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白起与王翦,做下属除了忠诚,更要在规则内服从命令

白起与王翦是秦国有名的将领,但是一个落得离咸阳七里自刎而死,一个却得到善终。

他们二人的上司都是明主,一个是秦昭王,一个是秦始皇。两人都敢于任用外来人才,也相信他们所任用的人。秦昭王在对待下属方面要比秦始皇更加和善,可是为什么相对和善的秦昭王却刺死白起,王翦却在秦始皇的手下得以善终呢?

对比白起与王翦,做下属除了忠诚,更要在规则内服从命令

我们比较一下两人的事迹与他们的处事原则。

两人的相同之处:

一、两人都曾经攻打赵国,战略上都相对一致。白起使用反间计,鼓吹廉颇已老,最害怕赵括来代替廉颇,赵王听信流言蜚语,任命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军廉颇。结果,赵军大败。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打破了当时唯一能在军事上制衡的赵国。

王翦对赵国作战,久攻不下,使用反间计,一方面贿赂赵王宠臣郭开构陷李牧谋反,一方面散布谣言李牧拥兵自重,赵王信以为真,想用人代替李牧,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听命,赵王疑心更重,捕杀了李牧,王翦大败赵军,攻下赵国邯郸。

对比白起与王翦,做下属除了忠诚,更要在规则内服从命令

二、攻打楚国。白起攻楚,攻城略地,攻陷楚国都城郢,以郢城为南郡,大大损伤了楚国实力。王翦六十万大军攻楚,杀死楚国将军项燕,楚国灭亡。

三、居功甚伟,功勋卓著。白起为秦国立下赫赫功勋,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消灭六国兵力近百万人,攻破上百座城池,战神称号当之无愧。

对比白起与王翦,做下属除了忠诚,更要在规则内服从命令

王翦带兵灭赵、攻打燕国俘获燕太子丹、平定魏国,攻克楚国,南征百越。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两人的不同之处:

一、性格不同。白起锋芒毕露,为人宁折不弯,曲直明显。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本想着鼓舞士气再接再厉,直捣长龙。苏代离间白起与范雎,范雎在秦昭王面前进言说,秦兵一路劳累,应该修养些时日再作战。秦昭王听从范雎建议,没有再继续攻打赵国。后来,秦昭王请白起出兵,白起不肯。昭王无奈任用王陵失败,再次请白起出山,白起不仅称病,再三拒绝。因为时机不稳,攻占不能胜利,白起不肯用兵。

对比白起与王翦,做下属除了忠诚,更要在规则内服从命令

昭王恼怒白起不听指令,流放白起,出咸阳不久,刺死白起,白起自刎而亡。

王翦为人稳健,做事循序渐进,见好就收。王翦出兵楚国时,同样有位对手。秦始皇曾问攻楚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说二十万,王翦说六十万。秦始王任用李信,王翦告病归隐。李信兵败,秦始皇请王翦出师,王翦说自己年老。李信出兵时说王翦年老,王翦再次提此事时,一方面也说明自己当时的委屈。秦始皇笑而再请,王翦说必须得六十万军力,秦始皇倾国家兵力六十万给王翦。

对比白起与王翦,做下属除了忠诚,更要在规则内服从命令

途中,王翦深怕秦始皇中途反悔或者怀疑他谋反,边打仗边要封赏,直言自己不能封侯,为儿孙留些钱财。这样做,为自己完善后路,确实让秦始皇更加放心大胆的任用王翦。

二、对于同僚。白起是秦昭王母舅魏冉提拔而起的优秀将领,由于范雎的关系,魏冉被罢相。即便苏代不挑拨白起与范雎的关系,他们二人也不会特别和睦。而长平之战,为避免白起成功后,位列三公,范雎使计让秦昭王命令白起罢兵。两人矛盾激化,白起又不肯听命秦昭王攻赵,以致身死。

对比白起与王翦,做下属除了忠诚,更要在规则内服从命令

王翦则不同,秦昭王时范雎恼恨魏齐,秦昭王为范雎报仇,使人捉拿魏齐。魏齐逃到平原君处,王翦出谋,让秦昭王招来平原君,若赵王不杀魏齐,秦王不放平原君。结果魏齐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二人虽然同为武将,功勋卓越,同样对上司忠诚,却因为性格原因及与同僚关系,一人自刎而亡,一人得到难有的善终,令人唏嘘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