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金堆地区的戏曲、孝歌与情歌

金堆虽然地处深山老林,交通闭塞,但由于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带来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

戏曲

南北文化的不同,原属华县管辖的西坪、武坪盛行秦腔,而原属洛南管辖的任家滩、铁炉则流行商洛花鼓。西坪演出的剧目有《铡美案》、《游龟山》、《柜中缘》,著名艺人有马发彦、陈庚彦、郭树栋、徐忠会、王麻子等;武坪演出的剧目有《三世仇》、《血泪仇》等,著名艺人有李宗盛、李宗进、曽立记等;任家滩演出的剧目有《天仙配》、《兰巧担水》等,著名艺人有李兴照、江智启、李双记等;铁炉演出的剧目有《王大娘钉缸》及新戏,著名艺人有伍西仁、伍西山、肖本柱等。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农村的传统文化已风光不在,春节时不仅搭不起台子唱不起戏,而且连锣鼓也没人敲,更别说耍狮子龙灯,高跷芯子了。大家不是聚在一起打麻将,就是宅在家里看电视。除丧葬还偶尔听到一些孝歌外,曾经凝聚着民族精神的文化礼俗、传统道德等,多数已基本断裂了。

孝歌

“孝歌”起源于中国汉朝时期,一直流传在陕西省秦巴山区的偏辟山村,金堆孝歌是华县东峪孝歌的组成部分。孝歌是山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悼念礼仪活动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是山区人民独有的守灵、悼念、孝敬、育人、娱乐、继志的礼仪活动。孝歌保留了一些古老丧俗,教育后人,尊老、敬老、爱老、家庭和睦的传统社会美德。内容有《二十四孝》、《五更孝子》、《十张纸钱》、《游十殿》、《灵前劝君歌》等。黎明前(起尸安葬前)歌师们唱奏《还阳歌》,送亡人归西天入九泉。

情歌

金堆“情歌”是山区人民生动多彩的情爱生活与民风的反映,语言清新、风格质朴,既有民间文学的欣赏价值,又为山区民俗研究提供了素材。内容有《十里情》、《山伯访友》、《天仙配》、《姐儿歌》等。不过现在除过少数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已没有人会唱情歌了。

《山伯访友》湘西土家族民歌,随着“下户人”的播迁,流传到商洛及金堆地区。歌词片段:

锣鼓紧紧筛,闲言两丢开,听我唱段祝英台,三伯访友来。

走到祝家庄,解带换衣裳,龙行虎步上高堂,相见祝九郎。

环回言答,九郎不在家,相公会他什么话,明日来会他。

我是杭州客,名叫梁山伯,我与九郎弟兄结,请你对他说。

英台进房门,打扮巧十分,好似青衣画美人,丹青画不成。

头发挽青丝,梳得多标致,美人头发三尺七,镜前细端详。

打散青丝发,金管二面插,珍珠玛瑙头上挂,观音就是她。

双手把盘拢,牡丹对芙蓉,斜插细柳一点红,打扮大不同。

身穿大红衫,绣花朱红缎,织巾凤凰穿牡丹,云眉团团转。

英台生得乖,脸儿十分爱,不长不短好小脚,神仙脱的胎。

桃花脸儿乖,眉毛八字开,一幅罗裙飘腰带,现出原形来。

英台樱桃口,皮肉嫩似藕,走路好像风摆柳,世上哪里有?

脸是桃红脸,柳眉凤凰眼,细细杨柳叶儿尖,一双小金莲。

走到堂屋里,抬头看仔细,一见梁兄深作揖,何时转来的?

《十里情》是湖广情歌,也流传到金堆。歌词片段: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分的男女在世上,分的男女配成双。

几朝君主多英灵,几朝天地道古今。别的闲话咱不讲,先说一段十里情。

湖广有个湘阴县,县里有个姓杨人,所生三个好儿郎,个个长大长成人。

长子杭州做买卖,次子在家奉双亲。唯有三子长得好,送在学堂读诗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