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銷量遇冷,靠購置稅減半政策,恐弊端多非救市良藥

9月份汽車銷量出現11.55%的負增長,1-9月狹義汽車銷量也出現0.6%的負增長。部分汽車廠和部分汽車配套廠出現了少見的“雙休”現象。

進入10月份之後,4S店銷售冷清、裁員等信息不斷傳出,估計10月份銷量也不容樂觀。

乘用車市場連續3個月負增長,且跌幅逐月擴大,低迷的市場讓汽車行業進入“冬天”。悲觀的情緒也不斷蔓延,救市之聲頓起。

汽車銷量遇冷,靠購置稅減半政策,恐弊端多非救市良藥

前不久便有“車協建議2.0以下排量車購置稅減半”的傳言,後證消息不實。現在又傳出“發改委已向中央建議,欲將1.6升及以下乘用車的購置稅減半,由目前的10%減至5%"的消息。當然消息是否屬實還需證實。

購置稅減半確能短期刺激消費,扭轉汽車市場頹勢,拉昇銷量,穩定車市信心。不過,從汽車行業和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購置稅減半也有很多弊端存在。

汽車銷量遇冷,靠購置稅減半政策,恐弊端多非救市良藥

多次使用購置稅減半政策,效果可能降低。

十年間,國家兩次使用過購置稅減半的政策,一次是2009年,一次是2016年(2015年10月開始)。兩次帶來的效果是2009年增長46.15%,2016年增長13.7%,效果雖不錯,但作用在降低。

如果這次依然使用購置稅減半的政策,效果如何,恐怕會再打折扣。

透支未來消費,打亂市場節奏,造成車企判斷失誤,盲目擴張。

臨時性的購置稅減半政策,短期刺激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提前消費,如同殺雞取卵。

2016年購置稅減半政策換來了當年銷量的高增長,但2017年增長只有3%,2018年可能是負增長。本是均衡增長的市場,節奏完全被打亂。

同時,用購置稅減半政策短期刺激出來的銷售數據,完全會誤導汽車企業對市場的判斷。

靠刺激出來的增長數據,造成部分車企對市場判斷失誤,盲目擴張。接下來就是產能過剩、庫存高企、價格血拼,最後惡性循環,傷害整個汽車市場。

汽車銷量遇冷,靠購置稅減半政策,恐弊端多非救市良藥

靠購置稅減半政策刺激出來的市場,會影響到車企在產品研發及創新上的積極性 。

高速增長的市場,弱化了競爭,躺著就可以賺錢,魚目混雜的產品都能分一杯羹。部分車企有賺快錢的衝動,往往會壓縮產品研發週期、降低質量要求。

同時獲得的利潤又投向擴充產能、市場營銷等方面。而在產品研發、產品質量控制、產品創新、完善售後服務體系等方面缺乏動力,從而影響汽車行業的正常發展。

違背節能減排原則。

1.6L及以下車型購置稅減半,是鼓勵大家購買小排量汽車,目的是為了節能減排。但購置稅減半的同時,銷量更大,路上車子將更多,是否又與節能減排的目的背道而馳?

同時,購置稅減半必定會擠壓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與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政策也是背道而馳。

汽車銷量遇冷,靠購置稅減半政策,恐弊端多非救市良藥

汽車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拉動經濟、稅收、就業、帶動上下游產業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購置稅減半政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汽車銷量下滑的問題,反而弊端不少,應該慎重實施 。

真要實施,要麼永久減半,要麼永久免除。

其實我們的汽車市場並不差,一年2800多萬倆的銷量,就算不增長,也是很龐大的一個市場。現在汽車行業需要解決的應該是產品創新、技術突破、提升質量、完善售後等問題,而非簡單粗暴的衝量、賺錢。

真要解決問題,更應該從社會保障、工資收入、綜合減稅、控制房價、合理油價、完善交通道路設施等方面綜合考慮。

社會保障做好了、工資收入高了、生活壓力小了、道路不堵了、停車不困難了,有好性價比的車,想不賣出去都難,銷量還用發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