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犯錯管不管都爲難?老師,最新數據告訴你這樣管……

“現在的老師真是不好當啊!認真負責一點吧,被譴責太嚴厲、不人道;寬鬆仁慈一點吧,又被批評鬆懈、不上心。真難!”

中教君曾看到後臺有老師感慨,如今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學生了,竟逐漸處在一種“管也不對,不管也不對”的尷尬境地。

或許,這是讓很多老師既頭疼又無奈的問題。學生犯錯,該不該管?怎麼管?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7.9%的受訪者支持教師用適當的方式管學生。私下批評、適度當眾批評和通知家長是受訪者接受度較高的老師管學生的方式。

據瞭解,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73.6%的受訪者是中小學生家長。

老師,來看看他們都是怎樣說的,有沒有說出你的心聲?

很多老師開始擔心,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學生了

調查中,57.3%的受訪者覺得現在中小學老師對學生管得松,其中16.0%的受訪者覺得非常松,26.7%的受訪者覺得一般,16.0%的受訪者覺得管得嚴。

近年來,不少老師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雖然從教多年,但卻感覺到,自己越來越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學生了。當學生犯錯時,老師們心存戒備,放不開手腳,想管卻怕管。慢慢地,很多老師就處在了“管也不對,不管也不對;管嚴了不對,管鬆了也不對”的尷尬境地。

教師懲戒權,作為本該屬於教育者的權利,正在悄然弱化甚至失去。

當被問及現在如何管教學生時,南昌市某小學語文老師感嘆道:“20世紀80年代時,一把尺子打下去,沒有問題,但是現在不行了。管教學生時,教師自然而然去尋求一種安全感。”還有老師表示,“如果你愛生心切動了手,後續的事情將是非常麻煩的。”

河南省某中學90後初二班主任劉霞(化名)表示,學生犯錯的時候,她都是先講道理,讓學生心服口服。“不是特別嚴重的事件,一般不打電話通知家長,因為學生感覺叫家長是很丟人的事”。

劉霞說,她管學生會很注意拿捏分寸。“我2006年上初中時,學生不聽老師話,老師就拿粉筆頭擲,拿小木棍敲,現在的老師不敢這樣”。

學生犯錯管不管都為難?老師,最新數據告訴你這樣管……


教師緣何不再舉“戒尺”?


究竟是什麼弱化了教師懲戒權?

法律無明確界定,懲戒尺度難把握。儘管教育部2009年下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但截至目前,在“適當的懲戒”和“體罰”的界定方面,還沒有出臺一個明確的細則。在此種情況下,教師認為“必要而且恰當的懲戒”,很可能就會被家長和學生視為“體罰”,從而導致師生矛盾甚至家校矛盾的產生。

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缺乏科學引導。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尤其是一批獨生子女已成為父母,他們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在新生家庭孩子身上繼續,認為孩子不能受到一絲傷害。結果導致孩子受挫折能力差,有時候老師語氣重點,一些孩子就受不了,更不要說其他的懲戒了。

所謂的“快樂教育”深入人心,社會對教育懲戒不再寬容。近些年來,許多人潛移默化地不再認可教育懲戒是一種必須手段,似乎學習就應該是快樂的,老師只能對學生和顏悅色,久而久之導致一些學生對老師缺乏敬畏。

社會、家長、學校多方共識難達成。現在,不管是家庭還是社會媒體,常常戴著有色眼鏡看學校,動輒對學校、對教師加以指責,學校、教師在此大環境下小心翼翼。

懲戒是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需要,是每位教師應有的權利。當學生犯錯時,教師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傷的只是老師的尊嚴嗎?

湖南師範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塗麗華表示,如果中小學階段不養成將自己置於理性規定之下的習慣,而是習慣了放任自流,非常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一些嬌生慣養的孩子在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會難以承受壓力和打擊。

學生犯錯管不管都為難?老師,最新數據告訴你這樣管……


學生犯錯,老師該怎麼管?又該注意些什麼?

近八成受訪者支持教師用適當方式管學生


學生犯錯,老師要不要管?怎麼管?大家是怎樣的態度呢?

調查中,77.9%的受訪者支持教師用適當的方式管教學生,11.4%的受訪者不支持,10.7%的受訪者不好說。


通過調查報告,小編髮現近八成受訪者支持教師用適當的方式管教學生。

由此可見,大部分家長還是希望教師在孩子犯錯時,給予一定的管教。

“要是學生犯了錯,違反了規則,就應該受到相應的教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鄧林園認為,

教師可以管學生,但是要注意方式。

河南省某鄉鎮中學學生陳慰慰(化名)覺得老師應該管學生,“管學生是老師的責任,有些學生在家裡嬌生慣養,有老師管才能懂事。我們班裡的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如果學生犯錯老師能嚴厲批評學生。但我也聽說有學生家長不明事理,不滿意老師批評孩子”。

山東省某中學老師陳健(化名)認為,老師如果對學生不嚴厲、不嚴格,學生就會鬆散、沒有組織性和紀律性,甚至會在校外引起事端。“對學生不嚴格,他們自己很難好好學習,成績也上不去”。

學生犯錯管不管都為難?老師,最新數據告訴你這樣管……


心理專家:教育懲戒注意五原則


大家能接受老師用什麼方式管教學生?

調查顯示,私下批評(57.2%)、適度當眾批評(50.8%)和通知家長(50.0%)是受訪者接受度較高的方式,其他還有:罰打掃衛生等(41.2%)、適度罰站(37.2%)、罰寫作業(29.6%)、免除班級職務(19.7%)。2.7%的受訪者表示都不能接受。


陳慰慰能接受罰抄課文,但不想被罰站,“罰站有點丟臉,也不想在班裡被當眾批評,也丟臉,老師叫到辦公室裡批評比在班裡當眾批評好。”陳慰慰說,他認為叫家長是最“可怕”的,“在學校被批評一頓,回家還得被爸媽數落,爸媽數落比老師批評嚴厲得多。”

劉霞說,對於上課時特別調皮搗蛋的,像上課睡覺、看課外書的她會罰站,“都是在教室前或者後邊站著,站10來分鐘,就讓他們回去坐下。有些犯嚴重錯誤的學生要在班裡當眾念檢討書,大多數小錯都是在辦公室裡批評教育,因為學生馬上就九年級了,會很要面子。”

都說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很多老師絞盡腦汁思考,怎樣才能在不傷害學生身心的情況下達到教育效果?如何懲戒才不越界?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先烈東小學心理科組長肖冬梅表示,為避免懲戒帶來心理陰影,教師要注意以下五點——

維護自尊:老師要謹記,懲戒的是學生的錯誤,而非人格。

預知性:要讓學生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懲戒,可以和學生共同制定懲戒方式。

可控性:老師對情緒是可控的,對懲戒的度是有數的。避免一怒之下說一些侮辱性語言。

現時性:對學生的錯誤不要無限放大,擔心以後會怎樣,避免把對以後想象的錯誤放到現在罰。

從輕性:能不罰則不罰,需要罰時,正面指出學生犯錯的動機、後果,學生願意領罰,再實施懲戒。

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教師首先需要彼此信任

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很重要,學校、家長、老師,三方面都要有所改變。

那麼,如何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環境?

68.7%的受訪者認為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以理服人、以德服人,63.9%的受訪者建議學校和老師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簡單粗暴,52.0%的受訪者建議社會要鼓勵老師管孩子,49.1%的受訪者建議學校與相關部門在師生衝突事件中要客觀公正處理,33.8%的受訪者建議家長對於老師教育方式給予理解和寬容。

“一些負面的案例,往往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缺乏溝通,產生誤會造成的。”鄧林園認為,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首先家長、教師之間得加強溝通,信任彼此的教育方式。

現代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形成合力。社會要努力形成尊重教師的氛圍,給予老師懲戒的空間;家長也要足夠信任、理解老師,拒絕寵溺行為,積極配合老師改正孩子的錯誤,共同完成教育工作。

學生犯錯管不管都為難?老師,最新數據告訴你這樣管……


這份小小的調查,似乎讓老師們多了一點欣慰,原來,有這麼多人支持教師用適當的方式管教學生!原來,有這麼多人懂得,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

中教君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愛而不寵”就要求嚴之有情、嚴慈相濟。

是的,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嚴中有愛、愛中有嚴的。

作為家長應允許老師管教你的孩子,對你孩子要求嚴厲的老師,請不要心懷敵意,而要心存感激。

身為教師,循循善誘,憑的是一份熱愛;教書育人,講究的是無愧於心。只有負責任的老師,才會費力不討好地一遍又一遍地幫孩子改正錯誤。

如果老師對你家孩子一味地遷就和讓步,盲目地鼓勵和寬容,只會讓你的孩子越來越霸道、越來越易折、越來越難調理,最終也就難以成龍、成鳳。

請尊重每一位用心教育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