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南方軍閥混戰,北方元廷更是血雨腥風,大明得天下力證一名言

蒙古以武力奪得天下,鐵騎彎刀成為元朝定鼎中原的強勢象徵,不足百年時光,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元帝國轟然崩塌,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南方的一統進而朱元璋25萬大軍的北伐,在元末的浪潮中,起義軍崛起,壯大到大明一統天下這都有力的論證了一則名言。

元末南方軍閥混戰,北方元廷更是血雨腥風,大明得天下力證一名言

說這則名言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元末時期的天下局勢。

元朝入主中原後,將天下子民分為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這種民族歧視的做法和元朝的殘暴不得民心,早已註定了這個帝國是走不遠的,果然先是南方起義軍揭竿而起,在時間的流逝下形成了數股強悍的勢力,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他們是最後勝出的三大割據力量。

朱元璋本來是起義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力量,憑藉著勇敢、堅韌和能力終於脫穎而出,和陳友諒、張士誠三分天下,而此時的朱元璋雖然割據一方,以應天為根據地,可是長江上游是陳友諒、下游是張士誠,他被夾在了中央,可謂是前有狼後有虎,再加上元廷在一旁虎視眈眈,局勢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驚險非常。

元末南方軍閥混戰,北方元廷更是血雨腥風,大明得天下力證一名言

1363年,陳友諒發動大軍征伐朱元璋,就這樣鄱陽湖水戰爆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有驚無險的大敗了陳友諒,到後來剿滅張士誠,這些大的戰役背後都沒有元朝廷的干涉,當真是令人覺得奇怪,人們常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可是元朝大軍卻沒有在關鍵時刻給予致命一擊,反而坐看著所謂“叛軍”的壯大,這當真是有點匪夷所思了。

不過,當我們掀開歷史上的那一頁篇章時,也終於是恍然大悟了,原來當時南方是一片烽煙四起,軍閥混戰不斷,而元朝廷的局勢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鐵板一塊,反而更是處於一片腥風血雨之中,說起亂,北方比起南方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元末南方軍閥混戰,北方元廷更是血雨腥風,大明得天下力證一名言

擴廓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是元朝廷所依賴的兩支重要武裝,可是他們卻是處於不和的狀態,都是想將對方置之死地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黨爭之上,政治鬥爭往往是殘酷的,所以誰也不曾後退一步,他們的鬥爭後來又牽涉到了元順帝和太子之間的鬥爭,由此可謂是步步小心,謹慎非常,元朝廷的重要軍事力量首腦捲入紛爭,自然就難以騰出手去對付南方的起義軍。

後來在爭鬥中擴廓帖木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王保保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可是在1366年為了收關中四軍閥之兵,又捲入了內鬥,結果到1368年,朱元璋已經肅清南方,且正式稱帝時,王保保和元朝軍閥仍然處於混戰之中,且和元朝廷處於僵持階段,北方一旁散沙,而南方卻是鐵板一塊,如此朱元璋北伐勝利和元順帝的出逃就已經是可以預見的一幕了。

元末南方軍閥混戰,北方元廷更是血雨腥風,大明得天下力證一名言

在前前後後,南方雖然是起義軍的天下,可是軍閥割據,元朝廷仍然是佔據著主動,就算是到後來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方勢力角逐,元廷還是最有實力的一方,甚至於朱元璋一統了南方,蒙古鐵騎仍是勢力強絕的,可是卻一次次的喪失了有利的時機,這一切都是因為元廷的內鬥而導致,如果在朱元璋北伐之際,王保保能夠放下成見,以民族大業為先,上下同心未必就沒有一戰的可能,需知蒙古鐵騎的驍勇和善戰可是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奇蹟的。

當然見證了朝堂陰謀詭計和爾虞我詐,在政治鬥爭中只有成敗得失,只有利益永恆的王保保和元朝廷統治者,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放不下成見的,就算到朱元璋北伐之際,元順帝因為大勢而暫時屈服,王保保卻仍舊選擇了視若無睹,作壁上觀!

元末南方軍閥混戰,北方元廷更是血雨腥風,大明得天下力證一名言

所以這一切都是因為權勢,在權勢面前帝王的平衡之術是尤為重要的,當平衡變得不再平衡,那麼變故也將發生,王保保擁大軍而對抗朝廷之命就是最為有利的證明,所以千百年來的事實都印證著一句話:“攘外必先安內!”

朱元璋的崛起,大明的一統天下就是這一名言的力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