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荐书《东京梦华录》舌尖上的宋朝

凡高荐书《东京梦华录》舌尖上的宋朝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

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城市风俗人情,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凡高荐书《东京梦华录》舌尖上的宋朝


“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除夏商周历时最久的时代;是一个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时代;是中国29个封建王朝中最富庶的朝代。

在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朝代可以和宋朝比民富、民乐。

宋朝传世的遗物并不多,对于宋朝的繁华,很多人是从《清明上河图》了解到的。但在研究宋代日常生活的重要文献中,有这样一本书堪与《清明上河图》媲美,它就是《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中的东京不是日本东京,而是今河南开封一千年前的宋都城,俗称汴梁或汴京的东京。

《东京梦华录》以文字的方式追述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王公贵族和庶民的日常生活场景,简练而生动,如果将其中对市井的描述——比如茶坊酒肆、说书场、各类店铺、勾栏瓦舍等等——绘成图的话,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翻开《东京梦华录》犹如打开时空门,另一边是相隔千年的繁花似锦、活色生香。即便用现在宜居城市的眼光去衡量,它的各项指标也完全具备:商铺酒店一家挨着一家,挂着李成的画做装饰、餐具都是银质的,品尝应季果蔬、南北美食更是不在话下。夜生活是“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文化消费有勾栏瓦肆的去处,上演说话、小唱、傀儡、杂技等,市民们看得兴高采烈,“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当下我们生活在科技先进,产业发达的社会里,然而人们奔波于机场和高铁之间,为生活而忙忙碌碌,甚至灰头土脸。我们比宋朝人更清楚什么是美?更了解生活的意义吗?

如果你对生活感到迷茫和彷徨,不妨仔细看下这本书,在丰盈那些只在教科书上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外,也让心里多一份与生活的和解。时下最流行的按照节气过日子,吃果子、摆什么花、用什么香,在宋代只是寻常而已。

凡高荐书《东京梦华录》舌尖上的宋朝

内容赏析

【原文】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译文】

我小时候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周游于南北各地,于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来到了京都,住在城西金梁桥西边夹道的南侧。我逐渐长大,正赶上生活在天子脚下。太平盛世很长时间了,京城里人口密集,物业繁华。垂着发的小孩儿,只知道玩耍;两鬓花白的老人,没有经历过战争。节日一个接着一个,我得以观赏到各种好景。华灯齐放的良宵,月光皎洁的夜晚,瑞雪飘飞之际,百花盛开之时,或者是七夕的乞巧,或者是重九的登高,或者是金明池的禁军操练,或者是琼林苑的皇上游幸,放眼所见到处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饰华丽的轿车争相停靠在大街旁,名贵矫健的宝马纵情奔驰在御街上,镶金叠翠耀人眼目,罗袖绮裳飘送芳香。新歌的旋律与美人的笑语,回荡在柳阴道上与花街巷口;箫管之音与琴弦之调,弹奏于茶坊雅聚与酒楼盛宴。全国各州郡之人都往京都汇集,世界各国的使者都和宋朝往来。调集了四海的珍品奇货,都到京城的集市上进行贸易;荟萃齐九州的美味佳肴,都在京城的宴席上供人享受。花光铺满道路,不阻止任何百姓乘兴春游;音乐震荡长空,又见有几家豪门正开夜宴。奇特精湛的技艺表演使人耳目一新,奢侈享受的生活使人精神放松。在元宵节观灯、金明池观射、郊坛祭天时,还能观瞻到皇上天颜。而且还能多次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皇宫的重要建筑成就是创建了大庆殿,重要的冶铸伟绩是制成了九鼎。我在几十年当中沉醉于观赏盛典,迷恋于游玩胜地,从来没有感到厌倦和满足。

凡高荐书《东京梦华录》舌尖上的宋朝

免责声明:上述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要删除,请联系我们。“四川凡高律师事务所”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