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读书是花朵,思索却是果实?

为什么说读书是花朵,思索却是果实?

有句俗话:“不会读书的读皮,会读书的抓题。”题者,疑问、问题也。

所谓阅读过程的“疑”,就是不但要关注书中内容同实际生活的矛盾,使阅读过程中充满着一种“问题情境”。心理学上说,问题情境是一种相当模糊、还很不清楚,并很少意识到的印象,它似乎发出一种信号:有点不对头。思维过程正是从分析这一问题情境本身开始的。

为什么说读书是花朵,思索却是果实?

不同文化水准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本书时,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情境。读者主动迎上去,就有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一旦在认识的高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读者就有了新的发现和创造。

为什么说读书是花朵,思索却是果实?

明代学者陈献章写道;“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从书中“读”出问题来,带着问题到书中找答案。要“读”出问题来,首先是读懂这本书,再在这基础上产生问题。

为什么说读书是花朵,思索却是果实?

如果囫囵吞枣,似懂非懂,那读出的问题很可能是原作者早已阐明了的,岂不贻笑大方?再说有了问题去读书,且称为定向读书。有了问题,再去读有关的书,寻找有关的论据,深入研究下去,才能拨开重重迷雾,找出问题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