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科技落後卻有戰機上千,爲何如今科技發達了戰機航母反而難以製造?

a820697057


其實這個要根據背景和時代來衡量,而不是拿現在的情況和過去比,或者過去的現實和如今的技術能力做比較。二戰的科技也是一個大發展的時代,因為戰爭歷來是推動科技革命最有效的方式,殺傷性武器的大量出現使得各行各業技術科技升級換代,才有了戰後不管是航空、導彈、艦船等跨越式的發展。

從一戰開始飛機出現,到二戰時零式等帶半硬殼式結構的飛機出現,可以說有了長足的進步,也是那時候才有了人們後來在各種影像中看到的戰機幾千架的製造規模和能力,但反過來想一下,那時候畢竟是戰爭年代,這種半硬殼式的戰機在戰爭的損耗是相當的驚人,不馬不停蹄夜以繼日的製造本身就有戰敗的風險。

而現代戰機以及航母等都是繼承了高科技產物的軍事裝備,可以說是一國科技力量的體現,這一架戰機一艘航母的戰鬥能力是原來超過幾十架的水平,由於成本的提升也就必然不會像二戰時期一樣整上上千架,幾十艘的航母,在平常各國幾百架的戰機規模就已經是相當具備強大作戰能力了,你造那麼多本身就是浪費,再者對經濟也是致命的。


長安小師爺


二戰時的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只有幾噸重,速度每小時數百公里;現代的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10幾噸的根本都不夠看,連F-35A最大起飛重量都在32噸了,是二戰最好活塞戰鬥機P-51野馬的5倍,最大速度達每小時2000公里以上。



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用簡單的鋁合金、木頭去造,甚至手工都能敲打出來;現代戰鬥機是用高性能的鈦合金、鋁鋰合金、複合材料來造,需要很多特殊的加工設備。零件數方面,現代戰鬥機是二戰時期戰鬥機的數十倍。



二戰時期的戰鬥機武器只有機槍、機炮和火箭彈,火控主要是機械瞄具,夜間戰鬥機的雷達作用距離也只有數公里,能發現轟炸機就不錯了。空戰時機載武器有準頭的射程也就幾百米;現代戰鬥機的武器主要是空空導彈,雷達對雷達反射截面積5平方米戰鬥機大小的目標探測距離100-300公里,具備對空對地等幾十種功能,像合成孔徑雷達成像(SAR)、脈衝多普勒銳化、邊跟蹤邊掃描、多目標攻擊、上視上射、下視下射等都是二戰聞所未聞的能力。空戰時,現代戰鬥機火控雷達可引導射程數十到300公里的空空導彈打擊敵機。



二戰時期的航母起飛的是數噸重的活塞戰鬥機,自主起飛,不用彈射器。現代航母起飛的是10多噸到30噸的噴氣戰鬥機,需要彈射器或者滑躍甲板助飛。阻攔系統,現代航母比二戰航母複雜太多了。至於各種雷達、通信設備、電子設備、導航設備、動力等等,現代航母都是二戰時期遠遠無法相比的。打個比方,二戰航母就像是售價10-20萬的小汽車,現代4萬噸級中型滑躍航母則像是售價300萬以上的跑車,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則像售價千萬的邁巴赫。(S)


聯合防務


1.技術變了。

二戰是什麼戰機,一個拖拉機場就可以改成坦克戰鬥機生產廠。一架飛機木頭製造。飛機工時小於坦克工時。也就是說坦克貴一些。

現在坦克通常1000萬美元左右,飛機超過1億美元。飛機遠遠貴於坦克。

2.數量變了。

二戰戰機以萬為單位。現代戰機以個為單位。

因為太貴了。不可能大批量生產,每年300架新戰機,那一定是高速生產了。

3.外部環境。

戰時和和平時期是不同的。戰時為了生存是不會管價格的,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和平時期就要對價格斤斤計較。二戰後世界上擊沉美國航母最多的是美國國會。從30多艘航母變成今天不到12艘。其他全被美國國會pass了。

最後:如果再爆發世界大戰,戰機也立刻會量產,我估計年萬量還是有可能的。


yyyysssswwww


主因是戰爭需要,巨大規模的量產及戰時經濟材料支持,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攤低了研發、保養維修的費用,想一想勞斯萊斯為何這麼貴,量少且手工件多,如果像上海大眾一樣規模生產,就是白菜價了。當前和平年代,技術更新週期的原因,武器裝備需求沒有這麼大的量,二戰時期,P51野馬戰機三年間生產了幾萬架,現代經典戰機F16在三十年間只生產了四千餘架且裝備近二十個國家,從生產力來說,將F16產量提升至P51的年產上萬架完全沒有技術和生產問題,如有這麼大的量,F16的售價將比六七百萬元的殲7還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