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趣——记忆中抹不去的那一口井

每一次从球场上大汗淋漓地退下来,总会去旁边的便利店买上一瓶冰镇可乐,虽然非常解渴酣畅,但都会撬开脑海里回忆涌泉的缺口,想念起童年老家门前的那一口井。

拾趣——记忆中抹不去的那一口井

童年尔,农村那时候是没有普及自来水供应的,村民的一切生活用水都要从临近的河流中去挑起,遇到旱季的时候,每家每户更要提前去河里挑好几缸水在家里备好,但遇上罕见的大旱,水还是很紧张。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毅然决然地敲定主意,准备在门口打一口井。

那天早上天蒙蒙亮,我便被屋外机器的轰隆声吵醒,父亲已经叫来了打井的队伍,一行人开着机器,拿着长长的胶管,农村人打井很有讲究,这也是我后来从村里教书匠那里听来的。第一,井一定不可与灶相邻,井水五行为阴,炉灶为阳,阴阳相对立,不应在灶位直接看见水井。第二,水井绝对不能在屋后正中央,也不能设在来龙入穴处,阻断了山脉的气脉。第三,井水都是从地底来的,由于地底阴气很重,所以井口的大小不能太过于巨大,巨大的井口就会导致阴气上升,破坏住宅的生气。不仅不会带来财运,还会导致破财。而且井口过于大,也会导致很大的危险。所以在不使用的时候,要盖起来。第四,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因为天圆地方的物体最容易聚集天地生气。所以说水井的井口最好是设置圆形的,因为能锁住更多的生气,带来更多的财运。父亲后来决定把井打在村头的地方,虽然离家有点远,但也算方便了令里四舍。

拾趣——记忆中抹不去的那一口井

井打好的那一天,父亲显得格外开心,村头村尾也来了不少人,父亲颇有些兴奋地点燃了早早就备好的鞭炮,像是置办了一件大事,可在那个年头来说,这可不就是一件大事,村民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毕竟从现在以后,用水也不需要跑出村到几百米远外的河边了。中午,母亲准备了一桌子菜,父亲则喊上了伯伯,叔叔以及村里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辈在一块喝酒。而我们小孩此时则聚在新井旁边打水。可不管怎么压动撬架,就是不出水,旁边的小伙伴有些好笑,“会不会坏了,怎么没有水呢?”我有些脸红,不服气地又加重了力气,动作幅度更大了,母亲走过了,把我从脚下踮起的砖头上拎下来,用围裙擦了擦脑门的汗,“打水之前,你们还缺了一样东西…”妈妈说完,转身回家拿了一瓢水,倒进了压水的机子里,然后轻轻地压下了撬架,一股清凉的水变哗哗地从口子里出来了。“用完了记得把水瓢装满水,方便下次使用。”

拾趣——记忆中抹不去的那一口井

从这以后,这口井慢慢地成为了我们村最火的一个地方,盛夏的傍晚,总会聚集了许多人,大人们在一块讨论着庄稼的长势,议论着国家大事,而我们小孩则会成群结队地跑到村后的田野里去捉萤火虫,筋疲力尽的时候就会团坐一圈,挨个讲鬼故事,稍微调皮一点的小伙伴在讲到精彩之处,还会故作停顿突然大叫一声,吓得我们屁滚尿流。夜渐渐地深了,村口的大人们纳好了凉,也唤着我们回家。感觉那时候时间过得很慢很慢,慢到仅仅一个晚上,我们可以去做很多有趣的事情。那时候家里是没有冰箱的,父亲白天从地里摘上来的西瓜,都会放在一个桶里,然后慢慢地打开井盖,把桶再放进阴暗潮湿的井水里,待到几个钟头之后,便带上我过来取瓜,吃上西瓜的一刻,那沁人心脾的一份清凉感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偶尔也会路过几位村民,父亲会毫不吝惜地也请他们尝一尝西瓜。我们小孩子放学回来后,也总会围在这口井旁边,喝上几口甘甜的井水,然后捧着井水冲洗一下湿漉漉的脸庞,顿时觉得身上疲惫感全无。父亲每次从地里忙完农活回来,也会接一盆井水洗脸,然后坐在井盖上面休息,仿佛洗去了一身的劳累。冬天的时候,井水由于是地下水,常常冒着热气,家家户户都会选择来此洗菜,洗衣服。早上起来洗脸的时候,母亲也总会领着我来到井边,接盆井水,我把双手放进去,感觉暖暖的,很舒服。

拾趣——记忆中抹不去的那一口井

再慢慢地,村里打井的人家越来越多,但人们还是会习惯来到我家的这口井旁边纳凉休息,至今让我依旧魂牵梦萦的就是放学的时候,母亲站在村口压井打水的场景。

我们这一辈子都是在接受新事物,丢掉旧东西的路上,但总有一种情感伴我们永远,可能那就叫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