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故事」朱元璋對茶的影響

朱元璋---布衣皇帝的由來

和大多數封建皇帝一樣,朱元璋的出世也被人為增加了幾分傳奇色彩,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的母親剛懷孕時,曾經做了個夢,夢中有一個神仙給了她一粒仙藥,放在手中閃閃發光,於是她就吃了下去,他母親從夢中驚醒,但是仍餘香滿口。

「茶人故事」朱元璋對茶的影響

等到朱元璋出生時,紅光滿屋,時值夜晚,紅光從屋中射出,鄰居見後,以為失火,忙奔走相救,結果是虛驚一場.由於營養不良,朱元璋小時候體弱多病,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頭。朱元璋的父母十分迷信,認為只有觀音菩薩才能救他一命,保佑他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茶人故事」朱元璋對茶的影響

於是,他們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覺寺,並讓朱元璋拜寺裡的老和尚高彬為師。 當然也有說是朱元璋活不下去才去投奔寺院的。當放牛娃,不僅常挨主人打罵,而且經常吃不飽,只有餓肚子放牛,於是發生了朱元璋宰牛的事情。一天放牛時,朱元璋和徐達、湯和、周德興都覺得肚子餓,於是朱元璋出點子,將一頭小牛犢殺掉,大家烤著吃了。

至於朱元璋為什麼叫布衣皇帝就是因為,朱元璋在廟裡當寺裡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寺裡也得不到施捨,主持高彬法師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還不會念經、做佛事,但是沒有辦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樣子,離開寺院託缽流浪。這時朱元璋年僅17歲。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聽人說哪裡年景好就往哪裡走。

朱元璋與散茶

明代的貢茶數量有增無減,特別是地方官明代的貢茶數量有增無減,特別是地方官吏,毎年在上級下達的貢額之外,層層加碼,貪汙受賄者不在少數,茶區百姓受盡貢茶之苦。到了明代,各地散葉茶不斷髮展,不少茶葉質量已超過團餅茶,而且製作方法簡便,不像團餅茶那樣耗時費工。在上述背景之下,明太祖朱元璋根據若干奏章的反應,在瞭解真實情況後,決定對貢茶進行改革。

朱元璋茶改制後對後世的影響

末茶茶磚

散茶相對於宋代盛行的末茶(即製成細末的茶磚)和餅茶價格低廉、沖泡簡便,太祖自己也很受用這種粗踐的散葉沖泡法,上有所好,下必趨之。散茶泡飲很快便從下層民眾和文人群體中普及開來。也正是因為與“散泡法”高度契合,“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的紫砂器皿正式進入勃興階段。

紫砂壺

在散茶之前,人們日常的飲茶器具以茶盞為主,茶盞口大無蓋,適用於宋代末茶觀賞性和即飲性的特點,但改為散茶後要瀹(yue)出茶香需要長時間的沖泡,如果用茶盞沖泡,待散茶茶香溢出時,茶湯早已變涼,而紫砂壺有蓋體小,紫砂泥料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它優良的透氣性和保溫性能,一舉成為茶人們手中的新寵並日漸興盛。

「茶人故事」朱元璋對茶的影響

散茶改制還促進之後各種名茶的出現。

「茶人故事」朱元璋對茶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