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已进入秋季小高峰,别让你的宝宝“中招”了

说起手足口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对于一个执业药师和一个已经当了妈的人来说,更是印象深刻,2016年秋天,我家二宝也很不幸成为了众多手足口病中的一员。

那年秋天,二宝八个多月大了,平时好动又爱笑,那时已经添加辅食了,也喝奶粉,每天胃口都很好,长得胖嘟嘟的。可是有一晚,我发现他的食量明显变小了,平时喝200ML的奶粉,当时只喝了50ML左右,而且还一边喝一边哭。

手足口病已进入秋季小高峰,别让你的宝宝“中招”了

当时我看他也没有别的不妥,就以为只是娃娃闹情绪,也没怎么在意。到第二天早上,他喝奶的时候情况还是这样,奶嘴放进嘴巴都不肯吸,而且还不停的哭闹,我摸摸他的额头,感觉到有点烫,于是给他量体温,39.5度,我下意识感觉到有可能是手足口病,拿手电筒检查他的嘴巴,发现上颚及靠近喉咙部位已经冒起了几粒比米粒大点的且周边有红晕的小水泡,然后又检查他的小手,手掌内则也长起了几颗。

我急了,匆匆忙忙就带着他去附近的社区医院,医生给他量体温,那时都烧到40度了,社区医生说情况严重,处理不了,让我带去医院。听到这,我心里急的不行,马上带着娃赶往附近的人民医院。医生经过量体温、抽血等一系列检查后,确诊是手足口病,说要住院隔离一个星期,要输液抗病毒治疗。

听到这里我犯难了:要是二宝住院的话,家里还有个正在上幼儿园的大宝没人照顾,怎么办?急啊!六神无主之际,想起曾经的一个同事在用药治病上特别有一手,我马上联系了他,他了解了大概情况后,说只要抗病毒治疗就行了,建议用抗病毒颗粒+珍珠末+椰子水,给娃娃内服,珍珠末还可以外敷在有溃破的地方。

之后我跑了很多药店也没有买到珍珠末,只买到了抗病毒颗粒和椰子。无奈之下,想到这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且二宝现在口腔泡疹情况及高热不退,于是自己果断再买了小儿咽扁颗粒和清开灵颗粒、退热贴。

手足口病已进入秋季小高峰,别让你的宝宝“中招”了

在这里我要说下抗病毒颗粒、清开灵颗粒和小儿咽扁颗粒,它们都是中成药,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 相同点: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且抗病毒颗粒和清开灵颗粒都有抗病毒的作用。
  • 不同点:他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抗病毒颗粒侧重于抗病毒,清热解表;清开灵颗粒侧重于清热解毒,退高热;小儿咽扁颗粒侧重于利咽喉,清热解毒,像手足口病期间的咽喉疼痛咳嗽等都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治疗。

就这三种药,我每天三次,按说明书给二宝服用,加上椰子水,贴上退热贴,第一天二宝的情况就稳定下来了,然后烧就慢慢退下去了,第二天继续好转,接下来继续用药,到第五天宝宝就基本恢复了,胃口好了,手上和嘴巴里的泡疹消下去了,人也活泼了起来。

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在二宝治疗期间,他的餐具、玩具、衣物什么的,我每天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再加上药物的治疗,二宝才能好得那么快。

通过上面的实践经验以及结合我所了解的临床医学知识,本人浅谈一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手足口病已进入秋季小高峰,别让你的宝宝“中招”了

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以下主要介绍中成药方面的治疗方法。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1、轻症:如果患儿只是手足口出现少量泡疹,无热或低热,这种情况下建议服用抗病毒颗粒或复方板蓝根颗粒,日常注意清洁、护理,多喝水,饮食以清淡为主,一周左右就会痊愈。

2、高热:患儿手足口出现泡疹,发热39.5~40度,伴有咽红疼痛,咳嗽流涕等,建议服用抗病毒颗粒+咽扁颗粒+清开灵颗粒,外用退热贴,一周左右痊愈。

3、重症:患儿手足口出现泡疹,高热不退、肢体抖动、肌阵挛、呕吐、精神差、呼吸浅促等症状,建议马上送医就诊。

手足口病已进入秋季小高峰,别让你的宝宝“中招”了

日常护理:

1、饮食清淡为宜,注意补充水份。

2、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3、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预防方面: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定期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