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甘肅|無處安放的青春

生在甘肅|無處安放的青春

文|吳會勇

改革的春風終於緩慢的吹到了我的家鄉,我感覺自己真的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生活也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首先,出現了我們稱之為“拉鍊服”的休閒服,也偶爾會看見比較時新的西裝。我們會扯佈讓裁縫為我們量身定做西服,街上的縫紉鋪好像雨後春筍,一夜之間也出現了好多。而補丁衣服淪落到只在地裡幹活的時候才會出現。雖然大多人的衣服上,有歲月磨蝕的印記,但卻能看出生活的穩定與心安。

柴米油鹽等生活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拿著瓶子借油借醋的現象基本消失了,碗裡的飯也慢慢的稠了起來。雖然每年到頭,也沒多少餘糧,但至少,我們精打細算的過活,不用擔心斷頓和餓肚子了,甚至一年吃幾次肉好像也不是大不了的事。

生在甘肅|無處安放的青春

隨著生活的安定,住宿條件也在不斷提高,我們的村落慢慢的從半山溝逐漸在向平原移動,窯洞也在逐漸減少。新房子在逐年增加,雖然我們土生土長的工匠還是隻能修土房,但比起窯洞來,不亞於今天的別墅和單元房的差距。村莊看起來也有人煙稠密、生機勃勃的模樣了。

自行車也逐步的多了起來,還有少數人竟然騎上了摩托車,我們去集市或者走親訪友再也不用走路去了。有些已經被城市淘汰下來的汽車,也擔起了載客拉客的作用。更多的是裝著帆布的農用三輪車,擔負著城市小客車的作用。現在看來,雖然這些運輸工具是那麼的不安全,但至少,當時它們解放了我們的雙腿。

生在甘肅|無處安放的青春

從大隊小學畢後,我毫無懸念的考上了初中。在農村人眼裡,就是真正的秀才了!那年我14歲,步入了人生最好的年華。

初中就在我前面所說的集市北頭,一個四四方方的大院子,修了三排大瓦房,從前往後依次是,第一排教工宿舍,第二、三排是教室,正對大門的地方也跟所有的學校一樣,矗立著一根旗杆!

我們的初中即使在當年也非常寒酸,學校裡沒有宿舍,沒有食堂,也沒有我們想象的一切。但與小學相比,可就是大學堂了。再說,學校裡還有土操場和一副籃球杆,還有一個用磚壘起來的小花園,最主要的是有一個三間大小閱覽室!裡面有很多我夢寐以求的書籍。

學校離家說是五里路,那其實遠遠不止,五公里還差不多,我們每天騎自行車走兩個來回,在石頭比拳頭大的鄉村公路上風雨無阻!

生在甘肅|無處安放的青春

作者曾就讀的涇川縣合道中學

青春的歲月是陽光明媚的。那時候的我們不懂得什麼是叛逆,但是我們都故作瀟灑,留蓋住眼睛的長髮,學電視里港臺明星說話。總之,就想表現的不一樣!

比如,假裝社會混混。那時候我們的空閒時間非常多,放學的時候,我們穿著長短不一的衣服,蹬一輛破破爛爛的自行車,頭髮髒的像捂在頭頂的氈片一樣,毫無目的的到處晃悠。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把自行車橫擋在路中間看來來往往、躲躲閃閃的女生,學著周星馳陰陽怪氣的笑聲,看著她們厭惡的眼神,我們得意的大笑。

這一切,就像《血色浪漫》裡的大院子弟,只不過我們是20年後!與人家穿著正流行的黃色軍裝,吃大餐,看歌劇等一系列醉生夢死的生活相比,我們其實就是一幫流浪漢!

生在甘肅|無處安放的青春

電視劇《血色浪漫》劇照

不知從那部電影學來的,我們也學會了結拜(結義),幾個玩的比較投緣的,點幾根香、喝幾口酒。就是生死之交的兄弟。從此就是學校裡的風雲組合了。所有委屈和被人欺凌,我們共同擔待,我們會為了幾句話、幾個眼神,去向別人興師問罪,用肆無忌憚的粗野掩飾內心的虛弱和無聊。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一起逃課,一起打架,一起惡作劇,一起揮霍著美好的時光!

當年學校的風雲人物,都是敢打架的,不是學習好的。尤其敢跟老師叫板的和膽子大、手腳比較伶俐、打架敢下手的,都是傳說中的英雄,享受著萬眾矚目的榮耀和風光。

生在甘肅|無處安放的青春

那年,最火的電視劇叫《江湖再見》,讓我們瞭解了別人與我們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也給了我們這些草根改變命運的希望,

我們羨慕電視劇裡兄弟間的義薄雲天,也氣憤著這個社會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壞人。我們牽掛著那裡麵人的命運和生活,操心著下一集會發生什麼轉折。因為電視劇,總會在你最想知道結果、最想了解真相的時候戛然而止。

那首《壯志在我胸》幾乎每個人都在唱,這首歌曾影響了我們那一代幾乎所有的人。即使是現在,當我們的生活遇到磨難,需要鼓勁的時候,首先想起的還是這首歌曲。用現在的話說,這首歌就是我們接觸到的第一首勵志神曲!

生在甘肅|無處安放的青春

人生是公平的,我們在青春時代的無所事事、推天混日註定了我們人到中年的無所作為!我的初中同學,大多都在城市的最底層掙一份養家餬口的辛苦錢。而當年我們幻想的出人頭地、一鳴驚人,只是一個茶餘飯後的笑話而已。

生在甘肅|無處安放的青春

作者|吳會勇,男,甘肅涇川人,就職於國家電網公司甘肅電力慶陽供電公司,高級網絡工程師,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文學愛好者。【生在甘肅】自媒體合作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