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

国外有句名言:“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

学读不用,学用脱节,以致一无所获者,古今中外不乏其人。据《南史·陆澄传》记载,陆澄读《易经》三年,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书中的含义,学而不能用,被人讥为“书橱”。还有晋朝的傅迪、唐朝的李善,读书“淹贯古今”,用时“一筹莫展”,又被人嘲为“书簏”。这样的“书厨”“书簏”,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派不上用场。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

《庄子·列御寇》篇有则寓言:一个叫朱泽漫的年轻人,什么都想学。为了学会一门特殊的学问,他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到很远的地方拜师学杀龙技术。三年后,他学成回村,兴奋地向人们吹起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头,踩住龙的尾巴;怎样从龙颈上开刀。大家笑着问道:“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朱泽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这种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

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人,传说是世界上私人储书和读书最多的人,却没有创作出任何东西来。有人形容他是“荒凉的沙漠”,书籍的水倒进去便无影无踪,不曾献出一滴给人们。这正如韦斯特在《语言教育》一书中说的,“对于学了许多然而他们无用的词汇的人们,或学许许多多刻度而不能运用的人们,好像具有一大箱的工具而不能使用的木工一样,比不上一个工具少而能使用自如的木工”。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