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一份乳腺癌病理報告?

對大多數乳腺癌患者而言,拿到醫院的病理報告單後往往一頭霧水,病理報告單上的(+)(-)都代表了什麼意思?“>”或“<”又是什麼意思呢?


如何看懂一份乳腺癌病理報告?


乳腺癌患者在進行了活檢或手術後會得到自己的病理報告,內容包含病變性質,如良性、惡性;腫瘤的大小;腫瘤的分級等等。乳腺癌病理報告簡單來說就是病理科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患者組織細胞的細微變化,為臨床醫生提供疾病的診斷。病理報告一般針對於活檢標本或手術標本。而諸如B超、鉬靶等是影像學報告,而非病理報告。通常,病理報告的結果也被認為是最終診斷乳腺癌的“金標準”,其在臨床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二.注意區分原位癌還是浸潤癌?

在乳腺癌的病理報告中,首要關注的是“原位乳腺癌還是浸潤性乳腺癌”。原位乳腺癌佔所有新發乳腺癌的15%-30%,相對而言是非常早期的癌,幾乎不會發生淋巴結轉移或遠程轉移,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發展為浸潤性癌的概率也較小。而浸潤性乳腺癌的發展已經侵犯至乳腺間質,可能發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器官轉移,治療上以多學科綜合治療為主。

三.腫瘤的分期

乳腺癌病理報告單上常出現的T1、T2,指的是腫瘤的T分期,是腫瘤大小的體現,腫瘤越大,T分期越晚,其中T1期腫瘤最大直徑≤2cm,T2期腫瘤最大直徑2-5cm,T3期腫瘤最大直徑>5cm,T4期無論腫瘤大小,直徑侵犯胸壁或皮膚,此外每項分期還有具體的細分。當然,腫瘤不僅要看大小(T),還要看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N)和遠處轉移(M)。

四. 淋巴結轉移怎麼看?

如患者進行了腋窩淋巴結清掃,病理結果顯示為2/16,則意思為術中取出了16個淋巴結,其中有2個淋巴結髮生了轉移。若術前的前哨淋巴結活檢結果均為陰性,患者無需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

五.腫瘤邊緣是否要切除?

病理報告中有一項為“切緣”是否為陰性,是腫瘤是否切除乾淨的體現。乳腺癌治療方式不同,部分患者在和醫生的溝通中,會聽到醫生說“腫瘤邊緣也需要一併切除”,這是由於乳腺癌的治療方式不同,對於採取保乳手術的患者,腫瘤是否切除乾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重點關注病理報告中各個切緣的情況。

六.“+”和“—”代表什麼?

“+”和“—”在不同指標中含義不同,乳腺癌患者重點需要關注以下4個指標:

ER代表雌激素受體:“+”號越多,代表患者雌激素水平越高,部分病理報告顯示為50%ER(++),其中50%指的是細胞陽性率,主要是用於考慮治療方法的選擇。

PR代表孕激素受體:“+”號越多,代表患者孕激素水平越高。

HER2是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其中HER2(0)和HER2(1+)表示免疫組化結果為陰性;HER2(2+)表示尚不能確定是陰性還是陽性,需要進一步確定;HER2(3+)表示陽性。

Ki67是腫瘤增值指數,Ki67百分數越高,腫瘤生長越快。

七.什麼是免疫組化報告?

通常情況下,我們說的乳腺癌病理報告是形態學報告,也就是前面說的腫瘤的大小、組織學類型、分級、淋巴結情況、切緣狀態等。但對於浸潤性乳腺癌患者,還需要進行免疫組化檢查,主要是為了確定分子分型。目前,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4個亞型,分別為腔面A型,腔面B型,HER2陽性型,三陰性型。其中三陰性型指的是ER、PR、HER2均為陰性,其預後較差,治療手段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