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劍合璧,勢如破竹,但也迷霧重重

作者:洪少東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腫瘤內科

第二屆“35 under 35”CSCO-良醫匯2018優秀青年腫瘤醫師風采大賽評選活動”報名及篩選階段已正式結束!在眾多參與報名篩選的醫生中,有100位優秀青年醫生脫穎而出!他們將在近期進行三輪PK,展示青年醫生風采!第一輪為ASCO最新摘要解讀,候選人在主辦方指定的2018ASCO口頭報告專題中自由選擇一份口頭報告進行點評(如:背景,結果的評價,對臨床的意義,和其他研究的對照,優點和不足等等),目前100位青年醫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已將解讀提交,解讀很精彩,現展示出來,供各位品讀!歡迎轉發,讓更多的醫生同道看到青年力量!歡迎評論,發表您的見解,與青年醫師同臺論道!

35banner.jpg

解讀研究:(ABS9005)一項比較吉非替尼單藥(G)和吉非替尼聯合卡鉑、培美曲塞(GCP)一線治療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III期研究(NEJ009)

背景:雖然EGFR-TKI已成一線治療EGFR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的標準方案,但在一項II期臨床試驗(NEJ005)中,卻顯示吉非替尼(G)、卡鉑(C)和培美曲塞(P)三藥聯合方案效果更佳。NEJ009研究是一項開放標籤,隨機III期臨床試驗,旨在評價GCP方案相對於吉非替尼(G)單藥在無進展生存期(PFS)、PFS2以及總生存期(OS)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新確診的Ⅲ、IV期或復發NSCLC伴有EGFR突變(第19外顯子缺失或第21外顯子L858R)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隨機分配到G藥組(每日250 mg口服)或GCP組(G藥250mg口服,C藥AUC 5,加P藥500 mg/m2,每3週一個療程)。主要終點指標包括PFS、PFS2、總生存期(OS),按照預先計劃的門控方法續貫分析;次要終點包括客觀緩解率,安全性評價和生活質量。

結果:2017年9月,觀察到預設所需的PFS2事件數。ITT數據集包括344名患者,兩組患者基線特徵均衡。雖然GCP相對於G單藥表現出更好的PFS,但在PFS2在兩組之間沒有差異(表1)。額外的OS(G藥組101事件數,GCP組83事件數)分析顯示GCP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顯著長於G單藥組(52.2個月vs 38.8個月,HR:0.695,P=0.013)。

結論:NEJ009是首個評估EGFR-TKI與含鉑化療聯合治療EGFR突變晚期NSCLC患者的III期臨床試驗。雖然GCP方案未能證明其在PFS2中的優勢,但該方案可能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

表1、兩組ITT患者分析結果

無標題.png

點評:

今年ASCO上肺癌靶向治療領域最重磅的研究之一當屬NEJ009了1。這個研究能在免疫治療的光環下嶄露頭角,最大的原因在於它和ARCHER 1050一起2,首次在以單藥EGFR-TKI為對照組的III期隨機對照試驗中看到了OS的顯著延長,也進一步掀開了EGFR突變型NSCLC一線優選方案的爭議。這兩個研究也將引領當下及未來靶向治療領域的發展方向:1、通過聯合治療(雙劍合璧)達到1+1>2的效果(NEJ009; NEJ026; JMIT; JO25567)1,3-5;2、通過迭代升級獲得療效的提升(ARCHER 1050; FLAURA; LUX Lung 7;)2,6,7。

NEJ009的研究結果非常漂亮,吉非替尼聯合卡鉑、培美曲塞組的ORR(84.0% vs. 67.4%)、PFS(中位值20.9 vs. 11.2個月; HR=0.494)和OS(中位值52.2 vs. 38.8個月; HR=0.695)都顯著優於吉非替尼單藥組(圖1,改編自2018年ASCO大會幻燈片),而前兩個指標在靶向治療時代本身就是論成敗的關鍵了。這三個結果分別代表了TKI聯合化療的核心價值:1、降低腫瘤負荷(由於沒有提供time-to-response的數據,暫時無法評價是否有快速緩解的作用。但從機制上看似乎非常有可能);2、延緩腫瘤耐藥的發生;3、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

2.png

圖1、NEJ009研究的主要結果

傳統觀念認為EGFR基因突變是相對單一的事件,是驅動腫瘤發生發展的關鍵。因此單藥TKI足以“一劍封喉”,在緩解率和PFS上完勝化療。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EGFR+晚期肺癌存在大量的共存突變(concomitant mutation; 包括其他驅動基因和乘客基因改變8。也包括原發EGFR T790M突變和其他ERBB家族基因變異【這可能是奧西替尼、達可替尼和阿法替尼療效優於第一代TKI的機制所在】)。克隆多樣性的現象在EGFR+肺癌中也相當常見9。筆者今年在《JAMA Oncology》上也發表了相關研究10,結果發現合併共存突變的患者,接受一線EGFR-TKI治療,其ORR、PFS和OS均顯著差於“純”EGFR突變者。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哪些共存突變可能影響TKI的療效,但這些數據強烈提示EGFR+肺癌是一組臨床及基因組學上存在明顯異質性的腫瘤。如果我們把EGFR-TKI比喻為狙擊槍,那麼化療可以看做是散彈槍。EGFR-TKI聯合化療,正如狙擊槍聯合散彈槍,既精準殺滅EGFR敏感突變克隆,也非選擇性地殺滅EGFR耐藥突變克隆和非EGFR突變的克隆,從而顯著降低腫瘤負荷,使有效的更有效(增加緩解深度),無效的變有效(增加緩解人群),體現為ORR的提高。克隆多樣性的減少和腫瘤負荷的降低,帶來的好處就是減少繼發耐藥的種子,延緩疾病進展,體現為PFS1的延長。

雖然雙劍合璧得到非常喜人的PFS1數據,但我們也要認識到TKI失敗後化療是多數患者的標準治療(~50%)。聯合治療只是將二線挽救措施提前,代價卻是一線耐藥後的選擇空間更小。我們看到NEJ009另一個主要終點PFS2(即聯合組一線PFS或單藥組一線吉非替尼PFS加上二線化療PFS)在兩組之間是沒有差異的(20.9 vs. 21.1個月; HR=0.966; P=0.774)。換句話說,從PFS結果來看,1+1依然只是等於2。問題是有28%的患者在一線TKI失敗後未能接受二線化療(NEJ002)11。

從成本及毒性角度看,聯合治療必須有過硬的OS數據才能支撐其一線治療的地位。那麼吉非替尼聯合化療的OS獲益到底來自哪裡?從圖2可以看出,由於PFS2兩組沒有差別,真正對OS差異有影響的是挽救治療的生存期。按照推算,單藥組PD2後的OS和聯合組PD1後的OS分別為~18.1和~31.3個月。同樣是挽救治療,為何兩者有如此大的差別。原因在於這個生存期包含了ITT人群裡部分由於一線和/或二線耐藥後快速進展未能接受進一步治療而死亡的數據。另外,單藥組PD2時PS=3-4的比例明顯高於聯合組PD1時候(PS=3, 14.8% vs. 8.9%; PS=4, 8.6% vs. 2.9%)。換句話說,挽救治療時患者的基線體能狀態,聯合組明顯優於單藥組。提示TKI聯合化療更能延緩疾病進展和症狀惡化,讓更多的患者有機會接受後線治療從而獲得OS延長。但NEJ009的OS數據解讀必須留幾個心眼。首先,我們看不到挽救治療的具體數據,兩組是否均衡?其次,單藥吉非替尼組,二線治療推薦卡鉑+培美曲塞,並非強制要求。但我們也看不到這部分的數據(多少比例接受培美卡鉑化療?其他治療方案是什麼?);第三點也是大多數人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關於統計學的考量(圖3、4)。這個研究的入組時間是2011年至2014年,初始設計的時候主要終點是OS,按HR for OS等於0.70來計算樣本量。但在2016年中期分析前進行了一次修改,變為3個共同主要終點(PFS->PFS2->OS)。樣本量調整按照HR for PFS等於0.70計算,所以總樣本量沒有改變(感覺有點投機取巧?)。分析方法是sequential hierarchical testing或者說gate-keeping method,不需進行α水平的分配(即三個終點的檢驗水平都是雙側0.05)。三個主要終點按預設順序依次檢驗,有統計學意義就繼續往下分析,直到出現沒有統計學差異的終點。由於PFS2沒有得到統計學差異,所以這一步耗損了所有的α水平,理論上應該停止下一個終點的分析(如若不然,會導致I類錯誤率膨脹)。因此,第三個主要終點OS的分析應該屬於探索性的,換句話說,這個研究實際上不足以得到OS有統計學差異的結論!這個結果也生動地演示了使用這種統計學方法的風險,雖然從p值看OS似乎有統計學意義,但由於按照預先設定的檢驗順序,OS這個終點被排在了前序沒有統計學差異的終點(PFS2)之後,因此無法進行正式的統計。那麼EGFR-TKI聯合化療能否延長OS?答案是還需要另外的研究驗證。

3.png

圖2、NEJ009研究PFS及OS演示

4.png

圖3、NEJ009研究終點

5.png圖4、NEJ009研究統計考量

不良反應(AE)方面,毫無疑問,聯合組3-4級AE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吉非替尼單藥組,增加的AE主要來自於化療引起的血液學毒性。聯合組的血液學毒性發生率與單純化療類似,化療似乎也沒有導致吉非替尼相關AE的增加。兩組發生AE所致停藥的比例相仿,提示AE的可控性大致相同。生活質量指標在此次ASCO大會上並未做報道。

最後,NEJ009研究同樣留下來許多問題需要我們思考:1、吉非替尼聯合化療的耐藥機制與單藥吉非替尼是否一樣?EGFR T790M突變的比例如何?2、EGFR-TKI聯合化療對腦轉移的療效如何?3、concomitant mutation能否作為選擇聯合治療還是單用靶向治療的生物標記物?4、EGFR L858R突變與EGFR exon19缺失的療效有沒有區別?5、一線奧西替尼聯合化療,能否進一步延長OS?6、一線EGFR-TKI+chemo+抗血管生成藥物,能否進一步延長OS?7、除了化療以外,EGFR-TKI與免疫治療、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等其他手段聯合的意義如何?

總之,吉非替尼聯合卡鉑、培美曲塞相比單藥吉非替尼顯著延長PFS,進一步分析提示聯合組可能提高ORR及延長OS。NEJ009研究打開了靶向聯合治療的序幕,正如一線免疫治療一樣,聯合策略這把合璧的雙劍無疑是勢不可擋的!可以預見,未來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選擇會越來越多,而我們需要從獲益(benefit)、成本(cost)和副作用(side effects)等方面綜合權衡,才能撥開迷霧,做出最優的治療決策!

【溫馨提示】:如果您覺得洪少東醫生解讀的好,請在下方為他點贊並將文章分享給更多的同道!當然,您也可以在下方留下您的個人見解哦!

參考文獻

Inoue A, Hosomi Y, Maemondo M, et al. NEJ009 trial: A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 of gefitinib (G)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platin (C) plus pemetrexed (P) versus G alo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EGFR muta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4;32(15_suppl):TPS8131-TPS8131.

2. Mok TS, Cheng Y, Zhou X, et al. Improvement in Overall Survival in a Randomized Study That Compared Dacomitinib With Gef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EGFR-Activating Muta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8;36(22):2244-2250.

3. Furuya N, Fukuhara T, Saito H, et al. Phase III study comparing bevacizumab plus erlotinib to erlotinib in patients with untreated NSCLC harboring activating EGFR mutations: NEJ026.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8;36(15_suppl):9006-9006.

4. Cheng Y, Murakami H, Yang P-C,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Gefitinib With and Without Pemetrexed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Activat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6;34(27):3258-3266.

5. Seto T, Kato T, Nishio M, et al. Erlotinib alone or with bevacizumab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uring EGFR mutations (JO25567):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multicentre, phase 2 study. Lancet Oncol. 2014;15(11):1236-1244.

6. Soria JC, Ohe Y, Vansteenkiste J, et al. Osimertinib in Un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378(2):113-125.

7. Paz-Ares L, Tan EH, O'Byrne K, et al. Afatinib versus gefi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overall survival data from the phase IIb LUX-Lung 7 trial. Ann Oncol. 2017;28(2):270-277.

8. Blakely CM, Watkins TBK, Wu W, et al. Evolution and clinical impact of co-occurring genetic alterations in advanced-stage EGFR-mutant lung cancers. Nat Genet. 2017;49(12):1693-1704.

9. Nahar R, Zhai W, Zhang T, et al. Elucidating the genomic architecture of Asian EGFR-mutant lung adenocarcinoma through multi-region exome sequencing. Nat Commun. 2018;9(1):216.

10. Hong S, Gao F, Fu S, et al. Concomitant Genetic Alterations With Response to Treatment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AMA Oncol. 2018;4(5):739-742.

11. Inoue A, Kobayashi K, Maemondo M, et al.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comparing gefitinib with carboplatin-paclitaxel for chemo-na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sensitive EGFR gene mutations (NEJ002). Ann Oncol. 2013;24(1):54-59.

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