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一画|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

【名称】秋鹭芙蓉图

【年代】明

【作者】吕纪

【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寸】192.6 x 111.9 CM

【材质】绢本 设色 立轴

中国画史上许多画家在描写的秋天景色,总是难免给人寂寥、衰败的印象,似乎不如此就不能表现秋天的独特韵味。但在吕纪笔下的这幅《秋鹭芙蓉图》则显现的是秋天的一派生机,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画中的三只鹭鸶,一只栖息在岸边正回过头向着空中飞翔着的同伴鸣叫;而空中的一只似乎听到了叫声正盘旋而下与伙伴会合,最上方的一只仿佛也正寻着叫声紧跟而下,三只鹭鸶所连接起来的弧形曲线与柳枝弯曲的线条相对应,在画面上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动感。岸边菖蒲这些次要陪衬无论是阴阳向背还是前后次序都做到有条不紊,聚散得当。

每日读一画|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

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

整幅作品构图呈一个“S”型。三只充满动态的白鹭鸶,一只伫立坡岸边,对空鸣叫,引来两只飞翔同伴俯冲而下。在坡陀右侧河岸,柳树枝叶随风飘动,鹭鸶与垂下的枝叶、牡丹枝梗相互呼应。全画以柳树、芙蓉、荷花,点出了夏末秋初的季节意象,营造诗意的氛围。

每日读一画|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

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局部

画中的三只鹭鸶,一只栖息在岸边正回过头向着空中飞翔着的同伴鸣叫,而空中的一只似乎也听到了叫声正盘旋而下,与伙伴会合,最上方的一只仿佛也正寻觅叫声紧跟而下。三只鹭鸶所连接起来的弧形曲线与柳枝弯曲的线条相对应,在画面上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动感。即使是岸边菖蒲这些次要陪衬,无论是阴阳向背还是前后次序都做到有条不紊,聚散得当。

每日读一画|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

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局部

中段画中芙蓉花开正盛,摇曳的残荷与挺拔的莲蓬无一不在表达着季节的特色。一棵枝叶疏朗的柳树从画面右侧突兀而入,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这枝柳树依旧茂盛挺拔。画中的柳树,主干挺拔,质感强烈,而纤细的柳枝在柔弱中也有一种“百炼钢成绕指柔”一样的弹性;枝上柳叶繁而不乱,疏密得当,层次分明。画中白鹭,或栖止,或飞翔,上下呼应,造型准确,形态生动。

每日读一画|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

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局部

这幅作品在构图上颇具特色,由于画中的柳叶与菖蒲全都飘一侧,仿佛有阵阵秋风从池上袭来,使人感觉扑面而来的寒意。荷叶的边缘虽然已经残缺,但它却是顶风直立,一副凛然不屈的气势。吕纪的作品中有许多细节之处是值得研究的。他经常在自己的画中用一些暗示来规谏皇帝,这在历代宫廷画家中是十分罕见的,所以明孝宗曾经称赞他:“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

此作的成功还在于作者对线条的运用。无论是勾勒柳叶的短线条还是荷叶茎干的长线,都笔笔到位,劲健干净,稳重结实。粗犷处如柳树枝干、鹭鸶喙与爪都刻画得极其生动自然。画面上的许多细微之处都颇见匠心,像岸边的两只鶺鸰一藏一露,灵活生动,枝头的两只小鸟神态各异,造型自然等。

吕纪(1447一不详),字廷振,号乐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画家,善画花鸟、人物、山水,以花鸟画著称。弘治(1488-1505)年间与林良一同被征,待诏仁智殿,授锦衣指挥使,吕纪初学边景昭工笔重彩,后来又受林良水墨法影响,所以他的花鸟画呈现出了下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两种不同的面貌:前者描绘精致工整,色彩富丽,既具法度,又富生气,内容以凤鹤、孔雀、鸳鸯为主,景物多为浓郁的花树和坡石、滩渚,画面灿烂夺目;后者粗笔挥洒,信手点染,简逸奔放,富有气势和动感。


每日读一画|明 吕纪《秋鹭芙蓉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