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等6家公司遭科技部處罰,大數據安全「黑洞」要怎麼填?

阿斯利康等6家公司遭科技部处罚,大数据安全“黑洞”要怎么填?

億歐大健康10月26日消息,前天,科技部官網集中公開了6份行政罰單,內容涉及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罰單分別在不同時間開出。其中最新的是國科罰〔2018〕1號對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下稱“阿斯利康”)7月12日的處罰,最早一則是國科罰〔2015〕2號對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2015年9月7日的處罰通知。

除了上述兩家外,赫然在列的還有廈門艾德生物、昆皓睿誠醫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以及正在申請港股IPO的藥明康德。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科技部首度公開涉及人類遺傳資源的行政處罰。根據處罰內容,均與人類遺傳資源數據洩露有關。

例如在針對阿斯利康的處罰書中,科技部稱:阿斯利康未經許可將已獲批項目的剩餘樣本轉運至廈門艾德生物和昆皓睿誠醫藥,開展超出審批範圍的科研活動;又例在華大基因的處罰書中提到的:華大科技與華山醫院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大科技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

根據《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規定,國家對重要遺傳家系和特定地區遺傳資源實行申報登記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或以其他形式對外提供。

這一處罰會不會影響被奉為醫藥界“華為”的藥明康德順利進軍港股市場,還未可知,但“基因界的騰訊”華大基因近日因接連爆出的負面,估值已收到影響,一度破千億的華大基因,市值已經縮水近八成。

此事一出,引起業界譁然。尤其是這一事件的“主人公”涉及到業界知名的上市公司,乃至國內知名的公立醫療機構。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華大基因2015年被處罰,至今未在招股書或公告中進行披露, 相反,還加快了與國際研究機構合作的腳步。在其2017年報中,華大基因稱“公司會繼續大力推廣國產測序平臺,促進多個隊列聯盟合作的開展”、“構建非洲新市場藍圖,積極參與政府援建、國際組織合作扶持項目”、“進一步加強海外臨床實驗室本地化合作”。

為什麼這些企業能夠違規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傳遞出境?對於業務佈局廣、口碑良好的且早已佈局國際業務的上市公司,被捲入數據洩露的風波中儘管讓業界震驚,卻似乎並不是太讓人意外,這或許與其“急功”、“近利”心態相關聯。

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上市公司須定期披露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季度報告等定期報告,以及重大重組、資產損失等臨時報告,而在其中,其營業數據表現就成為了影響其股價的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今年10月,華大基因對外宣稱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和分析”,不僅如此,其手中還運營著我國唯一一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如此鉅額數量的基因組數據,華大基因難免不“著急”在此基礎上拓展和變現。同樣,阿斯利康將已獲批項目的剩餘樣本轉運並開展超出審批範圍的科研活動的行為,“逐利”心態顯露無疑。

在被洩露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公司將人類遺傳資源信息洩露,後果可想而知。不僅侵犯了公民權,更高程度上對國家安全構成了潛在危害。據媒體採訪的國內權威機構教授稱:“基因流失到海外意味著中國人群的基因信息可能被西方掌握,可以用來提升生物武器的精準性。”

新華社中國特稿社副社長熊蕾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如不嚴格管理中國人基因數據的收集、交換和傳播,以基因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基因戰和生物國防的安全會受到威脅。

一次行政處罰顯然無法填滿數據安全的“黑洞”,涉事企業輕描淡寫的“均已整改”也無法再輕易重新獲得人們的信任。正如億歐大健康在“華大基因,認錯了嗎”一文中曾提出的,伴隨著獲得更高社會地位和更多投資者關注,企業是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還是印證丘吉爾那句“只有永恆的利益”?

億歐大健康從知情人處獲悉,業內類似事件遠不止當下受行政處罰的六家企業,那麼其他行走在紅線邊緣的企業是否能夠以此為鑑?但無論如何,科技部對於人類遺傳信息資源的監管和對醫療健康數據重視或將成為我國“數據安全保衛戰”的第一槍。未來,我國對人類遺傳信息資源的監管會越來越規範、嚴格,而企業的自治和自律,將成為醫療健康大數據安全“黑洞”的下一道“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