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梨園大總管——戲曲、武術之神三田都元帥


天下梨園大總管——戲曲、武術之神三田都元帥

福州元帥廟(蓬萊外史攝)


三田都元帥為世間信奉的音樂之神,又稱戲神,亦稱“會樂天尊”、“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相公爺”、“獅爺公”,據《中國戲曲志·福建卷》載:閩劇、莆仙戲、梨園戲、四平戲、閩西漢劇、潮劇等均以雷海青為戲神。三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一樣,是音樂界、戲劇界的保護神。一般來說戲劇界以音樂分類,北管奉祀“西秦王爺”,南管奉祀“田都元帥”。據傳唐明皇時期,相公爺常奉召入宮為皇上、娘娘舞蹈。一次皇宮失火,眾人驚慌失措,惟相公急令御林軍滅火,又降神風,壓下烈火,被唐明皇封為“都元帥”,故相公爺神位正中大書“九天風火院”。

三田都元帥有文身、武身之別,武身為立式,紅臉紅袍,頭頂打兩條辮子,嘴上畫一隻螃蟹,兩旁有風火二童,一佩弓,一執鷹。前有“靈牙將軍”,狗頭人身,手執令旗。文身為坐式,金面金身,頭戴“金聖冠”。據說還是嬰兒的田都元帥被家人棄之野外時,餓了,螃蟹吐沫濡之,鴨母含食喂之,救了他一命,所以閩臺兩地的田都元帥塑像額頭上都有一隻螃蟹,且供品中不能有螃蟹和鴨子。


天下梨園大總管——戲曲、武術之神三田都元帥

福州元帥廟(蓬萊外史攝)


都元帥寶誥 志心皈命禮

樂延三部,喬挺十蓮。點音律而紅梅破綻,演法曲而綵鳳翺翔。寓三昧於遊戲,攝伏魔精;回七皈以療屙,祛除災役。玉律金科司法錄兩儀八卦布令旗。奉使巡行玉皇殿前膺寵命,秉權賞罰紫霞宮裡贊立功。貫正氣於雲霄,回元精於翼宿。佛號歌舞菩薩,道稱會樂天尊。掌管百萬兒郎,鬥中和合聖眾,大悲大願化俊化英,九天糾察使,提點昭烈侯,風火院三田都元帥。

一、原乃玉皇三太子


天下梨園大總管——戲曲、武術之神三田都元帥

福州元帥廟三田都元帥神像(蓬萊外史攝)


相傳,戲神“田公元帥”原來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因為喜愛人間戲劇,善於音樂歌舞,玉帝準他下凡,功滿再回天廷。

三太子隨帶風、火二童來到人間,在閩中仙遊石蒼山區高陽村一戶雷姓農民家投胎,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出世時,由於嘴巴周圍皮膚烏黑,家人認為不祥,就抱到村外路旁田塍邊丟棄。隔不多久,被路過的木偶戲班發現了,班主見襁褓內的嬰兒嗷嗷哭叫,有一隻毛蟹正爬在嘴邊用涎沫喂他,情狀十分悽傷,抱起細看,見帽沿上繡著一個“雷”字,便給取名“雷海青”,由戲班代為撫養,教其音律,長大後被選入皇宮當樂師,成為唐代樂壇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安史之亂遇難後,玉皇大帝特賜三太子為“九天風火院忠烈大元帥”,敕封為人間戲神,主管梨園歌舞,又封玉犬為“靈牙將軍”,以護衛三太子,漢族民間稱為“天狗”、“白牙精”,風、火二童為左右副將,金雞為隨從侍郎。

二、忠魂顯聖呈瑞彩,誥封梨園大總管


天下梨園大總管——戲曲、武術之神三田都元帥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三田都元帥神像(蓬萊外史攝)


關於廟內奉祀的三田都元帥事蹟或傳說比較一致的說法是,三田都元帥原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宮廷樂師雷海青。

據《明皇雜錄補遺》記載:田都元帥雷海青,唐代時著名的宮廷樂師,笙蕭鼓笛,一應樂器,樣樣精通,尤其精於琵琶,他的樂技達到了“鼓一擊而桃李甲,笛一弄而響遏流雲,韻一唱而紅梅破綻,蕤一調而庶明風起”的奇高境界,因而深得唐明皇的賞識。唐天寶十四年秋,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舉兵叛變,攻陷長安城把雷海青以及梨園子弟和宮廷樂官三百餘人,都擄進洛陽城。雷海青手抱琵琶,痛斥安祿山,拼盡全力將手中琵琶對準安祿山的頭部擲去!安祿山當殿受辱,氣急敗壞,立命刀斧手把雷海青凌遲處死。

唐代詩人王維為雷海青賦一首七絕:“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這故事清洪昇在戲曲《長生殿》中也有所演繹。

此後,郭子儀據此向朝廷請功,雷海青雖屈身樂部,其平日與眾不同,是位忠肝義膽之士,死節一事,人人傳述,玄宗聞之感嘆,安史之亂平定後,誥封“天下梨園大總管”,唐肅宗加封“田都大元帥”,其後,南宋高宗趙構也封他為田都元帥。

張檉《道教諸神聖紀》曾記載雲:田都元帥曾獲唐朝肅宗皇帝追封為太常寺卿,宋朝高宗皇帝加封為大元帥。據說,當玄宗皇帝蒙難長安,元帥曾三次顯靈救駕,見空中浮現“田都”二字的旗幟,所以後人又冠以“田都”於其上,尊之為“三田都元帥”,奉為音樂界的祖師,福州一帶亦有稱之為“探花爺”的。舊時“雷”字寫作“靁”,其時“靁”字帥旗上部為濃煙所蔽,只露三個“田”字,故人們稱雷海青為田元帥或三田都元帥。

清人施鴻保《閩雜記》亦有記載:“興泉等處,皆有唐樂工雷海青廟,在興化者,俗稱元帥廟。有碑記唐肅宗封太常寺卿,宋高宗時加封大元帥。此不見傳載,殆裡俗附會之說。在泉州者,俗稱相公廟,凡嬰孩瘡癤輒禱之,上元前後,香火尤盛。”

三、流傳海外,護境安民


天下梨園大總管——戲曲、武術之神三田都元帥

福州元帥廟(蓬萊外史攝)


在閩南,相傳戲神雷海青出生於南安,死後亦有衣冠冢。在泉州祀奉他的廟宇有860餘座,在臺灣有200餘座,其信仰遍佈閩臺,甚至遠播至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一帶,香火鼎盛,數百年傳延不衰。田都元帥的信仰與媽祖、關帝爺、清水祖師、保生大帝等一樣,早已形成海峽兩岸人共祖、神共緣的田都元帥民俗信仰,構築了兩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神緣、文緣、人緣的田都民俗文化。

明末清初,是福建向臺灣大量移民的時期,渡臺的百姓把閩地的風俗習慣帶往臺島,田都元帥也以當境保護神身份到了臺灣。

隨鄭成功舉義的金門人盧若騰著《島噫集》,有觀劇詩:“老人年來愛看戲,看到三更不渴睡……只應飽看梨園劇,潦倒數杯陶然醉。”這些傳入臺灣的戲班都祀田都元帥為戲神,田都元帥信仰自是遍及臺島。

臺灣藝人舊時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要往田公元帥廟舉行祭祀典禮,祭祀三天,歌舞器樂助興,是臺灣漢族民間藝人的一大盛會。至今全臺還有200多座廟宇奉祀田都元帥。

在日本,三田都元帥更是被《沖繩武備志》奉為武神,尊為日本剛柔流武神。日本以剛柔流為首的空手道館,很多都拜九天風火院三田都元帥為武神。其原由是剛柔流的開祖宮城長(1888-1953)所收藏的一本《沖繩傳武備志》,裡面載有九天風火院三田都元帥、鄭二伯母、黑白舍人等。但目前的資料只侷限於對九天風火院三田都元帥的解說而已,並未對如何到沖繩以及為何成為空手道的武神做出詳細解釋。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據布袋戲歷史考,布袋戲與傀儡戲,皮影戲都有一相同的祖師爺,名叫田都元帥,每年農曆六月十一日是他的聖誕日。又叫老郎神,相公爺,造 型是一童子形相,禿頭笑臉。出身與來源,民間有很多種傳說,但都言自唐代,由於漢代以前,早已流行傀儡戲,布袋戲,皮影戲,所以以唐代的說法,勢難成立。 相傳在戰國時代,燕軍攻打齊國,連破七十二座城池,只剩即墨與莒城,莒城守將田單用火牛陣驚走燕兵。即墨城守將由田都元帥堅守,當時燕兵將城團團圍住,眼 看城池即將不保,突然天色大變,昏天暗地,雷雨交加,數日不息。田都靈機一動,心生一計,利用活動稻草人,身穿盔甲,站在城牆上,燕兵觀看城上兵馬森森, 蜂矢飛射,不能傷害,驚訝失色,以為天兵神將,乃急急退走,古老的傀儡與中元節大士爺、慶典開路神,都是它的原始遺制。


天下梨園大總管——戲曲、武術之神三田都元帥

資料圖


被稱為戲神祖地的泉州南安坑口村,山明水秀,處於泉州城北40公里處古大路邊,該村歷史上出過許多著名的道士和戲曲藝人,號稱“道士窩”、“戲窩”。在這種環境中產生出戲神是十分自然的。坑口早年有雷姓居信,崇拜圖騰,信仰道教,歷來奉雷海青為家族神。

而位於坑口村前的小溪邊的坑口宮,始建於晚唐,為祀田都元帥雷海青的祖廟,分爐遍及泉漳潮汕各地,並隨閩南移民傳播到香港、臺灣和東南亞。現莆田、臺灣等海內外寺廟凡供奉田都相公都發源於此,每年都接待數千從臺灣信眾前來返鄉謁祖。

坑口宮現存殿宇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大門匾書“坑口宮”,殿內靠山牆築一三屜神龕,中間神帳橫眉標“田都元帥府”,左右陪祀金雞玉犬。宮對面50多米處有一古墓,碑刻“相公墓”三字,系明·萬曆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所立,據傳為雷海青葬處。其墓現由南安市文管部門立碑保護。(來源,道教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