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的徐州教育资讯有些不同寻常

10月23日的徐州教育资讯有些不同寻常

1、重塑为政理念 提升服务水平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甘晓妹)近期,市教育局深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提高教育系统亲商营商服务水平。

10月16日上午,市教育局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市教育局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打算。

另外,为了让来徐经商、投资、务工人员等群体更好地知晓相关政策,今年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期间,每个学校都设立外来人员专门窗口,加强咨询解答工作,做到信息咨询一次性说清、手续办理一站式服务。

2、我市启动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甘晓妹)近日,市教育局公布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通知强调,我市将通过采取自查与摸排相结合、抽查与整改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等措施,努力规范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行为,为幼儿健康快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通知要求,基教部门要积极引导幼儿园去“小学化”,严格规范小学招生行为,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3、做大做强优质资源 提高淮海经济区首位度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孟祥通讯员谈建荣孙劲松)北望“京津冀”,南接“长三角”,作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在连接南北、承接东西、构建双向开放的大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徐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强探索性创新、创新性发展和引领性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

其中的一项重要内涵和目标就是建设成为“首位度”突出的淮海经济区医疗卫生中心。

4、新沂市市长陈堂清调研全市粮食和供销工作

新沂市市长陈堂清调研全市粮食和供销工作10月22日,新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堂清调研我市粮食与供销工作开展情况。

陈堂清一行先后来到时集镇供销合作社粮食银行、时集镇消费专业合作社、小湖粮库和湖滨米业等处,实地查看为农服务综合体和粮食加工物流等企业发展运营情况,并听取相关情况汇报。

今年,全市秋粮播种面积72万亩,秋粮预计产量37万吨,预计商品量为稻谷15万吨,玉米9万吨,预计收购量为粳稻10万吨,杂交稻2万吨,玉米8万吨,其中国有购销企业预计收购量是粳稻5万吨,杂交稻1万吨,玉米3万吨。

5、铜山区多举措引导社区服刑人员互帮互助探索感恩教育新路径

铜山区多举措引导社区服刑人员互帮互助探索感恩教育新路径徐州市铜山区司法局充分重视社区服刑人员感恩教育,从爱心捐赠、典型选树、公益服务、就业帮扶等都角度着手,引导服刑人员互帮互助,探索感恩教育新路径,不断提升社区服刑人员改造质量。

自2016年以来,有3人因见义勇为获立功奖励,其中2人获减刑,杜某等42人解矫后加入辖区环卫、防火队伍,涌现陈某、张某、孔某等20余名互帮互助先进典型。

依托该区社区矫正中心,增设社区服刑人员爱心超市,以交换商品、流通爱心、经营真情为宗旨,鼓励有经济实力、有爱心的社区服刑人员捐赠米面、粮油、毛巾、洗护用品等物资,用于帮助困难社区服刑人员及安置帮教困难家庭。

6、“芯”时代 “芯”动能 “芯”思路

◎本报全媒体记者范海杰10月21日,中国·徐州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论坛在矿大科技园举办,邀请知名专家和行业精英为我市集成电路与ICT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与我市相关企业家朋友交流探讨、共商合作。

这是我市集聚创新人才“强磁场”的又一务实之举。

信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扎实练内功 真切促环境

◎本报全媒体记者原小影通讯员李宝玉周甜甜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要求,市工商局支部围绕创新“一支一项”举措,开展“聚焦服务、聚力创新”活动。

市工商局支部深化解放思想,促进定位提升,树立“学习先进、争创一流”“跳出条线看全局,跳出工商看大局”的理念,树立向高的攀、与强的比、和优的赛的胆量和气概。

在机关建设上找出薄弱环节、定出赶超对象、追出实绩实效,进一步激发敢于担当的勇气、勇于改革的锐气、善于创新的志气,以思想的解放,促进改革的开放,形成发展的奔放。

8、51岁农民开着摩托车做公益

今年51岁的周长彬喜欢在业余时间骑摩托车远行,30年来,他骑着摩托车跑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还骑行去了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等,30年了骑行30多万公里。

最难得的是,周长彬在外出骑行的过程中一路做好事,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30年来,他做过的好事、参与过的公益活动数不胜数。

大彭镇周庄闸附近有一处鱼塘,为了方便照看鱼塘,塘主周长彬就在鱼塘旁边临时搭建了一间棚子用来居住,离此住处向东20米是周庄闸,故黄河穿闸而过。

9、开启绿色通道 营造便利营商环境

◎本报全媒体记者杨旭东贾汪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紧抓不放,紧扣企业和群众需求,创新方法路径,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开启绿色通道,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

有效解决建筑工地工伤申报难现象10月16日一早,徐州徐轮橡胶有限公司安全督查室主管唐明军将印着“执法为公,热情服务”字样的锦旗送到了贾汪区人社局社会保险科工作人员手中,“企业给职工办理工伤认定只需要跑一次,感谢你们给我们提供的便利”。

贾汪区相继推出了工伤认定业务办理“一次告知、上门办理”等服务,以告知书的形式一次性告知企业工伤认定业务办理流程,对不能及时递交申报材料的企业由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办公,保证企业在一个月的期限内完成申报。

10、打造派驻机构“嵌入式监督”徐州品牌

这是我市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背景下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督机制、方式,做好“嵌入式”监督,“形”“神”兼备打造徐州派驻机构监督品牌的又一工作亮点。

”市派驻机构联席办负责人介绍,派驻机构要履行好监督“前哨”职责,必须要充分发挥“常驻不走”的巡察组优势,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预防监督机制,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自觉。

各派驻纪检监察组从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和市管干部遵规守纪两个层面着眼,重点围绕被监督单位“人、事、权”三个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督机制、监督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