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秋天需要睡多久?秋分調理「二分法」告訴你

9月23日便是秋分節氣,是一年當中的第16個節氣。

秋分,分的是什麼?

算算天數,秋分正好把整個秋季劈成了兩半。前一半45天,是初秋,後一半45天,是深秋。

但秋分,分的遠遠不只是這些,接下來看看秋分是如何“平分秋色”的?

均分晝夜

我們都知道,夏天晝長夜短,冬天晝短夜長,這是因為太陽直射地球的緯度不同造成的。

當太陽直射赤道,也就是直射緯度為0°的時候,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就是均等的。

一年當中,太陽有兩次直射赤道,一次發生在春分,一次發生在秋分。

秋分這一天即是晝夜均分,白天12小時,晚上12小時,之後黑夜慢慢變長,白晝慢慢變短。

1、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我們要順應自然的陰陽規律改變作息。

在《黃帝內經》裡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指明:“秋三月……夜臥早起”,告訴人們要跟隨著秋天早早到來的夜晚而入睡,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

2、寶寶在秋天需要睡多久?

  • 出生到六個月的寶寶,每天需要16~20小時的睡眠。
  • 六到十二個月的寶寶,每天晚上會睡11小時,白天會有2個3~4小時的小睡。
  • 一歲到三歲的幼兒,通常需要10~13小時的睡眠,以及一個1~3小時的午睡。
  • 三歲到五歲的兒童,每晚需要10~12小時的睡眠,有時候需要一個午睡。
  • 五歲到十二歲上學的孩子每晚需要10~12小時的睡眠。

這是一個大致的睡眠時間,不同寶寶的情況不同,可作為參考。

秋分,還分了什麼呢?

巧分溫涼

秋季氣候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秋燥,分為溫燥和涼燥。

秋分這一天,恰好把秋燥區分開來,秋分之前主要為溫燥,秋分之後主要為涼燥。

燥是溼度方面的概念,涼是溫度方面的概念。

乾燥主要表現在三個部位,第一個是呼吸系統,會出現乾咳、鼻癢、喉嚨乾等;第二個是皮膚幹癢;第二個是胃腸道,如便秘。症狀輕的可以用飲食來控制。

若說,初秋還拖著夏末炎熱的尾巴,帶著溫燥的性質。

那麼,深秋的涼燥則是乾燥+低溫的結合。

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提示著什麼呢?

秋分之後,既要防燥,還要保暖。

1、如何防燥?

防秋燥的神奇是銀耳,銀耳的吸水性很好,是滋陰潤燥的佳品。

在秋分後涼燥的時候吃銀耳,搭配大米煮粥喝更好,即銀耳大米粥。

做法如下:

1.先準備好適量的銀耳;

2.把銀耳泡入水中;

3.在湯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燒開;

4.取適量的米淘乾淨然後用水衝一下;

5.待水燒開之後將大米倒入湯鍋中;

6.大約十分鐘之後,銀耳泡開成朵狀;

7.將泡開的銀耳放到案板上;

8.用刀把銀耳剁碎;

9.大米熬的差不多的時候把剁碎的銀耳倒入湯鍋中;

10.再取適量的冰糖;

11.將冰糖長入湯鍋中,用勺子攪拌一下;

12.當鍋中的粥熬的黏糊的時候即可出鍋;

13.把粥盛入碗中即可。

2、如何保暖?

秋分之後,就不適合“春捂秋凍”了。

春捂秋凍是勸人們在冬天結束後,不要著急地脫掉棉衣;在夏天結束後,也不要急著穿上棉襖,給身體一個適應和鍛鍊。

這適合初春和初秋。

如果在深秋繼續“秋凍”生病著涼的風險會很快增高,原本體質較弱的寶寶就更要添加衣服,注意保暖了。

暖背、暖小肚肚、暖寶寶的腳是最基礎的保暖。

白天寶寶出門,可以多穿一件小背心,以防背部著涼。

晚上睡覺,可以給寶寶帶和肚兜,防止寶寶踢打被子,引起腹部受涼。

換下寶寶的涼鞋,穿上襪子和全包的鞋子。配合的寶寶還可以泡泡腳。

請收下這溫暖

秋天的寒風吹不涼兒康堂對寶寶們的熱心關切,吉老師也如約地為寶寶們送出了秋分節氣的通用的推拿調理方案。

但已經使用推拿系統的寶媽不需要使用通調方,直接使用推拿系統裡的體質取穴就可以了,推拿系統會更有針對性的。

寶寶在秋天需要睡多久?秋分調理“二分法”告訴你

秋分之後,秋意濃、夜漸長、轉寒涼。

秋分的“二分法”是分晝夜、分溫寒。

提醒寶寶們要早睡早起,注意補充水分和保暖防寒。每天推拿保健,預防感冒。

寶寶在秋天需要睡多久?秋分調理“二分法”告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