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科:腦山村蝶變的縮影

青海新聞網訊 高原秋已重,闊野百草黃。10月25日,當記者走進大通縣朔北鄉東至溝村時,眼前的壯麗秋景令人陶醉。遠處,薄薄的雪輕紗似的掛滿山坡,似一幅若隱若現的水墨畫;近處,黝黑的柏油路延伸到村頭,白牆青磚,古色古香的農舍乾淨又溫馨;身邊,忙活著的村民們腳步匆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晌午時分,與記者約好的趙文科,早早地在村道上等著我們。36歲的趙文科個頭不高,但十分精幹。村道旁的二層小樓,是趙文科經營的農家樂。走進院裡,乾淨的小院被太陽照得暖洋洋的。和趙文科聊天時,他一直笑得合不攏嘴,今年靠鄉村旅遊,他家的農家樂掙了4萬元。

談起過去的生活,趙文科有些傷感,“父母常年有病,媳婦在家操持,整個家的收入就靠我在外打工。一年下來除去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幾乎不剩下啥錢,日子過得緊啊!”趙文科說,“2015年夏天的一天,我在外面打工,突然接到媳婦的電話說父親病重急需1000元。當時為了這1000元,我急得在醫院的走廊裡偷偷地哭了……”2015年冬,建檔立卡後他家成為村裡的貧困戶。同年,在項目扶貧優惠政策的幫扶下,他有了一輛微型小卡車。“這是政府送給我們最貼心的禮物!”趙文科充滿感激地說。那一年趙文科掙了3萬餘元。跑貨運、做買賣、種植中藥材,一下子趙文科“活”起來了,趙文科家也“火”起來了。“過幾天就要收當歸和黃芪了,預計中藥材還能掙個3、4萬元吶!”趙文科一直抿著嘴笑。

今年,隨著東至溝村鄉村旅遊越做越火,趙文科又萌生了開辦農家樂的想法。在鄉、村的大力支持下,6月,他的農家樂迎來了第一批客人。“最火爆的一天擺了15桌,當天淨賺5300元。”趙文科自豪地說。“我計劃再把二樓的房子收拾出來,裝修上再有特色些,做好明年旅遊旺季的準備”。走到大門前,趙文科指著對面的一家合作社告訴記者,“這是我今年成立的合作社,現在已經流轉了80畝地。計劃今年冬天摸個市場,明年開春了試著種些蔬菜,我相信只要肯動腦子、想辦法,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2016年,趙文科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2017年,一家人靠著小貨車做買賣和種植中藥材,收入達到5萬餘元;2018年,趙文科的農家樂收益頗豐,再加上逐步擴大的中藥材種植,收入預計達到7萬餘元。短短三年,趙文科一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