鼐校閱、品評。他在充任上書房總師傅期間,主持編修了皇帝六十年大典,受到皇帝褒獎。四庫館成立後,他任總閱和同修,積極協助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為保存我國文化典籍做出了重大貢獻。

和珅政敵,清代廉吏——竇光鼐書法

竇光鼐的書法宗元代趙孟頫,“既有媚妍秀美之致,又有渾厚沉雄之風”。然而又不主一家,晉代的風韻、唐代的法度、宋代的意態,都能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得到反映。竇光鼐的金字寫得很漂亮。據《小硯山人文集》記載,竇光鼐從浙江學政召還北京,授左都御史。一天,富陽董公手持竇光鼐所書金字扇在和珅面前炫耀。和珅非常羨慕,便對董公說:“寫金字善用金,無如竇東皋者。”說罷,從案上取下一把扇子,央求董公代乞竇公書。董公無十分把握,又不好抹和珅的面子,便找到竇光鼐的門人禮部侍郎秦瀛說:“秦君素與東皋先生友善,求代請於公。”秦瀛持扇拜訪竇光鼐,竇書罷,將扇子交還。和珅是竇光鼐的政敵,而幾經周折求他寫扇子,可見竇光鼐的金字是眾所愛慕的。

和珅政敵,清代廉吏——竇光鼐書法

竇光鼐一生窮困,門無私人。他的學生王亶望任浙江巡撫後,乘去京師辦事之際,持重金去看望老師。竇光鼐久聞這個學生手腳很不乾淨,竟憤怒地將禮物扔出門外,從此不與之交往。竇光鼐的雙親去世之後,友人見其貧甚,便藉此以厚禮相贈。竇光鼐拒收並厲聲道:“吾自通籍至京兆,未曾受人財禮,豈以親歿牟利乎?”他在京師20年,“窮若諸生”,可是每年還將所得薪俸救濟宗族中更貧寒者,鄉人無不敬佩。乾隆六十年(1795)經歷會試風波後,蒙冤革職,以四品銜致休。此時,竇光鼐已年老多病,經不起這嚴重的打擊,遂在寓所貧病交加,一病不起。是年九月二十二日病逝,終年7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