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星官,如何與現代天文學的「超新星「」彗星」對應?

二十八宿和基於西方占星學的現代天文學很多觀測上的數據都能夠一一對應,那麼諸如超新星、彗星、流星等現代名稱,是否能在古星相學中尋覓蹤跡?

古代星官,如何與現代天文學的“超新星“”彗星”對應?


古代行星的名稱?

現在一般認為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除了金木水火土五個離地球較近的行星外,天王星海王星是藉助現代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所以,古代被命名的只有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

水星也稱為辰星.

金星稱為明星,又稱太白

(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

火星稱為熒惑

木星稱為歲星

土星稱為

鎮星

由於水星和金星在太陽系中的環日軌跡處於地球內側,在地球上的視覺角度不會離開太陽太遠.所以只能在黃昏或黎明出現.而其他三星,則可以出現在遠離太陽的位置上.

古代星官,如何與現代天文學的“超新星“”彗星”對應?

之前談到的“熒惑守心”和“太白蝕昴”等天象,這些天體本身都有一定程度上代表某些屬性的意味,如“熒惑”常常有代表戰爭和災難的意味,如果移動到心宿,就稱為熒惑守心,被古人認為是不祥之兆。

火星侵入心宿,金星逆行,一般象徵災禍,這兩種現象之前都有提及這裡不再重複贅述。木星衝日,則是比較吉利的象徵;古代認為土星每28年運行一周天,好像每年分別坐鎮28星宿中的一宿,故名“鎮星”。

古代星官,如何與現代天文學的“超新星“”彗星”對應?

其他天文現象如何用作預測?

之前有提到過“日月星辰”辰即為黑洞等不可見的天體(陰中之陰)。而諸如超星星,彗星,流行等天體實際上古星相學中也有記載。

但是,黑洞等難以觀測的通常只是有概念,並不用於記錄,而客星、彗星、流星,這些天文現象,由於出沒無常,往往和人間的吉凶禍福關係不很密切,其觀測的天文意義多於預測意義.

日月五星都是運行在地球周圍的質量巨大的天體,他們與地球的相對位置關係的變化,很可能確實對地球上的生命有一些影響.而客星由於距離地球非常遙遠,彗星與流星的質量又非常小,所以對人類的影響似乎難以看到.

超新星

史書記載中的客星,顧名思義“客來之星”,主要是指新星、超新星和彗星,偶爾也包括流星、極光等其他天象。這類天體如“客人”一樣寓於天空常見星辰之間,故謂之客星。

古代星官,如何與現代天文學的“超新星“”彗星”對應?

《宋會要》中記載:“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這裡的凡見二十三日是指在白天就能見到它的天數。

公元1054年出現在金牛座天關星附近的超新星,是有關客星最著名的記錄.這顆超新星爆發後達兩年之久才變暗.

彗星

彗星則一直沿用至今,領先西方非常之久,著名的典故“彗星襲月”由此而來,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古人認為是災難的徵兆.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就提到:“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流星

對流星的觀察,也有很多記錄.《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這是關於流行雨的記錄.古人很早就知道流星和隕石的關係,其實有關隕石等記載多與流星有關。

古代星官,如何與現代天文學的“超新星“”彗星”對應?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很多天文記錄往往是從中國古籍中尋得,諸如其他國家如印度、阿拉伯的地理學著作也有稍紀錄,但是這次地理事情不見於歐洲的史書中,也許和他們正處於黑暗的中世紀有關係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