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爲何絲襪成爲軍隊中的硬通貨?

當然了絲襪在今天沒有什麼稀奇的,一雙絲襪不過幾塊錢,甚至在路邊攤都能買到,但是在二戰期間,絲襪可是相當珍貴的東西,其價值不亞於今天女士們愛慕的“LV”,絲襪發明於1937年的美國,隨後美國商人將其推廣向全世界。

尼龍絲襪出現在二戰前夕,對當時的女性來說,是一種效果十分驚豔的貼身物件,一層薄薄的織物覆蓋在腿上,遮住毛孔、黑痣和傷疤,可以讓雙腿看上去更細膩,“手感”也更光滑,再加上當時尼龍的產量不高,還要優先保證降落傘、裝具、捆紮帶等軍事用途,一襪難求,女性對絲襪的渴求似乎也很正常。

二戰時,為何絲襪成為軍隊中的硬通貨?

二戰中,美軍曾進駐的國家有幾類,一類是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盟國,出於協防、作戰的需要而派駐;一類是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受害國,在驅逐德軍的過程中進入;還有一類就是德國、意大利、日本等軸心國,不用說,為了消滅法西斯而攻進國土,長期駐紮。

不管在以上哪一類國家裡,美軍的表現都差不多,對待當地平民、尤其年輕婦女,並不見得像宣傳上那樣友善。

二戰時,為何絲襪成為軍隊中的硬通貨?

平心而論,在二戰的大形勢下,不論上述哪一類國家裡,主動、或至少不反感與美軍士兵發展關係的年輕婦女,肯定會有,在盟友國和受害國中恐怕還不在少數,但既然是“主動、或不反感”,那麼就是兩情相悅,這些女性對美軍並無物質上的企圖,何談絲襪成為一種硬通貨?

而另外一種情形,美軍對所到之處的年輕婦女,採取威逼、利誘、脅迫或欺騙的手段發展關係,這時候絲襪就作為一種媒介而發揮了作用。

二戰時,為何絲襪成為軍隊中的硬通貨?

戰時物資緊張,絲襪對大多數女性都是一種奢望,面對強勢的美軍,拒絕又擔心報復,這時美軍士兵再拿出一點絲襪、香菸、巧克力之類的小玩意,半推半就之下,女性的處境就十分尷尬,事後更說不清楚,無從追究。所以與其說“絲襪成為一種硬通貨”,倒不如說是成為了掩飾的道具。

二戰時,為何絲襪成為軍隊中的硬通貨?

而且,在戰爭期間,美軍的軍紀還算湊合,一方面由於後勤保障充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狡猾,用輕薄的絲襪掩蓋了某些並不光彩的行為;時至今日,美軍的戰功不容抹殺,但美軍的形象也用不著貼金,說白了,他們不是魔鬼,但也不是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