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行书作品:杨慎《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钢笔行书作品:杨慎《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钢笔行书作品:杨慎《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钢笔行书作品:杨慎《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钢笔行书作品:杨慎《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钢笔行书作品:杨慎《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钢笔行书作品:杨慎《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创作背景: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慎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临江仙》。

译文:

滚滚长江水,向东流去,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赏析:

从全词来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