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离不开的月氏民族——月氏人的前世今生

祁连山自古以来水草丰美,沿线2000多里的河西走廊,地貌丰富,有山有水有草,草场承载能力强大。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居住于祁连山沿线的是月氏人。

《史记.夏本纪》曾记载说“弱水既西......三危既度......织皮、昆仑、析枝、梁搜,西戎即序。”其中的析枝,就是指月氏。《逸周书》“王会”篇中也记载说:“禺氏陶涂。”这是指禺氏向西周成王朝贡的事。

华夏文明离不开的月氏民族——月氏人的前世今生

吐火罗特征

月氏的人种基本可以确定是属于吐火罗人种,河西地区诸多地名有着很深的吐火罗印记。其中“敦煌”最具有典型意义。敦煌和吐火罗同音,可以推断,敦煌=吐火罗人居住的地方;另外,昭武=张掖,应该也是吐火罗语。这两个地名均属于音译,敦煌和张掖一个是吐火罗人居住的地方,一个是吐火罗人的都城,月氏人的种族属性归类现在比较公允的是吐火罗人。从人种的地域发展上,最起码有两个关键性证据。

华夏文明离不开的月氏民族——月氏人的前世今生

吐火罗体貌特征

其一:从名称上讲,禺,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猴,猴的特点是“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正字通》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山中多有之。而月氏有多重用汉语音译过来的名称,之一便是禺氏。用这个字作为一个名族的称谓,其必然有出处,在汉朝时候,引经据典先秦的典籍比较重要的就是《山海经》,因此,在给月氏人起名的时候必然要描述其特征,正如三国给关羽的语言刻画一笔到位“美髯公”。秦汉时期给月氏人起名,必然把其容貌特征借用一种直观的猴类客户的鲜明典型,顺便也贬低了其地位,一举两得---白面,多须毛,赤目。因此,从汉语的硬译中,判断其容貌应该是典型的印欧人种类型。

华夏文明离不开的月氏民族——月氏人的前世今生

吐火罗扩张概览图

其二:欧罗巴人扩张方向上面主要是向气候温暖、水草丰美区域迁徙扩张。在天山东西南北都广泛扩张,最南达到了昆仑山脉,西边到了葱岭,并翻过了葱岭,最东边的边界很难确定,最深入的时候部分历史学界认可参与了中原的最初的文明启蒙。我会专门另立篇章阐述。现在确信的是到了武威,武威的故名姑臧,就是吐火罗的意思。另外,祁连也是吐火罗语的汉译,意为神圣的。

华夏文明离不开的月氏民族——月氏人的前世今生

吐火罗文字

综合而言,大月氏人的人种特征和人种从属,可以基本肯定是具有明显白种人特征的吐火罗人,并可以肯定最起码在祁连山脉定居了很长的时间,并在此确定了首都——昭武城。

华夏文明离不开的月氏民族——月氏人的前世今生

吐火罗首都现貌

是不是月氏人的势力直接发展到黄河流域或者更南方的长江流域,我们在下篇讨论。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