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左右进入青少年期,开始问自己:“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15岁左右进入青少年期,开始问自己:“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自我意识就是“认识自己与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只是自我意识的对象是个人自己。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它具有目的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对个体的人格形成与发展起着调节、监控、矫正的作用。

15岁左右进入青少年期,开始问自己:“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自我意识的形成,从几个月的婴儿期便已开始,主要是对自我的确认,并逐步产生了“自我概念”。3岁左右的儿童,通过与人交往,自我感觉、自我意象得到了发展,产生了对自我的评价。此时则为生理自我时期。15岁左右进入青少年期,身心日渐成熟,开始问自己:“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15岁左右进入青少年期,开始问自己:“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开始接触各种社会角色,寻找自己的楷模或偶像,作为个人追求的目标。青年后期,面临更复杂的自我选择,如学校、职业、交友、婚姻等。不少青年对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有了一定的认识,自我意识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处处表现出自己的独立和自我理想,对自己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点尤为关注,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不再完全依赖于他人,在看法和行为上带有浓厚的自主色彩。

15岁左右进入青少年期,开始问自己:“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从青春期到青年后期,个体遇到的困扰最多,如“逆反心理”等,此时又叫“心理自我”或“心理断乳期”阶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这是一个“自我混乱期”与“孤独感的形成”阶段。此后个体的自我逐渐走向成熟。

人生的每个阶段其人格都在发展,都有健康和不健康的趋势,因此,每个阶段都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