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的無界零售還需5至10年實現?

今年的618是京東誕生以來的第15個生日。在618前夕,劉強東接受採訪時,他分享了對無界零售、社交電商乃至行業未來的諸多看法。

劉強東認為,(電商行業正在發生)兩個變化。第一,消費者未來購物的需求是隨時隨地的。我們內部有一句話,(將來)你站在中國任何一條大街上,一抬頭都能看到京東,可能是京東便利店、京東母嬰店,或者是京東之家、京東家電專賣店、7Fresh,當然還有我們的合作伙伴,比如永輝、步步高。低頭也能看到京東,手機有京東的APP或者微信,微信也可以來京東購物,這是我們希望能夠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的消費需求。

第二,行業進入整合期。我們國家改革開放40年,連鎖零售行業大概發展了30年。過去太分散,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地方連鎖的超市,各種品牌的連鎖超市達到幾萬家,甚至十幾萬家,其實這對社會不是好事情,因為太小了,他們的供應鏈能力、物流能力、服務能力、選品能力、經營能力其實都很弱。

有一個數字,美國前十大零售商基本上佔了美國全社會零售額的60%左右,集中度很高,這樣大家不用擔心壟斷,因為10個玩家競爭已經很慘烈了,所以沒有市場壟斷的問題。同時還會大幅降低供應鏈成本,降低商品的消費價格,能夠刺激消費需求,讓這些品牌商利潤大幅度提升。所以我們國家的零售最近一兩年會進入快速整合期,大概在5年之內基本上整合完成,也一定會形成美國、歐洲、日本那樣的局面,前十大零售商可能佔了我們國家50%以上的市場份額,現在前十大概只佔了10%的市場份額。

這樣的快速整合是否會由電商來唱主角?不一定,因為也有很多連鎖企業在整合,比如像家樂福跟永輝之間的戰略聯盟,也算是一種整合方式,他們背後其實沒有電商在主導。但是最終來講,不管是電商還是連鎖店,二者一定是有戰略合作和協作的,並且是深度的協作。

“無界零售”是京東對於零售未來的判斷,它從供應鏈到消費端,系統的闡述了零售未來的場景和發展路徑。藉由這樣的判斷,京東開始以技術為驅動,轉型成為零售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雖然“無界零售”的概念相當寬泛,但在劉強東看來,它的核心就是兩方面——供應鏈和消費者。

劉強東表示,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看的很清楚,“無界零售”的核心,從後端來講,就是供應鏈一體化。不管是開連鎖店、開便利店還是理髮店、餐廳、酒吧,背後可能都是同樣的供應鏈體系,對一個品牌來講也同樣如此,比如說品牌商過去有自己的直營店、加盟店、經銷商渠道,線上還有微信、京東或者其它電商平臺的渠道,每個渠道都有不同的團隊,甚至庫存也不一樣,貨也不一樣,這都給品牌商帶來管理的難度和供應鏈的難度。

通過京東的“無界零售”,我們可以把背後供應鏈和產品、庫存、貨物全部升級成一個系統,減少品牌商的操作難度。從前端來講,“無界零售”的核心就是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消費的需求,所以這兩個是從來沒有變過的。

這需要大量新的技術來解決零售問題,(所以“無界零售”的實現)可能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而對於京東來講最重要的是要把以物流為載體的供應鏈全球化。前十年,京東已經佈局覆蓋了整個中國的物流體系或者供應鏈體系,下一個十年就是把這一套優秀的中國物流體系滲透到全球去,成為一個全球化的物流和供應鏈企業。

未來“無界零售”做到極致的時候,比如說去理髮店,給你洗髮用的洗髮水跟你去線上、去便利店或者超市裡買的是一樣的,沒有區別;這瓶洗髮水可能來自中國,也可能來自美國、歐洲,來自不同的國家。也就是在任何一個場景下消費者都可以買到來自全球的東西,並且成本是一樣。

從去年興起的社交電商風頭強勁,分析指出社交電商緩解了傳統電商的獲客成本高、交互關係弱等問題。但社交電商目前同樣暴露出了商品品質差、服務不到位等薄弱環節。

劉強東認為,社交電商是是下一個風口。他說道,最近幾年通過社交衍生出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京東在社交上面的銷售規模也一直佔10%以上的比例,10%已經是千億級別了。我們在社交電商還在不斷的佈局,除了拼購之外,還有很多創新,內部有十幾支團隊都在圍繞著微信生態圈打造社交電商,比如我們推出了“一起有局”,可以用微信小程序一塊約朋友去看電影、吃飯、旅遊、春遊,把社交和消費都結合起來。

現在社交電商最大的問題還是傳統電商十幾年沒解決的問題——大量的假貨、劣質貨充斥。不管是社交電商還是其他電商形態,本質就是品牌、品質,這一個規律是沒有人能顛覆的。當一個商品的價格便宜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實對消費者沒好處,便宜沒好貨,天上永遠掉不下餡餅。等到有一天很多消費者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他還會找京東這樣有品牌、有品質保證社交電商平臺給他提供產品和服務。

當然,行業發展初期都是無序、混亂的,但是市場的好處就是不斷的差異化產品競爭,最後消費者還是會用腦投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