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人設」崩塌?上市百日市值蒸發2300億!獨角獸成散戶收割機!

上證指數跌破2500點,中字頭個股大重挫。而今年上半年紅得發紫的獨角獸,也陷入難堪境地。

比如曾抱著千億美元市值、兩地上市美夢的小米集團,7月9日在港股掛牌上市,這也是香港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

雷軍也憑藉小米的成功上市身價暴增,連續超越李彥宏、丁磊、劉強東等人,直接晉升中國富豪榜第六位。在慶功宴上,雷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

小米“人設”崩塌?上市百日市值蒸發2300億!獨角獸成散戶收割機!

確實,上市後小米股價一度曾經漲至22.2港元/股,但好景不長,如今已跌至12.3港元附近,市值較峰值已蒸發近2300億港元!

小米“人設”崩塌?上市百日市值蒸發2300億!獨角獸成散戶收割機!

承諾翻倍的小米,卻成了散戶收割機。不僅沒有C位出道,市值與其峰值比更是大跌41%,距離千億市值的目標越來越遠,雷軍目前來看很是尷尬。

但從小米上市後的首份財報看來,其各項業務的營收與利潤都有不錯的增長,消息面上也沒有顯著的利空。同時,小米還對組織架構做出重大變革,促使高管年輕化。

2018年Q2小米集團收入452.36億元,同比增長68.3%;手機銷量3200萬臺,同比增長43.9%。淨利潤21億人民幣,漲幅25.1%。

小米的大跌,讓不少賣方機構大跌眼鏡。如果將其走勢完全歸咎於市場環境,同期恆生指數也只不過下跌了10%,小米到底怎麼了?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

營銷一直都是小米手機引以為傲的事情。其中,“性價比高”、“互聯網企業”等標籤是最為代表性的,這些宣傳也為小米營造了一個良好“人設”。但同時也成為制約小米估值的主要因素。

就性價比來看,先不說小米IPO期間曝出的真真假假的“質量門”,小米的薄利策略使得企業過於依賴低端機市場,盈利空間明顯受限。

雷軍上市前承諾:2018年起小米旗下的手機,物聯網及各種生態鏈產品等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潤率不會超過5%。底氣就是小米的商業模式,主要靠互聯網服務掙錢。

小米“人設”崩塌?上市百日市值蒸發2300億!獨角獸成散戶收割機!

但被押寶的互聯網服務這塊,小米目前仍沒有大的起色,公司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速和總量,都遠遠不如硬件收入的增速和規模。

公司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還是一家以硬件收入為主的公司。

小米“人設”崩塌?上市百日市值蒸發2300億!獨角獸成散戶收割機!


小米“人設”崩塌?上市百日市值蒸發2300億!獨角獸成散戶收割機!

從業務模式看,小米智能手機仍然佔據了小米收入的70%。加上小米生態鏈企業消費品的硬件業務加起來,佔了總收入九成。(“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主要由於智能電視及筆記本計算機組成)

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方面,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24億元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40億元,增長63%,主要是廣告收入增加。由此可見,小米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速和總量,都遠遠不如硬件收入的增速和規模。

至少從業務模式來看,小米這個“互聯網企業”的標籤也懸了。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小米是應該按照互聯網公司的標準來估值,達到近50倍市盈率,還是按照類似小家電的硬件公司估值,市盈率也就十幾倍?這也只能由市場來投票了。

據權威第三方分析機構IDC稱,今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市場平均售價同比上漲15%。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為每部952.3元,2017年第二季度為每部863.8元。這個均價10%的漲幅遠遠不如市場15%的平均水平。

而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不樂觀,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以手機為主要業務的小米發展。OPPO、vivo、華為都是小米的強大對手。從產品角度看,小米手機的絕對領先優勢已然不在。

據賽諾數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中國國內手機銷售額排行榜來看,蘋果手機以 1727億的銷量佔據第一, OPPO、華為、vivo、榮耀分別以 761億、755億、 693億、410億的銷量緊隨其後,而小米則以348億排在第六位,同為國產手機小米的銷量相比於OPPO、華為來說僅有其一半的銷量。

一個以手機業務為主要盈利渠道的企業,在面對市場衰竭以及競爭對手擠壓的過程中,勢必會對企業盈利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資本走向。

總部南遷逃離“一線”城市?

小米近期還做了一個大動作。10月12日,一份小米集團《搬遷員工相關福利政策》。文件顯示,在2019年3月底前從北京遷往武漢、南京的員工,基本工資不變,獲得3萬元搬遷福利費,不受當地限購政策影響可立即購房。

小米“人設”崩塌?上市百日市值蒸發2300億!獨角獸成散戶收割機!

分析認為,小米集團拿出豐厚的條件鼓勵員工向武漢、南京轉移,背後很大可能是節約成本,減少支出的考慮。

也有接近小米內部人士表示,北京依然會是小米的中心,各地方屬於拓展。員工搬遷還是考慮到北京總部空間有限,無法滿足未來幾年人員的增加。

7月,雷軍曾在前往武漢高新區進行答謝時表示,小米武漢總部“是以萬人規模來規劃和思考的”,並將“以研發為核心”。截至2018年7月,小米武漢總部員工600餘人,7成是本地招聘,而正在籌建中的小米武漢總部大樓建面將達3萬平米。

除了武漢 ,小米這兩年在南京佈局的意願非常明顯。南京小米華東總部成立於2017年10月,目前在南京小米陣營主要有小米集團華東總部、小米有品總部,將來還要成為小米手機的研發中心。

小米“人設”崩塌?上市百日市值蒸發2300億!獨角獸成散戶收割機!

市場主流觀點認為,小米等科技公司遷往武漢、南京等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一線城市房地產、生活成本高企,員工的通勤成本、時間成本,以及企業的運營成本,房租物業開支等都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而武漢、南京的成本則相對較低,而且給了小米更好的優惠政策。

也有行業人士分析,上市之後的小米其所支出的每一分錢,都要成為財報上的數字,成為支撐股價的關鍵。所以對於上市之後的小米,如何能夠保證財報數據的儘量的好看,是重中之重。

這屆獨角獸不行?

其實,小米並不是唯一的一家走勢尷尬的科技股。2018年雖是科技股獨角獸的上市大年,但卻少有走勢好看的股票。三六零、富士康、小米和美團上市後都已跌破發行價。

被三六零借殼的江南嘉捷曾迎來連續18個漲停,股價一度飆升至65.5元,不過上市七個月來,三六零股價已不足巔峰期的三分之一,市值更是蒸發近3000億元。

6月初,滬市上市的富士康發行價13.77元,一度接連四個漲停,最高漲至26.36元/股。目前收於11.38元/股,距離最高值跌去56%。市值蒸發超2900億元。

9月港股上市的外賣老大美團點評,發行價為69港元,上市後最高曾漲至74港元/股,目前是55港元/股,市值較峰值蒸發近千億港元。

券商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表示,美國連番加息後,海外流動性收緊,一批新經濟科技股先後登陸港股市場,對本來資金就不充裕的市場產生了分流,讓新經濟的互聯網企業股價下滑;另一方面,內地資金無法到香港接盤小米等“同股不同權”企業,也對股價產生壓力。

歡迎在評論區評論;你的每一條評論都是對北鯤最好的鼓勵喔~

覺得文章可以,隨手點擊一下關注,是北鯤創作下去的動力……

煩請動動手指關注北鯤頭條,領取一元紅包,金額不多隻是表達北鯤的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