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向上滑动启阅)

题记

小时候读《山海经》,看到一大群珍奇异兽,不光名字奇葩,配图也似乎是外星来客,顿时觉得古人好有想象力。直到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犰狳,方知想象也需要有原型,大千世界才是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的所在。

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手不释卷连夜看完,被作者贾雷德·戴蒙德缜密的知识结构和宏大的历史观深深震惊。在那之后,我对整个生命圈的认识都有了全新的蜕化。进而,我开始“穷举”所能买的到的各种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科普读物。

这几年,感觉“穷举”读书开始跟不上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忙了,更是因为市面上各种生命科学科普书籍忽然像仓鼠繁殖一般,短时间内多起来了。

如果说2015年只有10~20本左右的新作,到了2017年则至少有30~50本。更可喜的是,宏观思维大作的跨界水平越发高超,对与时俱进的技术关注越发同步,本土作家的段位臻于一流,中文译者的成果趋于“信·达”。当一个学科开始走出象牙塔,传授知识的方式超越了教科书和专业领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普及,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时,我欣喜地意识到:生命时代真的来了。

科普,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公益。所以,我一直坚持做《天方烨谈》音频节目,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3000万次了。随着更多大咖相继参与,这档节目成为了群星荟萃的天方“众”谈。不仅如此,我还很喜欢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授课,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覆盖”(据很多家长反馈,有很多同学听了我的课程,主动改为主修生物,真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捂脸)。

另外,因为华大自己就有幼儿园,所以我还一直尝试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行生物科普。当孩子们能够给我准确讲出保护色和警戒色的定义,能和我讨论北极霞水母和漂泊信天翁的习性,甚至能告诉我河马和鲸是亲戚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大家可能没对比过这样一组数据。在元素周期表里,中国做出的贡献可能只有炼丹时发现的锌和砷。而在生命周期表里,其中的一项指的是一个物种测序完成的基因组。截至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全球一共发表了510篇论文,分别描述了510个物种,而中国在其中的贡献达到了33%,超过了美国的25%,华大基因更是参与了中国部分的76%。在化学上落后的,生命科学上咱们补回来。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在这个基础上,华大基因的小伙伴们还一起发起了生命周期表第一期哺乳动物补全计划,即对5000种哺乳动物、157个科的物种进行基因组众筹解密,解密后的数据会存储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更有纪念意义的是,这个物种的数据库就可以以贡献者本人来命名了。命名一颗小行星机会渺茫,但命名一个物种还有大把的机会(要知道,已知的物种接近1000万种)!目前开放的157个科中,已经有132个科里的物种被认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您或您的孩子不心动么?详情见生命周期表。

要做好生命周期表的工作,学学生命科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次,我整理了300本与生命科学科普相关的图书/图册,应该说是对自己看过的全部作品的一次梳理,大部分适合大朋友看,也有很多适合小朋友看(比如恐龙和史前动物的画册),希望能够帮助喜欢生命科学的朋友们节省大浪淘沙的时间。如果您觉得我有哪些未收录的好书,也欢迎留言告知。

值得一提的是,我还特别对生命科学书籍的知名出版机构做了一次评点,希望知识界都能一起努力,早日奉上更多优秀作品,以飨书虫们。

同时,我也终于鼓起勇气,把《天方烨谈》音频节目里的精华内容整理成书,暂定名《生命密码》,配合音频节目一并推出,希望年内能够和大家分享,也感谢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李雯琪、郑涛、张雨宇、唐川、吴彪、林昌泉、翟腾、萧芳权等人)。正是大家携手同心,才整理出了这份史无前例的书单,这个工作量真的很大。所以,如果您觉得这份书单有价值,请给我们一些打赏,我们会把这部分的钱全部捐赠给华基金和光基金,而我会自费请小伙伴吃顿好的,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深圳哪家馆子更文艺?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前不久,我们先后推出了史上最全300本生命科学书单【精选版】(点击查看详情),45本【图鉴系列】41本【生命史系列】9本【微生物系列】,以及生命科学出版机构之七种武器

今天,我们分享生命科学书单【科学史系列】。特别推荐洛伊斯·N.玛格纳编著的《医学史》和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路易斯·米勒绘制的《Faces of the Genome》。

科学史系列图书一览图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以下是20本【科学史系列】图书的详细清单,每一本都有尹哥评分(满分10分),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同时,如果您觉得有哪些未收录的【科学史系列】好书,欢迎留言告知。

E1

科学的生命

尹哥评分:7.5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本书是萨顿科学史经典著作之一:这些文章虽然写作年代相去颇远但有共同的精神和意向一以贯之主题包括知识的统一,科学的国际性,艺术家、宗教家、科学家的亲近关系,艺术史、宗教史、科学史是如何作为人类历史的根本所在,等等:这些文章主题开阔方法多样能够使初学者甚至外行生动感受到科学史的各种形式以及我们可望从科学史获得哪些益处。

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1884~1956),出生于比利时,但是在美国成就了他的事业。正是在他手中,科学史最终成为一门正式学科。1913年他创办了著名科学史杂Isis,并担任主编长达40年。1940年他被任命为哈佛大学的科学史教授。人们认为他创造了科学史这门学科的“工具、标准以及批判的自觉性”,故誉之为“科学史之父”。萨顿生前出版了15部专著,发表了340多篇论文和札记,编辑了79份详尽的科学史重要研究文献目录。这些都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E2

八卦医学史

尹哥评分:8.0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从医学角度,犀利晓畅地解读了一系列中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文学作品人物,在浩瀚的历史中探求真相,在香艳的八卦中普及医学知识。即使你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文史爱好者,在你熟悉的文史领域里,有着你所不知道的、与疾病有关的历史。可能,这些医生都不一定知道。书中所写看似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实则处处流淌着医者的人文情怀。

烧伤超人阿宝,本名宁方刚,现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出身贫农家庭,自幼喜爱读书,16岁作为无知少年考入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走上行医不归路。从此牢记《医学生誓言》,时刻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自警。后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拜入烧伤大师张国安教授门下,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全国最好的烧伤中心之一--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工作。现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烧伤外科医生,擅长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抢救及各种复杂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曾多次参加国内公共事件伤员抢救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

E3

八卦医学史2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在高深广袤的医学领域,一知半解的人们都是容易被舆论和人性左右的“文盲”。有时候,离真相越近,我们才能越聪明。本书作者是一位富有人文情怀的医者,以其犀利的笔法、辛辣的幽默从医学角度阐释一些历史背后的真实,同时也解答了一些关于当代医疗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简单地呈献给读者,带给读者好玩、有趣、长见识的阅读体验。

E4

技术的本质 :

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演化的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技术的本质》是复杂性科学奠基人、首屈一指的技术思想家、“熊彼特奖”得主布莱恩•阿瑟所创建的一套关于技术产生和演化的系统性理论,本书是打开“技术黑箱”的钥匙,它用平实的语言将技术最本质的思想娓娓道来。

技术,是一个异常美丽的主题,它不动声色地创造了我们的财富,成就了经济的繁荣,改变了我们存在的方式。尽管技术如此重要,却少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来深入思考技术。我们了解技术的原理,却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我们深思技术的意义,追问技术到底能否决定人类的历史,但是关于“技术”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并没有达成共识。

布莱恩•阿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作者构建了关于技术的理论体系,阐明了技术的本质及其演化机制。《技术的本质》是技术思想领域的开创性作品,它不同于一般的流行读物或学术著作,对于商业创新和经济发展而言都有非凡的意义。布莱恩•阿瑟的思想是硅谷亿万资金运行的基础,如果能够真正读懂本书,不论是普通读者、商业领袖还是学术研究者,都将受益匪浅。

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复杂性科学的重要奠基人。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37 岁就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圣塔菲研究所元老级人物。投身于复杂性科学领域研究,在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任职时间长达18 年,在“理事会”任职10 年。研究正反馈机制的先驱,以“收益递增规律”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新经济思想。荣获复杂性科学领域的首届拉格朗日奖。1990 年荣获熊彼特奖。

E5

课堂上没教的科学知识:

60则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本书分为六类,采取分类体和笔记体混用的方式,每一篇都是独立存在,随意披阅,随时都会带来惊喜,这是本书最为殊胜之处。

本书作者张之杰先生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过六本书,其中主编四本,自撰两本。主编的四本中,《科学史话》和《科学史话Ⅱ》因其精短易读,寓知识于趣味,最受读者青睐。本书继承两本史话余绪,堪称两书的姐妹作,所不同的是:两本史话出自多位科学史家之手,本书则为张先生个人著作。

张之杰,字百器,山东诸城人。科普作家、科学史家。于科学史,为中央研究院科学史委员会委员、中国(大陆)科学史学会理事、中华科技史学会创始人。另研究科普学、辞书学、民间宗教、民间文学、西藏文学等。写作小说及少儿读物大多使用笔名(章杰),其余大多使用真名。其科普作品以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富含人文精神著称。

E6

实验、测量与科学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科学在今天已经成为真理的代名词。科技的发达是近代西方强盛的核心能力所在,“得科学者方能得天下”已经深入人心。但如果要问到底什么是科学,能准确回答清楚者即使在优秀的科学家群体中间也寥寥无几。过去对科学的认识散见于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与科学学等几门学科之中,但因它们都未能完备地深入整个科学内部,因此都远远解决不了以上问题。将科学简单理解为“分科而学”,也使当今浩如烟海的不同科学学科之间隔行如隔山,互不相通。本书总结出了可以贯通一切科学的四大主干学科:数学、测量、信息科学与牛顿力学。并且以过去的学者们非常缺乏研究的测量学科为主,系统研究了科学的内在结构、机理,以真正科学的方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汪涛,独立学者,天使投资人,多家孵化器创业导师。初一时,作者已自学完高等数学,并以数学成绩首名考入全国百强中学襄阳四中,当时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数学家。15岁考入南京邮电大学时,所学专业却是测量学。幸运地集科学两大基础方法及四大主干学科于一身,使作者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本书为作者所创立的纯科学方法论体系的系统介绍。曾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者,现为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投资总裁。

E7

周期表:永恒元素与生命的交会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氢,和星星、太阳里燃烧的元素一样。它的凝聚产生了这永恒而孤寂的宇宙。1975年出版的《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他凭借丰富的化学家的知识,以各种元素为隐喻,创作了一系列相互纠结的半自传故事,既包含了他所出身的皮埃蒙特犹太社会、他从中学开始的化学学习,亦表达了他对二战时大屠杀的反思与回应。在莱维的笔下,各个化学元素的不同性质,它们美丽的结构式,随着情节的进展得到了一一展现。元素不仅是有诗意的,更具备丰富的哲学意义。1996年,英国伦敦皇家研究院将《周期表》评为“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学著作”。

利瓦伊(Primo Levi),犹太裔意大利人,1919年生于意大利的杜林。从小着迷于化学实验,1941年自杜林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利瓦伊加入反法西斯组织,但不幸被纳粹逮捕,随后送进举世闻名的奥兹维兹集中营,也就是他口中的「地狱」。

二战结束,利瓦伊是集中营少数幸存者之一,他把集中营里的悲惨记忆,化作文字,以小说、散文、诗呈现在世人面前。利瓦伊不因他化学上的专业而令写作有闷塞之感,反而因自地狱走过一遭而拥有独特的人文关怀,再加上掺揉化学上的隐喻,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风格。

其著作受同时期文学大师推崇,如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娄等人。《周期表》以化学元素暗喻其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化为脑海中的奇思幻想,是公认的最佳代表作品。

E8

疾病图文史 : 影响世界历史的7000年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如果人类没有疾病,世界历史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本书以30类典型疾病为主线,讲述了它们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幕后故事,分析了原因、影响和结果,论述了疾病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

本书收录了30张大事表、80种知识小百科、200幅特色图片、300份专业文献,附有常用词汇表和诺贝尔医学奖总表,系统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疾病抗争史。

玛丽•道布森(Mary Dobson),牛津大学博士,医学史专家。牛津大学威康医学史研究部(Wellcome Unit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前主任,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研究员,哈佛大学哈克尼斯奖学金(Harkness Fellowship)获得者。除本书外,代表作还有《医学图文史》《牛津插图西方医学史》《现代英格兰早期死亡和疾病概略》等。

E9

医学史

尹哥评分:9.0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医学史》以一种大致按历史年代、主要以主题的方式展开,将数千年的医学发展历史浓缩在一个前后连贯且富有趣味的描绘之中。第二版不仅涵盖了西方医学的全貌,还对丰富多彩、互有差异的东方医学传统作了生动的介绍。书中专章描述了在哥伦布到来之前美洲大陆的医学史和美国建立之后的医学进程,还对近几十年来医学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事件、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医学史》将医学史纳入整个社会历史的大框架中,从“内史”和“外史”诸方面,多维度地考察了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一些传统理论和现成观点提出了挑战。

洛伊斯·N.玛格纳是印第安纳州拉斐埃特市普渡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她是诸多报刊、图书评论和书籍的作者和合著者,这其中包括《生命科学史》。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了从女权主义者对达尔文学说的看法到对当下中、日、韩医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内的广泛领域。玛格纳教授是美国医学史协会、科学社会史和美国史协会的会员,她于1936年在纽约布鲁克林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68年在威斯康里-麦迪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E10

世界历史上的食物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本书是对世界历史上的烹饪文化和食物消费的比较和综合研究。考察了食物的全球化,指出农作物的扩散导致了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探讨了人类发展与食物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政治、社会和环境意义。

(美国)杰弗里·M.皮尔彻(Jeffrey M.Pilcher)

E11

诺贝尔奖中的科学 :

生理学或医学奖卷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诺贝尔奖是这个时代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奖项了。获得这一无上荣誉的科学家们,有的原本默默无闻,获奖之后便声名鹊起、妇孺皆知,有的本来就是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知名学者,所到之处人们无不仰慕追随。他们的成长、性格、人生经历不一而同,最终却都得到了诺贝尔奖的青睐。为什么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的研究成果意味着什么?《21世纪科学知识丛书:诺贝尔奖中的科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卷》从最近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当中甄选出15位“科学巨星”,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探索之旅、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看看那些公众注意力之外的故事和情节……

矢沢科学事务所(Yazaa Science Office)1982年于日本东京成立的科学信息集团,法人代表为矢沢洁。该集团出版过的图书括《科学论系列》(共37册)、世界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采访录《知识的巨人》、《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日本男人的精子能力》以及有关、糖尿病、脑部疾病等大众医学类图书系列、动物医学系列(以上由学习研究社出版),《巨大的工程》(讲谈社)、《原始的科学》(Soft Bank Creative),《物是如何起作用的》、《地球真的在升温吗?》、《核能的复兴》、《撼动自然界的“临界点”之谜》、《NASA每日播报:惊人的宇宙原始信息》、《NASA每日播报:惊人的地球原始信息》、《诺贝尔奖中的科学:物理学奖卷》(以上均由技术评论社出版)等。小岛Toshinobu 斋藤四步(NONdesign)装订。Crazy Arros(曾根早苗、小宫Azusa)拼版、DTP制作。通木俊、十里木Torari、高美惠子作图。

E12-E17

医学史话:

早期文明(史前-公元500)

中世纪(500-1450)

科学革命和医学(1450-1700)

旧世界与新世界(1700-1840)

医学成为一门科学(1840-1999)

今日医学(2000-今)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凯特·凯利编著的《早期文明》讲述了远古文化的新研究,因为现代技术为古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文章概括了原始人类的治疗行为以及印度和中国的古文明,书中也描述了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对医学的许多贡献,例如希波克拉底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策略和古罗马人如何提高公共卫生。

宗教对医疗行为的影响以及大学医学教育的发展。在中世纪时期,卫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日常卫生用品的应用也最终促进了公共卫生。妇女在此期间也对医学领域作出了贡献。《中世纪》叙述了中世纪社会应对“黑死病”(鼠疫)以及麻风的方法,以此作为那个时代医学思维的例证。《医学史话:中世纪·500-1450》以伊斯兰医学的黄金时代结束,这个时期的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科学革命和医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医学:准备启程;盖伦医学仍然盛行;当时的另外两种惯常做法;领路人帕拉塞尔苏斯;新发现挑战旧观念;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对医学的贡献;对人体比例的理解;印刷机的诞生对医学的影响;结语;第二章解剖学惊人的发展;维萨里及其对人体结构的研究成果;《人体的构造》;塞尔维特在肺循环方面的研究;利奥多·科伦布对血液的深入阐释;法罗皮奥和他的发现;巴特罗米欧·欧斯塔奇:现代解剖学之父;圣托里奥:人体是一种机器;结语;第三章外科学惊人的发展;现代外科学之父;武器的改进促使医疗服务的变化等等。

《旧世界与新世界》描述了美洲殖民过程中困扰移民的疾病以及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不过,在他们离开“旧世界”之前,有几个重要的人物值得介绍,他们是:被称为英国的希波克拉底的托马斯·西顿哈姆、重振临床医学教育的赫尔曼·布尔哈夫、公共卫生运动的早期倡导者约翰·彼得·弗兰克。

《医学成为一门科学》包括医学的决定性进步;女性和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科学的推进;药物学得进步等内容。描述了病菌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发现病菌后很快出现的突破,包括疫苗接种、抗生素,还有对清洁的重要性的理解。战场的医学发现以及循证医学相继出现。

《今日医学》审视了医学的现状并思考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检测、纳米技术以及干细胞研究将如何在未来的几年内推动医学长足发展。它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框架去更好地理解在以下一些话题上必然会遇到的新问题:什么是干细胞?为什么科学家如此看重干细胞研究?什么是纳米技术?基因测试应该合法化吗?这里讨论的每一个话题都涉及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美国)凯特·凯利(Kate Kelly)。

E18

伟大的医生:一部传记式西方医学史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本书以简明流畅的方式描绘了从古希腊的西方“医圣”希波克拉底,到心血运动的发现者哈维、牛痘免疫的首创者詹纳、现代医学教育的始祖奥斯勒等48位伟大医生的生平和业绩,以此为线索,勾勒出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伟大医生的生平传记,也是一部系统梳理西方医学源流的优秀医学史著作。

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Henry E. Sigerist),当代最重要的医学史家之一,在医学史研究中引入社会学视角的先驱。先后执教于苏黎世大学、莱比锡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主要著作有:Man and Meaicine, Civilization and Disease, The Great Doctors等。

E19

Faces of the Genome

尹哥评分:9.5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这本书由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路易斯·米勒绘制,介绍了世界顶尖基因组学科学家(包括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这62位杰出的科学家极大地拓展了对人类对生物、演化和医学的认知。每位科学家的评价都是由他们当中另一位科学家写出,作者根据科学家们之间的互相评价绘制出了他们的画像。本书的中文版正在由杨焕明院士组织编写,是最令人期待的一本著作!

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路易斯·米勒。

E20

生命科学史

尹哥评分:8.5

人类就是这样,从愚昧无知逐渐变得科学理性的

以广阔的文化史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生命科学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极为丰富的材料论述了许多生物科学家创造性的劳动,对生物学发展的逻辑和社会历史背景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如果您觉得这份书单有价值,请给我们一些打赏,我们会把这部分钱全部捐赠给“华基金”和“光基金”,我会自费请小伙伴吃顿好的。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深圳哪家馆子更文艺?

艺?

华基金(扫描二维码献爱心)

深圳市广电公益基金会旗下专项基金,用于救助重症地中海贫血及其他罕见病患者,开展罕见病诊断、预防相关的公益和科普活动。

光基金(扫描二维码献爱心)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旗下专项公益基金。由华大基因7位女高管自发捐款成立,以期救助遗传性眼病患者,已联手沈阳何氏眼科等多家医院开展精准防盲公益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