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让孩子不在写字上吃亏!(值得收藏)

人们常说,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

艺概》中也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利落,才子之书秀颖。”字迹是人性格的写照,也是向世界展现自己的一扇窗,好的字迹就如同干净美丽的脸庞,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让孩子不在写字上吃亏!(值得收藏)

但是对于天性好动的孩子们来说,坐下来静心练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面对孩子的书法启蒙教育,爸妈们做好准备了吗?在电子输入时代的今天,键盘渐渐取代了纸笔,人们谈及字体想到的往往是宋体、黑体、方正舒体……而不再是篆、隶、楷、行、草。那么,在今天练字还有什么用呢?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让孩子不在写字上吃亏!(值得收藏)

1.慢工细活儿,练字也是“炼”志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常常把书法艺术与人品相提并论,认为一个人的书法体现了他的意志品质。在习字的过程中,孩子的专注力和持之以恒的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汉字的间架结构也大有讲究,一撇一捺的位置都需仔细斟酌,这种在练字过程中形成的严谨踏实的作风,也会对孩子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让孩子不在写字上吃亏!(值得收藏)

2.丰富学识,提高知识储量

书法以笔纸为载体,其内容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字精粹,或优美文章,或名言警句,或诗词歌赋,都可以丰富孩子的学识。同时,节奏舒缓的练字过程,也能使孩子对笔下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让孩子不在写字上吃亏!(值得收藏)

3.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中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孩子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在时代飞速向前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不断涌现,但新的传播方式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播方式一定会消亡。以交通工具的迭代为例进行类比,飞机、高铁、汽车早已经普及,但自行车、徒步的方式依然为人们所用。尽管今天的人类越来越频繁甚至依赖于使用电脑,但手写文字的方式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一手好字依然值得称道。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让孩子不在写字上吃亏!(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