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從來都是你要畏懼的人


劉強東,從來都是你要畏懼的人



Part.1

劉強東,從來都是你要畏懼的人


劉強東身上流浪著一股天生的充滿草莽氣息的豪賭天性,而這正是創業企業家所必備的一種稟賦。

1998 年,一位名叫劉強東的江蘇青年孤獨地站在北京寬敞而明亮的大街上。時值6 月,北國的盛夏席捲起陣陣熱浪,吹在少年的身上,讓略帶炙熱的野心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蓬蓬勃勃地萌芽生長。

此時劉強東的行囊中,帶著工作兩年積攢下來的 12000 元,在中關村海開市場租下 4 平方米的攤位,買了一臺二手電腦、一輛二手三輪車,一個人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誰也不會想到,這隻“蝴蝶”悄然扇動的翅膀,沒過多久,便在互聯網電商的世界裡,掀起一股劇烈而持久的風暴巨浪。

2014 年 5 月 22 日 9 點 30 分,紐約時代廣場巨大的LED屏幕上,閃現著一張中國人的面孔,與此同時,遠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正是夜晚的北京,也有一群人在北辰世紀中心的露天廣場上歡呼成一片海洋。

上市當晚的 IPO 酒會上,劉強東發表演講,他說:

我花了 20 年,從宿遷到了北京,

我又花了 20 年,從北京到了紐約。

在座人的陣陣歡笑聲猶如海浪,在天地間轟然迴盪。

那股莫名的情感,重重的撞擊在劉強東的心頭。

這一刻,巨大的酸楚,衝擊著胸膛,令得他那眼睛也是泛紅了起來。

從家鄉到北京,用了十年,才得到北京孩子最基礎的一些東西;

奮鬥了二十年,才和東京人、紐約人、倫敦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年少時,自己撲通一聲跪在外婆的靈堂,淚如泉湧,任傾盆大雨,滂沱而下。

恨當年條件太差,外婆辛勞一輩子,未能讓她去最好的醫院,用最好的大夫。

現在條件好了,親人卻早已離世。

轉眼間,船頭劈開波浪,37層高的金陵飯店燈火輝煌。

就在輪船上,遠眺碧波萬頃、水天相連的長江,自己即興寫下了兩句打油詩:“願做出海蛟龍,不做南河刀鰍。”

現在,這個映照著無上光芒的地方,將成為一個更為光彩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將上演電商戰爭中最為精彩的一幕。

我從農村出來,毫無背景,十年寒窗苦讀,只為在大城市紮下根來。有朝一日金榜題名,榮歸故里,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在一清二白的基礎上做起一個偉大的企業。

事實證明,這條路是最為艱難的,它是我畏懼的,也是我所盼望的。

在這場電商戰之中,輸掉戰爭就將一無所有,贏得戰爭才能夠活下去。

我除了青春、汗水是資本之外,其他一無所有。

今天,青春也沒了,面對一起拼搏的兄弟們,早已無法回頭。

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咬著牙,忍著辱,倔著骨,這是我的宿命。

所以我只有一條路:拼!

向著光榮與夢想,向著千億邁進。

Part.2



劉強東,從來都是你要畏懼的人


在很長很長的時間裡,京東被人視作為中國的亞馬遜。

對照京東和亞馬遜的發展史,兩家公司相似的地方很多,同樣是全品類銷售,提供

一站式消費的平臺,同樣是自採自銷,控制供應鏈,同樣是開放平臺給第三方賣家。

對於很多人來說,亞馬遜可能並不是一家耳熟能詳的公司,但這絲毫不能削弱它的傳奇色彩:連續二十年利潤幾乎為零,市值卻翻了幾百倍。在今年9月5日,更是成為了第二個萬億帝國。

京東的虧損,同樣也不遑多讓。

但是,但是。

連續二十年利潤幾乎為零的公司,市值達到萬億。

虧損的京東,總是在危難的寒冬時刻融資成功,股價上漲,讓遠望者一口甜血湧上喉頭。

你可能要問了,為什麼會這樣? 

 

那是因為看一家公司賺不賺錢,其實大家心裡面看的是一個邏輯。

這個邏輯是:這家公司未來能不能賺錢,取決於它的價值投資,而不是它今天能不能賺錢。

你可能知道,巴菲特有一個著名的“護城河理論”,而“護城河理論”裡面一共有四個要素,其中一個核心要素就是“網絡效應”。

所謂網絡效應,就是用戶越多,越有價值,越有價值,用戶越多。買家特別多的時候,幾乎不會再去第二地方去看,所以它會形成一個網絡效應的護城河。

這時,第二個賣家就特別難起來,當然也不排除會出現一些垂直品類,比如說拼多多這樣的垂直品類,或者小紅書這樣的垂直品類,有可能會出現,但是大的平臺級的公司幾乎就沒有人可以顛覆它了。

這也是京東融資燒錢背後的邏輯,每多一個客戶,整個網絡的價值會呈指數級的上升。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那就是用正確的燒錢玩命增長,不要利潤,來建立長期的規模優勢。

然後還有一個護城河,就是規模效應。

一個平臺可以服務很多人,規模效應帶來成本優勢,它運營的成本優勢就會非常的明顯。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它一旦有一天走到了一個不可被撼動的規模的時候,它能賺到的錢是不可想象的錢,現在燒的每一分錢,將來都會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賺回來。

為什麼大家覺得京東的未來很值錢?

是因為大家相信這家公司正在走向壟斷的道路,正在走向利用網絡效應變得不可替代的道路。

Part.3

劉強東,從來都是你要畏懼的人


物流和供應鏈,基本能夠決定一家零售公司的生死。

如果京東早期要賺錢,可不可以賺得到?

當然可以。

它可以不做物流和信息系統,不做品類擴張,做一個安安靜靜的3C垂直電商,也能賺到錢。

但是它一旦收了錢之後,賣家就會猶豫了,買家就覺得有點貴,我到別的地方去看看,他們雙方都猶豫了。

一旦猶豫之後,它形成網絡效應速度就會變慢,也就意味著大家都在往那個點衝,都在往第一或者第二,只有這兩個能活下來,在往那點衝的時候,有可能另外一家就會超過京東,成為第二。

京東就一下子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的,京東就會死掉。

京東自營模式的物流供應鏈看似越來越重,燒錢很快,但是顧客體驗卻越來越好,吸引的新用戶越來越多。

所以京東從戰略上會選擇不盈利,不盈利並不是它的目的,只是手段。

當別人的用戶越來越少,京東的用戶越來越多,慢慢地,這個領域就會形成“贏家通吃”。

最終會穩定在什麼局面呢?

大概會穩定在“721”的狀態,第一名佔整個市場的70%,第二名佔20%,剩下所有過了存活點,差不多能養活自己,但也長不大的公司,加在一起只能分到10%。

這個時候,大局已定。

在美國,亞馬遜顯然已經是第一了,在中國今天不是第一。第一應該是阿里,在去年2017年的雙11,這一個月裡面的交易額,阿里佔69%,京東大概佔將近20%。

非常顯然,就是一個721的邏輯,但是721邏輯一旦形成,它不是第一,也是一個不可撼動的位置。

那怎麼才能最早地突破臨界點呢?

首先你要把產品做得足夠好;但這遠遠不夠,你還要把產品免費;免費還不夠快,你就要靠補貼;補貼還不夠,你就要比別人補貼得更快。

只有這樣,你才最有機會成為721中的7。

還記得嗎?


劉強東,從來都是你要畏懼的人



1945年8月15日,東京向蘇美投降。2012年8月15日,京東向蘇美宣戰。

這個段子曾被用來形容2012年那場被稱為“史上最慘烈電商大戰”的場面。

當時,劉強東突然宣佈大家電3年內零毛利,哪怕有一塊錢毛利都將立刻辭退採銷人員,並稱要在全國招5000名情報員,任何客戶到蘇寧、國美購買大家電時都可以用手機比價,如果便宜不足10%,情報員核實後立即降價或現場發券。

京東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只有拼命挖,拼命挖,比所有競爭者起得早,挖得快,最先突破用戶數量的“臨界點”,一旦過了臨界點,就沒有人可以在這個領域去超越它。當然也能說它是唯一的,還有阿里在前面,但是前兩個都會非常的成功。

轉型電商、擴張全品類、自建物流是京東最為重要的三大戰略,這些都絕非一日之功,而一旦建立起來,就是京東的價值,就是核心壁壘。

京東厚重運營模式的背後,是一條難走的路。

但難走的路,從不擁擠。

如果一件事每個人都覺得可能做成,那做成的價值就很低。

只有做成別人認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那才真正有價值。


 ※ ※ ※ 


1分鐘商業錦囊


每天1分鐘,梳理商業邏輯。這是《1分鐘商業錦囊》陪伴你的第026天,期待你的進步。

本期問題:真正的憑良心做生意還能不能賺錢?

公眾號“劉潤”(runliu-pub)會話框裡,回覆關鍵詞“錦囊”,查看劉潤老師的解答,培養你的商業認知。

注:當天有效,閱後即焚。


劉強東,從來都是你要畏懼的人

▲關注劉潤公眾號,回覆“錦囊”,看老師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