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一、《水浒传》是真的写宋江起义吗?

一部《水浒传》,描写了一百单八将梁山聚义,以农民起义军从发展壮大到走向灭亡,反映了封建社会形形色色的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军事围剿与招安并行的威抚相加的政策,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

然而,史料中的宋江起义,根本就没有《水浒传》中写的这样,声势浩大,在《大宋宣和遗事》中,讲到以宋江为首的一伙人,先是晁盖等人劫了进贡给蔡太师的生日礼物,然后又“邀约”杨志等人,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后来宋江当了头领,手下有三十六个头目,仅是小打小闹,根本就没有形成气候,是“游寇”,被张叔夜歼灭,远不及方腊起义给予宋王朝震动,更没有什么征方腊,征大辽等等辉煌的战绩。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构思这部小说时,只所以把起义军的大本营移师到山东梁山泊,以笔者一孔之见,是借宋江之名,实写金朝末年的山东红袄军起义(当时的山东归金王朝),也只有金末的红袄军起义才具备这种规模,是那个时代异峰突起的力量,震撼着南宋、金朝与蒙古。

《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杨妙真


二、山东杨安儿起义

回眸金末的红袄军,在山东举起义旗,正逢三朝混战(南宋、金朝与蒙古。而《水浒传》中描写的征方腊、田虎、王庆,征大辽的宏大场面,全是隐笔写红袄军与蒙古军、金军、宋军以及与其他“义军”之间的战争),时局动荡,兵荒马乱,山东大地受到战火的蹂躏。

山东益都府益都县杨家堡的杨安国,自小练武,家传的制作马鞍等配套器具为生,被呼为“杨鞍儿”,故自称杨安儿。杨安儿生性豪爽仗义,在方圆周边富有知名度与号召力。

金泰和年间金人伐宋,到山东扩军,杨安儿不满于金人的统治,聚集一伙人抗拒官府,金庭正是用人之时,采取招抚政策,授予杨安儿防御使之职,为金庭效力。

后来蒙古兴起,兵马常常攻入河北与山东,金廷以唐括合打为都统,以杨安儿为副都统,率部众戌边抗御蒙古军。

《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行至半路,杨安儿暗暗联系手下,返回山东与张汝楫、刘二祖等人又一次举起义旗,以舅舅刘全为军帅,展徽、王敏为军师,攻陷莒州、密州等州县,山东以及河北都有响应的起义,掀起反金浪潮。起义军一律身穿红色的短袄,因为金囯按五行属金,克金必须用火,火的颜色是红的,故以红袄为标识,所以人们称之为“红袄军”。

一时间,山东各地红袄军风起云涌,声势浩大,杨安儿置官属,建元天顺,被各地红袄军奉为共主,随之“陷宁海,攻濰州”,其手下元帅方郭三攻占密州,略地沂州、海州;而别一红袄军首领李全,据守穆陵关,兵锋直指益都府。

金庭派出仆散安贞到山东镇压农民起义军,并安排曹全、张德、田贵等人诈降于红袄军为内应,击败红袄军徐汝贤部,然后会同地主武装李霆“花帽军”,击败杨安儿,杨安儿“乘舟入海,欲走岠嵎山”,被金庭收买的舟人击落水中淹死。

《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三、李全与杨妙真双枪合璧

在危机的时刻,其妹杨妙真,号“四娘子”,军中尊称她为“姑姑”,继承兄长的遗志,收拾红袄军旧部,接过红袄军的大旗。

杨妙真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军中著名的女领袖,机智敏捷,泼辣敢为,精于骑射,善使一条梨花枪(杨家枪,大家习惯于望文生义,以为杨家枪就是杨家将传下来的枪法,其实这杨家枪,又称梨花枪,创始人就是杨妙真。不仅武艺高强,独创梨花枪法,更是生的天然美貌,是一位文武双全,集才女与美女于一身的绝代佳人,纵观浩浩历史,如杨妙真这样的奇女人,翻遍史书也找不出几个。

这杨家梨花枪到底有多厉害,明朝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其所著的《纪效新书》中专门写道:“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还说杨妙真当年梨花枪纵横天下二十年,没有敌手,令戚继光十分敬佩,故戚继光军中用枪皆宗于杨妙真梨花枪法),纵横天下没有对手,在军中极负威望(杨妙真的故事几乎是山东的传奇,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传颂着)。

《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当时的农民起义各自为战,彼此间也相互较量不服,当杨妙真率军占据莒州的磨旗山(今莒南县东南的马耆山)为根据地,另一支红袄军在李全的带领下也来到磨旗山下,这李全是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以贩卖牛马为生,据说有一天他在河中洗马,无意中在泥泞中得到一杆镔铁枪杆,重有五十斤左右,打造精良,李全喜欢的不得了,就找铁匠打造了枪头,每天演练枪法,武艺高强,远近闻名,人送绰号“李铁枪”。当年蒙古军攻山东,他的母亲与兄长都死于蒙古军刀下,李全与其二哥李福奋然起兵,拉起一杆子人马,决心为母亲、兄长报仇,成了潍州一带红袄军首领。

李全自认枪法超群,但与杨妙真比武,竟然胜不了一个小女子,杨妙真这梨花枪更是出神入化,两人大战了三天两夜,让他根本无法胜出,就暗暗下了绊马索,把杨妙真的马绊倒,然后向杨妙真求婚,二人结为夫妻,两支红袄军合兵,壮大了队伍,二马并辔,双枪并举,开始了壮怀激烈的抗金又抗蒙的斗争,几成燎原之势,人马最雄厚时有数十万之众,活跃于整个山东境内,引起当时的南宋、金庭、蒙古三方的高度重视,都纷纷派出使臣前来安抚招降,一时间成了左右时局的中坚力量,几近得“红袄军”得天下。

《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四、红袄军的悲剧

蒙古与金人都拉拢红袄军,封官许愿,开出优厚的条件,但李全与杨妙真出于民族气节,“宁作江淮鬼,不为金国臣”,心系南宋王朝。然而卑鄙的南宋掌权者,根本就看不起红袄军,敌视红袄军,公然调戏杨妙真,但必竟他们是汉人,最后还是忍辱负重接受南宋的招安,红袄军改编成“忠义军”(这恰恰是《水浒传》强调的“忠义”。)开始轰轰烈烈的抗金。

但南宋政权自上到下根本就不信任红袄军,看不起这些“归正人”,处处控制李全夫妻,在楚州(今淮安)专门设置制置使,来管理红袄军。一方面利用红袄军抗击金人,一方面却处处限制红袄军壮大,有时正常的粮饷都不供给。让将士们怨声四起,没办法有时杨妙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军队补给。然而,就是这样的举措,也被南宋当权者视为“非法”,阴险的南宋淮东制置使贾涉上书朝廷弹劾李全部,并且鼓动宋军与其他“忠义军”与李全、杨妙真部发生磨擦,挑起事端,公开向李全部发难。

当李全率部与蒙古军大战时,南宋不仅不派兵支援,还想借蒙古军铲除李全部,在后方收卖李全手下将领张林、刑德等人,把李全的二哥李福和李全次子杀害,杨妙真因外出幸免于难,逼着李全不得不投降了蒙古,但仍然心系南宋,又一次归宋,无耻的宋廷,却认为李全反复无常,更加不信任,处处挑起事端,抢劫了李全运粮的船只,激怒了李全。

《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南宋派出大军围剿李全,在扬州城外大战。宋军不是对手,派人诈降,诱李全入城,李全中计,伏兵四起,李全马陷泥泞中,一代枭雄,被宋军乱枪刺死。随后十万宋军攻入李全的大本营楚州,“无论老幼皆杀之”,惨不忍睹,“哭声震天”,可见宋军多么没有人性。

杨妙真率残部突围而走,北渡淮水,归顺了蒙古。

李全与杨妙真,被金庭、南宋与蒙古都列入“叛将”,成了三朝之敌,成了时代的悲剧人物。红袄军中比较著名的将领还有刘二祖(刘二祖部红袄军,刘二祖去世后,由其女儿统领,也是世间少有的一个红袄军女首领)、彭义斌(红袄军归宋后,被改编成“忠义军”,彭义斌曾率“忠义军”深入河北,痛击金兵,后失败被杀)、耿格、徐汝贤、张汝楫、方郭三、史泼立、棘七、李思温以及国用安、时全、时青、夏全、张林、孙邦佐等将领(这些将领或起义失败被杀,或投降金庭,或随李全夫妻投宋),归宿各不相同,但都成了那个烽火连天时代的牺牲品,许多人都在《水浒传》中找到影子。

《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这施老爷子分明对农民起义的红袄军有着不解情结,出于当时环境与政治,有些事不便直说,借宣和年间宋江起义,隐含着对红袄军的怜惜,写出这部浩浩巨著,以山东水泊梁山为背景,塑造了活龙活现的梁山好汉,从发展壮大到失败灭亡的历史风貌。展现了“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悲壮历史发展趋势,有助于体现“官逼民反”的宏大主题,梁山的悲剧其实就是再现红袄军的悲剧,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

《水浒传》传中梁山好汉实际上是以金末红袄军为素材?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爆款文章: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