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系列11:二戰爆發前的德國武裝力量——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

二戰系列11:二戰爆發前的德國武裝力量——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

德國國防軍

一戰的戰敗使德國受到凡爾賽合約的限制,德國國防軍規模被規定必須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且不能擁有坦克和飛機等先進作戰裝備。自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其就為可能的擴張考慮對原有的軍事結構進行重新整合與組建,而德國新陸軍的組建時間,通常被認為是1935年3月16日,即希特勒上臺兩年後宣佈德國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同時確定陸軍人數在36個師的這個時期。

但實際上,對軍事人員和技術裝備的補充,德國總參謀部早在1933年秋季就已經開始進行,到了1934年的春季更是加快了重建步伐。這樣,德國利用內外部有利的政治、經濟環境,從1933年到1939年實際上僅用了6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

二戰系列11:二戰爆發前的德國武裝力量——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

德軍裝甲部隊

德國陸軍的核心是原魏瑪政府時期的10萬國防軍。儘管受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國防軍陸軍仍然以人員素質極高著稱,在軍隊教育和專業訓練方面,大大超過了它過去的敵人。以國防軍為基礎,在1939年秋季前,德國陸軍由原來的7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共10個基幹師的規模,增加到了39個步兵師、3個山地步兵師、5個坦克師、4個輕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總共52個師的編制,但受到兵源、裝備等方面的影響,這些師基本都還未滿員。

其中,重炮兵和坦克兵只能重新組建,通信兵、工程兵和其他專業兵種增加的人數,要比諸兵種合成兵團增加的人數多得多。

二戰系列11:二戰爆發前的德國武裝力量——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

德軍閱兵

1939年,在完成了52個師的建設後,為了應對接下來的戰爭,德國又再組建了46個師。但是給這些師補充的人員卻有很大的困難。最終德國總參謀部只能徵召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生的低齡青年,因為1901-1914年出生的人員自1918年德國戰敗後就沒有進行過任何的軍事訓練,現在訓練也才剛剛開始。基幹師不需要的陳舊武器裝備,以及奧地利製造的武器和被解散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使用的技術裝備,都被勉強用來裝備這些新組建的部隊。

所以,1939年參戰的德國陸軍還存在著很多缺點,也完全沒有真正做好戰爭的準備。

二戰系列11:二戰爆發前的德國武裝力量——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

德軍坦克

但是,德國陸軍也有自身的優勢,這些優勢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首先,德國陸軍同其他國家的陸軍相比,有著更加合理的編制,精良的裝備和完善的訓練體系。其中合理的編制與裝備,是為了在嶄新的基礎上組建陸軍而採取了特殊措施的結果。基幹師早在和平時期就幾乎達到了為戰時規定的數量,並且裝備了比其他國家更現代化、更多樣化的武器。德國陸軍在著手組建坦克師和輕步兵師的時候就走上了步坦協作的道路,而其他國家的陸軍或完全沒有轉變新的思維,或者還在摸索之中。

德國陸軍的戰鬥訓練,是以早在國防軍時代就已得到發展的訓練體系為基礎的。由於國防軍軍人具有長期服役的職業軍人特點,所以戰鬥訓練水平極高。這些訓練軍隊的標準,幾乎完整的被移植到了短期服役、人數眾多的德國新陸軍中來。其結果就是,戰鬥訓練達到的水平,比其他國家的陸軍高得多。

二戰系列11:二戰爆發前的德國武裝力量——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

德軍職業軍人

其次,德國陸軍之所以具有優勢,還在於它按照普魯士傳統,保留了世界上任何陸軍都沒有的士官制度,這些士官為數眾多,軍容齊整、訓練有素。正是這些士官有效的運用了國防軍建設體系中的人員選拔、教育和訓練方法的標準。使德國陸軍規模儘管在初期擴大了到了近百萬,之後又繼續擴大到了1700萬人的情況下,由於士官作為軍隊的訓練基礎,始終保持德軍較高的軍事素質。此外,1933-1945年期間從士官隊伍中走出了很多優秀的軍官,也證明了德國士官團隊的優秀。

而其對軍官的要求則更高。但是擴大他們的數量,要比擴大士官數量困難的多,因為新組建的空軍要求從國防軍原有的3500名軍官中抽走500人。於是,許多恢復現役的原一戰德皇軍隊的軍官和暫時在警察部隊服役的人員,被抽調任命為基層連、營長。後備部隊的軍官則要完全重新培養。適於擔任此種職務的幹部,是參加過一戰的年輕軍官。

二戰系列11:二戰爆發前的德國武裝力量——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

法軍堅持塹壕戰戰術

此外,德國陸軍是一支善於吸取教訓的軍隊,它們從一戰中吸取的教訓完全不同於它過去的敵人,這對二戰最初幾年德國取得的巨大勝利也到了重要作用。通過一戰塹壕戰慘痛的教訓,德國人清醒的認識到,快速的行動作戰具有決定性意義,這些行動應由飛機、坦克等新兵種來協同實施。而相反的,法國軍隊儘管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對各國軍事理論家關於未來戰爭特點的觀點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戴高樂等軍事理論家要求建設由新型坦克及飛機組成的新法軍,但法國高層卻死抱著1914-1918年在西線佔主地位的陣地戰觀念不放。按照法國人的想法,有一戰的先例證明,在接下來的這場戰爭中,防禦必定的強於進攻。他們仍然認為要使用大量技術兵器去攻破防禦,首先得在炮兵方面造成優勢。而只有德國人懂得,組建為數眾多的快速反應兵團,並與進行了應有裝備和訓練的空軍共同採用協同作戰實施戰場突破,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事實上也只有德國人這麼做了。

二戰系列11:二戰爆發前的德國武裝力量——陸軍的重新組建與成型

希特勒為進攻波蘭軍隊送行

起初,德國陸軍只有基幹師在編制、戰鬥訓練水平和指揮官素質方面勝過自己未來的對手。但是,由於英法在1939年的秋天,並未利用德軍主力在波蘭作戰,西線明顯兵力不足的情況下發起進攻,只願躲在堅固的防線後等待德軍的進攻,促使德軍在隨後的波蘭戰役和北歐戰役進一步的訓練和增強了上述優勢,新編軍隊逐漸具有基幹師所具有的的高素質作戰水平。

德國陸軍是屬於戰爭的巨獸,只需給它一點時間,就能非常迅速的適應戰爭環境,以致其自身和它的對手都無法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