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幸免,石家庄房价正苦熬今冬明春,曙光需看两大信号|回看

本文仅代表小回观点

无人幸免,石家庄房价正苦熬今冬明春,曙光需看两大信号|回看

2014年,任志强的自传《野心优雅》出版,售价78元。甚少读人物自传的小回,慕名买了一本。当时,「任大炮」的名号早已震天响,「挺任派」和「倒任派」在各个战场斗得不可开交。这样一位说话从来不会拐弯抹角,对市场和房价高歌唱涨的老人,还是一位地产商,不想惹争议都难;更何况,任志强的身后还有一支功底扎实、数据翔实的研究小组,一些关键数据比统计局还靠谱,历史一再印证,让人不由得不信。想想看,这和书生会武术、秀才指挥枪一样,都是让人觉得「真牛逼」的人物。

《野心优雅》的封面,任志强穿西装、戴领结、拄绅士手杖,可那股子犀利劲儿从那双「鹰眼」里喷薄而出,让人一眼就认出来:哈哈,再怎么变装,照样认得你。

到8月,博鳌房地产论坛举行。任志强一向是这场盛会的常客。只要他一开口,就少不了争议和闪光灯,主办方自然是千方百计、绞尽脑汁也要请到。小回带着那本好几百页、两斤重的书,从北中国飞到南中国海,为的就是让他签个名。坐在群访区里,如何能让这位大咖在众多伸到面前的话筒里选我、选我、选我,还是得花点小心思,装「迷妹」显然是个好主意。结果,当然是小心机的胜利,任志强带着他一贯的桀骜,嘟囔着把名字签在了自传的扉页上,小回也自然而然成了现场的第一个提问者。小回的问题是:

「库存过剩,房价还能撑住吗?」

当时,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的问题,困扰着整个市场,房企如逃命一般,避之唯恐不及。可如果从今天倒推四年,小回一定会收回这个啪啪打脸的问题。2016年起的「去库存」,不仅全方位地化解了库存压力,还让房价顺理成章地站上了历史新高。

仅以石家庄为例,根据克而瑞在10月的统计,市辖区的库存规模是1095万平方米,按照正常年景500万平方米的去化速度来计算,消化周期是两年。可实际上,已获手续的库存仅有256万平方米,去化只需要半年。剩下的无手续库存,变数就大了,有的只有个规划,有的连规划都没有,只停留在传说里。连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报告都振臂高呼:石家庄市辖区的库存压力已无虞。

可同样是这两年,石家庄房价一路上攻到1.5万元/平方米,整整翻了一倍多,2016年的涨幅位居前列,就算是2017年下半年「深度调整」,到11月还稀里糊涂混了个降幅第一,历史新高也已确定。

库存消化完,还能不跌价,放言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大多数市场,这种「逆价值规律」而动的现象,都很难找到第二例。

四年前,不知轻重的小回抛出这个问题,当时就被任志强一度奚落,回答更是简单直接:

「开什么玩笑?中国要实现70%的城镇化率,就需要把三四亿人装进城市里。就现在这么几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哪里够?」

彼时的石家庄城镇化率,只有可怜的55%;彼时的石家庄房价,还在7000元/平方米上挣扎,连外来房企都觉得无利可图。可彼时的房地产市场,除了任志强,胆战心惊者实在是太多、太多。

结果,已经不用多说,历史如同早已安排好,沿着它的「剧本」走到了2017年的今天。就算在今天,「倒任派」仍有信徒,可在风波之后少有发言的任志强,一旦开口,整个市场还是会凝神屏息,只有「好好听着」的份儿。四年之后的任志强,满头银发,但犀利的脾气秉性可一点都没改。就算四年后的发言被各方解读成各种模样,可小回听到的和理解到的,还是两个字:「看好」。只不过,左右市场的这双手,比以前更…好吧,想了半天,还是用上这个词:恶心。有了这双「恶心」的手,任志强也只能是「秀才遇上兵」,讪讪道:

「谁也不敢说何时调整政策,以前我们都敢说,现在不敢说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连自信可看破整个市场的任志强也无奈摊手。可无论是何种力量,这市场早已在它的股掌之上。

时间走到了2017年底。这两天,小回正在和克而瑞团队「盘账」,对全市400多个项目这一年的供应、成交和库存情况进行梳理。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初步核算,保守估计,2017年石家庄普通住宅的成交规模最多能到350万平方米。与2016年超过600万平方米的「天量」相比,等同于「腰斩」;就算是与正常年景的400至500万平方米相比,也有不小的距离。克而瑞的统计维度简单、粗暴:只要购房者交了首付、定了房号,成交就算达成,这里面,免不了有些证件、手续不全的,甚至「见不得光」的成交。这样算来,这个行情的「小小年」算是跑不了了。

可对于2017年初,吆喝着百亿目标的房企而言,这一年实在是痛苦得紧。远的不说,就说眼前:往年的11月和12月,传统的「销售淡季」,2016年前10个月的市场表现太好,以至于到年底,一些项目干脆关门上锁,小回联系好几家房企,有的在外地度假,有的国外旅游,闲云野鹤,刀枪入库,快意人生。可时间仅过了一年,2017年的「淡季」,除了被专项整治和市场严查牢牢勒住脖子,想露头都难的项目外,但凡有个能够入市的合法名号,营销口极少有人放假;手里有货的一些项目更是满负荷运转,进入12月,营销动作一个接一个。苦逼的小回天天和团队一起「盘账」,看看微信朋友圈里同行们也是加班状态,还顺便晒照苦中作乐,内心顿时感觉平衡了不少。

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冲量、冲量、冲量,回款、回款、回款。

所有人都知道,不把现金流转起来,明年连开春下种的本钱都没有。

在某全国性房企供职的一个朋友,11月底到12月初几乎是在石家庄和地区总部之间来回奔波,开会,下任务。据说,这家房企分给石家庄公司12月的任务分外「吓人」,态度再明确不过:不把量冲起来,这个年谁都过不好。于是,内部誓师,鼓舞士气,下面的置业顾问人人都像上满发条,男票、女票、老婆、老公连约场电影都没时间。旗下项目举行的活动一个接一个,推广费用全力支持。年初壮志雄心的销售任务,到年底已是「可望不可即」,但这家房企在2017年至少可以分走350亿元中的1/6左右。

感谢「翻手为云覆手雨」的调控政策,让2016年石家庄房地产市场的「晴空万里」,转瞬之间变成了「乌云压城」,就算是今冬分外给力的「蓝天」也救不回来。购房需求的观望和蛰伏,如同退潮一样,迅猛,连救一把都不给时间。最近,某项目景观示范区开放,这个项目论品牌,全国性房企;论地段,小回说过的,那就是10年前的北京双井;论价格,首期开盘,把周边的一手、二手房直接逼疯。尽管如此,购房者那句话:「再看看,再等等。」看啥?等啥?石家庄的政策这一年来如此折腾,四「限」都上了,哪怕心智再坚,都会嘀咕两句:

「还能降降?咱再等等?」

11月石家庄的二手房价还跌出个全国第一,更是把内心的「嘀咕」摆在了台面上:

「你看看,今天降了这么多,明天还得降。」

在地产圈混的朋友,但凡有销售和回款任务重压的,最近都免不了找小回来吐吐槽:「这活儿没法干了。」话前话后都是唉声叹气。每到此时,小回都会安慰他:「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可拽文半天,自己都没底气。这个时候,对房企而言,只有搏命。所以,根据克而瑞的统计,2017年12月以来,全市推出购房首付款分期支付或精装修部分可提供贷款支持的项目,激增到30个以上,为的,就是把首付门槛降下来,让挡在门外的购房需求请进来。此外,全市推出内购房、员工房、特价房的项目也增加到20个,有的是以此为噱头,吸引眼光,别的不说,总得给售楼处赚点人气吧;有的则更直接,让我直接降价,我可不敢,已购房老业主不得把售楼处砸了,可通过这些名头,暗降一下,无伤大雅,刺激成交,何乐而不为呢?

前两天有购房者问我,某某某项目有「内购房」,价格挺便宜,干不干?小回:干啊。这家伙又惯性似的观望了几天,前两天又跟小回说:「我打电话过去,说特价房还没卖完呢。」我「呵呵」直乐,只能告诉他,出手吧,价格合适,户型可以。

可市场总会有个「底」。有的项目「抠抠索索」,总感觉调整一下价格,如同割肉一般难受,能扛多久,就扛多久;有的项目则干脆放到让你怦然心动的价位,如同小回谈恋爱一样简单直白:「你看我行不行吧?行,咱们就谈。不行,能做朋友做朋友,不做朋友也没关系。」当然了,小回还没谈恋爱。

像上周末开盘的保利西悦春天,直接放到了12740元/平方米的成交均价,有行内朋友评价「有点太低了」;四天认筹办卡将近600组,开盘前4天就赶紧收手。操盘该项目的朋友私下说:「筹有点多,我都发愁。」我讪笑他:「你这话要是摆在行内明面上说,估计得被人羡慕嫉妒恨。」结果,开盘当天卖掉6个亿。今年这家房企在克而瑞石家庄的排行榜上,又得升座次。

你说市场好吗?不好,要不都卯足了劲也得把业绩和回款冲起来,哪怕电开、拓客被拒绝N次,也得坚持做下去。可你说市场不好吗?也有人拿到了业绩,抢到了份额。事实证明,只要把价格「放到位」,市场还是会买账。下面的问题就简单了:

「谁愿意放到位吗?这笔账,能算清吗?」

可以肯定的是,2018年上半年的日子,一样不会好过。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预言2018年4月房价上涨,信誓旦旦、言之凿凿。小回不敢苟同。政策压根没想松绑,舆论环境一片看衰,「随大流」的购房需求很难赶上那盆如梦方醒的「凉水」。因此,上半年的「苦日子」还得延续下去。

政策想要松绑,一方面要看宏观经济能否在房地产行业这台「引擎」熄火之后,还能稳得住;另一方面也要看投资增速能否保持住。2017年的石家庄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达到历史最高的1100亿元,推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超过6000亿元的水平;反观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最高也只有10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也只能勉强摸到6000亿元。此外,房地产开发也成为了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占比第一高的第三产业。简单总结:2017年的房地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居功至伟”。可2018年呢?不能太差,也不会太差。

任志强的房地产「夜壶论」虽然话糙,可道理不糙。剩下的,就算明年的表现。

至于房价,老生常态。行内有个规矩:聊房价,那是没话可说和没水平的表现。怎奈所有人都关注的是:石家庄房价还要调整到什么程度?对于11月的这个降幅全国第一,小回只想说:

2016年涨得那么猛的时候,也没见这么多人担心、着急;如今降得有点快,又担心、着急啥呢?就跟一个人没跑过百米,跑一趟,累个半死,喘口气的时间比闲庭信步走一百米的人要长得多。

还是小回以往的判断:本轮行情,二手住宅价格下降20%左右,实属正常;一些片区,「老破小」为首的二手住宅比一手房还贵,实在是没有道理。未来的二手住宅,更需要「一分价钱一分货」,更需要「尘归尘、土归土」:物业、配套、地段、交通都不错的二手住宅,就应该比「不咋地」的二手住宅贵,且抗跌性能好,一些小区就应该出一套房,抢一套房;房价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状态,势必不会,也不应该再重现。所以,购买二手住宅,要好好挑挑,选择标准,就是那四个关键词。

一手住宅更简单一些,「低开」入市,即以低于市场预期,或略低于周边成交均价的价格入市,将成常态,但你不要寄希望于一手住宅价格也来个20%左右的降幅,相对于二手住宅「买家PK卖家」这样的C2C交易模式,一手住宅「房企PK购房者」的B2C交易模式,卖家更强势,定价权握在手里,价格稳定性更好;就算是前述的那些特价房、员工房、内购房,价格给出了空间,但让利空间甚少有超过15%的。

况且,统计下来,住房限价政策扼住一手住宅价格的「喉咙」,可土地价格一点没降,最低是纯属异类的藁城区,地价没动;最高的是正定新区,直接翻了两倍;各行政区平均水平是涨了50%。在地价和定价上都「两头堵」,留给房企的操作空间也就那么多。最近开盘且成交抢眼,几乎把同片区,甚至同行政区其他项目挤到角落的某项目,给小回交了实底:这次定价,几乎是擦着「成本线」干的。为啥这么干?答曰:还不是销售和回款任务逼的。

再次感谢调控政策。房企不是「慈善家」,赚钱是根本目的;可政策严酷挤压,房企也只有先把现金流跑起来,再说其他。

回想起任志强在那段一小时零五分钟的演讲视频里说的这句话:

「政府在限制定价的时候,实际上是给了你很多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