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中醫|按手足:診病、養身兩不誤

千家堂中醫調理培訓

跟我學中醫|按手足:診病、養身兩不誤

按手足主要在探明寒熱,以判斷病證性質屬虛屬實,在內在外,及預後。凡疾病初起,手足俱冷的,是陽虛寒盛,屬寒證。手足懼熱的,多為陽盛熱熾,屬熱證。

跟我學中醫|按手足:診病、養身兩不誤

診手足寒熱,還可以辨別外感病或內傷病。手足的背部較熱的,為外感發熱,手足心較熱的,為內傷發熱。此外,還有以手心熱與額上熱的互診來分別表熱或裡熱的方法。額上熱甚於手心熱的,為表熱;手心熱甚於額上熱的,為裡熱。這一診法有參考意義。

在兒科方面,小兒指尖冷主驚厥。中指獨熱主外感風寒。中指末獨冷,為麻痘將發之象。診手足的寒溫可測知陽氣的存亡,這對於決定某些陽衰證預後良惡,相當重要。陽虛之證,四肢猶溫,是陽氣尚存,尚可治療;若四肢厥冷,其病多兇,預後不良。

另外,常按手足也是養身保健的好方法。手足按摩是源於傳統中醫按摩術,在現代又得到較大發展的治病保健方法。根據中醫全息學理論,人的五臟六腑在手、足部都有對應的反射區,刺激這些反射區就可以調節相應臟器的生理功能,起到除病保健的作用。手足部又是經絡、腧穴比較集中的部位,刺激這些穴位同樣能改善健康狀況。

跟我學中醫|按手足:診病、養身兩不誤

按手足能夠調整人體陰陽平衡,按摩手法的外部刺激可通過血液、淋巴、神經而影響到內臟器官。中醫學認為,人體陰陽平衡是健康的保證,陰陽失衡是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無論是內傷或外感,其病理變化都是陰陽變化,即陰陽的偏盛或偏衰。按摩是根據不同的症候,採用不同的按摩組穴和按摩手法,作用於經絡氣血來使身體的陰陽重新得到平衡。對於陰陽的偏盛和偏衰,可表現為虛實的不同症狀。虛證表現為人體內臟功能低下,實證則表現為內臟功能亢進。按摩反射區或經穴通過一定的手法作用於體表,使人體氣血、津液、臟腑起到相應變化,虛證補虛,實證洩實。較小的力度刺激按摩可以活躍人體的生理功能,較強的刺激則可以抑制生理功能的亢奮。

具體方法為可運用推捏、揉搓、拍打等手法,達到放鬆肌肉、促進血液運行、增強神經和體液調節的目的。通過反射調理各內臟活動,加強消化、吸收和排洩體內毒素功能,對促進身體康復和保健,能起到顯著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