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孤筏重洋》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最东方,因岛上的巨大石像而闻名于世。那么这些石像是谁建造的呢?太平洋岛民的祖先又来自哪儿?

挪威小伙子托尔・海尔达尔提出了大胆的猜想: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文化与南美洲原住民的文化同源,包括崇拜共同的神、相似的词汇与石刻艺术等——因此进一步推测在1500年前,有一批先民从东方大陆渡海西去,把文明的火种传递扩散到整个南太平洋诸岛。

荐书|《孤筏重洋》

波利尼西亚群岛北至夏威夷,西南至新西兰,东至复活节岛,正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岛上原住民统称为波利尼西亚人。

这样惊世骇俗的观点,大部分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都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它存在一个硬伤:即使是波利尼西亚最东边的复活节岛,离南美洲西海岸也有数千公里远。这段航程对今天的船只来说也充满挑战,更何况是没有任何现代电子设备和地理知识做参考,唯一的航海工具只是原始木筏的早期先民。

托尔・海尔达尔——这个与北欧神话中雷神同名的挪威人,在受到同行的嘲讽之后,一气之下作出了决定:谁说乘坐木筏就不能远洋航海来着?我就要用行动来打他们的脸。

于是他就计划按照印第安人的古法来建造木筏,并完全靠海风和洋流航行到波利尼西亚群岛。

荐书|《孤筏重洋》

太平洋洋流图,强劲的秘鲁寒流在汇入赤道环流之前,有一支转向了复活节岛。这也是托尔计划的理论支撑:木筏从秘鲁海岸出发,可以顺着洋流的方向漂到复活节岛乃至整个波利尼西亚。

听完他的想法的朋友、海军军官、远洋水手、印第安木材供应商、海关人员等,都一致认为:找死的法子有那么多,你为何偏偏选择这一种。

即使对航海一无所知,我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列举出航行中会杀死他的一百种情况:海浪打翻了木筏怎么办?木料在航行中吸满了水,沉没了怎么办?绳子磨损散架了怎么办?木筏随波逐流,从岛屿之间穿过去了怎么办?食物没有了怎么办?

......

但是这位骨子里有北欧海盗血脉的青年,对上述情况虽了然于胸,仍坚持己见,执意要付诸行动。

于是在1947年,他和其他五位小伙伴,从秘鲁的港口出发了。他们乘坐着仿古木筏“康提基号”,漂流了约八千公里,历时一百多天,胜利抵达图阿莫土岛——航程距离相当于上海到拉萨路程的两倍。

在旅程结束后,海尔达尔将冒险的始末写成了书,就是畅销多国、经久不衰的本书:《孤筏重洋》。

这本书影响了很多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很多情节都来自于此,而海子最为知名的诗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据说也是这本书给他的灵感。

我想,在大洋上航行一百多天,只能局促地呆在一小片木筏上,最可怕的不是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而是孤独和寂寞吧。

他们是如何抵抗的呢?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告诉我们答案:因为旅途的伙伴都是活力四射的二货。

和少年派中重复出现的残酷主题不同,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描述与自然对抗,战胜艰难险阻,获得精神升华的书。恰恰相反,全篇都用幽默的笔调来记录大家遇到的诸多窘事,而对伙伴的吐槽也是不遗余力。因此虽然偶尔我们会为航海家们的命运揪心,但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哈哈大笑——甚至恨不得自己也和他们一起待在筏子上,一起喂喂小螃蟹、和鲨鱼拔河、用飞鱼做汤、看日出和星空以及夜里会发光的浮游生物们。

摘取部分段落如下:

(在港口出发时面对盛大热闹的欢送仪式时)有一件事我们大家都认识清楚——如果木筏出了港口散开了,那我们情愿没人抱一根木料,拍打到波利尼西亚去,总比老脸厚皮回到这里来好些。

厨师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出去到甲板上,把昨夜降落在筏面上的飞鱼都捡起来......有一次我们曾在筏上捡到了二十六条肥肥的飞鱼。纳德有一天很不高兴,因为他正站在哪里拿锅子煎东西,一条飞鱼飞来,打到他的手,没有直接落在锅子的油里。

当看到孤筏六好汉终于抵达波利尼西亚群岛时,心里又开心又失落;有趣的航程结束了,书也到了尾章部分。书中最让人羡慕的部分,倒不是旅途中的乐事,而是天马行空的计划,竟然会受到无数人的支持——包括美国的赞助人、挪威外交官、秘鲁总统、印第安村落友人等——并最终顺利实施。这好像是大航海时代的全球探险活动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余音:在面对未知的世界时,人们不只是依赖现代科技,而更多的是靠着好奇心、勇气和乐天派的精神。

书中有一句话很适合结尾,我把它稍微变了一下句型:

当小小的木筏漂浮在万尺重洋之上,它离月亮比离海底更近。

荐书|《孤筏重洋》

六位冒险家的合影,年龄上从30~50岁不等,不过感觉一点不像中年男子团,反而像一群冒冒失失又活力四射的小伙子。

荐书|《孤筏重洋》

康提基号,这艘木筏的名字来自于印加帝国信仰的太阳神康提基,他的形象也被画在了帆上。

荐书|《孤筏重洋》

康提基号的结构分析,底座由比软木还轻的筏木捆扎而成,上面铺了一层竹子。而由竹席和香蕉叶搭成的小屋,在航行中则给了大家无限心灵力量。

荐书|《孤筏重洋》

航行路线图。

荐书|《孤筏重洋》

可以看出,航行方向与洋流方向基本保持一致。

荐书|《孤筏重洋》

虽然是随波逐流,但是遇到大浪时,还是要靠摇橹来调整方向——图中的浪峰看着头都晕。

荐书|《孤筏重洋》

旅途中的一大乐趣——钓鱼。从胖鱼的眼神来看,它在这项活动中玩得并不开心。

荐书|《孤筏重洋》

溜到筏子上的一只蛇鲭。

荐书|《孤筏重洋》

旅途中的运动项目:和鲨鱼拔河。当鲨鱼被拽着尾巴拉到筏子上时,满身的力气也无处可使。

荐书|《孤筏重洋》

筏面上被捕的鲨鱼们。

荐书|《孤筏重洋》

筏上的厨房,有这么多鱼可吃,想必不用担心食材缺乏的问题。

荐书|《孤筏重洋》

本书被译成多国语言,并且七十年来一直畅销。

荐书|《孤筏重洋》

这本书也拍成了同名电影,评分尚可,但是原著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对大洋风光的精彩描写,电影语言表达起来也相形见绌。

阅读愉快~

致谢:编辑团 老宋、二十七年蝉,图片来自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